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画院精英

时间:2024-05-20

画院精英

杨晓洋

我 杨晓洋,1966年生于吉林榆树。198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现为深圳画院副院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我的画:“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一位艺术家,我关注都市,随着我们脚下土地发生的变化,都市形象、城市生活已成为未来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对象。“都市水墨”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经验都还只是一个开始,处于实验阶段。水墨表现都市之妙在于:朴素与高雅、纯粹与简约、凝重与深刻并存。我相信“都市水墨”独特的审美方式形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都市水墨”情怀也会更加动人。

我的画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举办的“深圳画家画深圳”到“城市山水画”“深港水墨画交流展”再发展至“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画院用20年时间打造出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本土文化品牌。品牌对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就如同“奥斯卡金像奖”对美国LA的影响力、“戛纳电影节”对法国南部小城戛纳的影响力。而打造若干类似“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这样的文化品牌的深圳画院,就需要我们奉献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我为我是深圳画院的一员骄傲。

我 王立星,1957年生于辽宁抚顺。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英国奥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硕士学位。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立星

我的画:

《我们行走》—版画意识的水墨

实验性研究带给我更多的启迪,不觉中发现水墨的稳定性受着严格的温度和湿度的限制。甚至客观条件的略微改变,水墨效果也会千差万别,难以驾驭。这使得采用版画技术来表现水墨趣味已经不太可能,因为版画的复数限制以及画面的相对稳定变得脆弱,而失去基本属性。

实验失败后,我平静下来,重新思考水墨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特性和精神象征。寻问古人的最好答案应用今天的逻辑推理,来求证解决。经过几年时间的反省,逐步舒缓了神经。决定放弃版画规定的限制,回到单纯的水墨形态中来,技术手段变为辅助。

我的画院:深圳画院的条件得天独厚,我属幸运者。这里没有历史负担,鼓励学术探索,倡导艺术创新,伴随着新水墨课题使你可以走得更远,但同时也给了你无限的压力。近二十年来,体制的便利,气候的滋养,精神的思考,新旧的碰撞,苦辣酸甜,冷暖自知。创新谈何容易,需要用时间消耗身体,用思考折磨精神,用失败换取觉悟。当体无完肤之后,对我来说,进步了一毫米,就会照着镜子感叹,这是宿命,值了。

我 于长江,1957年生于黑龙江黑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02年从北京调入深圳画院(按人才引进)。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深圳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中国画学会主席、深圳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委。

我的画:2013年11月,第一次去潮汕地区采风写生就萌生了要画渔民的冲动。因为南海的渔民形象太生动入画了!

码头上,出海的、归来的、卸货的、抬鱼的、叫卖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那被海风雕刻的一张张男女渔民的脸,是那么的淳朴生动,那肥大水裤套着的身躯是那么充满生命的力量。那忙碌的身影憨憨的,萌萌的,简直就是海上移动的卡通雕塑。

以一组群雕般的构图,画出海浪、沙滩、丰收的渔民在行进中的喜悦气氛。

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地在水墨的基础上注入色彩的力量,以烘托新时代渔民的精神风貌。从完成的作品看达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超乎意料之外的效果,该作品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得了好评。

我的画院:2001年,应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邀请,由我领衔主笔(与陈嵘、张跃合作)创作了大型组画《画说深圳》(高2.46米,长118米),该作品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局(现文体旅游局)、市文联等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得到了时任文化局常务副局长、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先生的关注和指导,于2002年底把我从北京调到深圳画院。应该说,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也圆了自己成为专业画家的梦想。

深圳画院迎来了30岁的生日,这个画院在全国来说是年轻的,但她所以能在专业上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从建院初始就秉承着创新这样一条清晰的路线一路闯过来。30年来,第一个打出了“都市水墨”“城市山水画”“国际水墨双年展”等知名学术品牌。自己能在这样的画院学习、工作、创作和研究,深感荣幸。在这个群体的帮助和影响下,我在创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本人在没有基础职称的情况下,广东省破例,一次性被广东省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这是肯定、是荣誉、是压力、是动力,同时也是责任。感恩深圳,感恩深圳画院……

我 富中奇,1959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入黑龙江省画院任专职画师。198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进修。2003年调入深圳画院。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执行导师。

我的画:我是个不够用功的人,可能是太过于感性,前半生精力没能集中在一件事上,有些浪费,没有看到人和事物的本质,去想,去追究,还好,画画是我的工作,这30多年从来没离它很远。

今年过了就58岁了,回看过去自己在画中生活过,走过,只是轻轻点水,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它神道的境地,很愦憾,自卑,我自以为天资还好,或许我对自己有高的要求,可能我是最最无知,会努力,珍重时间。

南北的游走,还没有真正的停下来。过去的在艺术上的想象、认知、探索都是能量,重要的是行动,多画,多想。在中国水墨历程中需要工匠精神,有真诚,动真心。我思考到这样一个情景,在一百年或几百年后,中国会有真正文化巨人出现,有好的画家、大师出现,他是艺术本身,是独立的,个性的,到那时我还会画画,可能比现在画的好,有点出息,真正成为一个不错的画家。

富中奇

我的画院:说起来我在画院的时间很长,一恍34年,1982年有幸进入黑龙江省画院任专职画师,23岁开始搞专职创作,这在同时代,同龄的大学生中是少有的。

1998年来到深圳,客居下来,能画画,见朋友。我很有幸参加“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通过创作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感悟,也认识了很多同行、师长和朋友。2003年调入深圳画院,是画院的领导和同道们对我在深圳创作实践的一种关心和认可,我很感激。深圳画院是处在中国经济最开放的城市中,但它是全国画院这样的群体中最具学术理想的一个画院,我很感动。自己的点点进步,都是与画院的引领、培养、关心分不开的。回想起来人生总是得失参半,但我还是喜欢深圳,喜欢这个集体,它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时段的十几年。生活、创作是开心的,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会想起在画院的日子,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更多的努力去实现它,继续探索、研习,画出好的、自己更满意的作品。

陆佳

我 陆佳,1961年生于广东广州。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关山月等老先生的关怀下得以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学习。198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专业,1994年就读于暨南大学中国人物画研究课程,导师林墉。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连环画协会理事、深圳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处特约设计师。

我的画:我出生在广州,我生活的旧城区就是所谓的西关,那里的每一个街角、趟栊和骑楼等等物象景观,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我尚未成熟的心灵。画“西关”并非画它的旧建筑或其景致,重要的是要表达一种心境。通过一直都运用的空间水墨系列来表现,以表现主手法结合中国书画的线条、笔法布局等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画中。将岭南文化的基因以当代艺术独有的语言、风格、结构和社会的独有符号,在狂野跃动的水墨体现出个人深刻的情感表达。

我的画院:我有幸在1987年参与了创办深圳画院的全过程,在筹办的过程中,让我从中学习和吸收了不少艺术营养。画院建院初期的第一次采风,就到了中越边境法卡山前线部队,在前沿阵地与战士交流、写生创作,成果丰硕。画院每年的采风活动,让我能够到全国各地深入地体验生活,吸取养分,这使我的艺术创作更加地贴近生活。画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外文化交流,亦因此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到世界各国与中外艺术家接触学习。

进入90年代,参加了画院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包括“深圳画家画深圳”“九七香港回归画展”等等。这时我是比较苦恼的,怎样面对传统笔墨,又或怎样超越水墨艺术造型的发展空间,作为从事研究中国绘画的艺术家,就是要冲破以上种种局限,体现它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1992年画院创立的“国际水墨双年展” 及“水墨论坛”, 至今已举办了十届,而正是在这20多年里,我在创作上明确了以城市水墨作为我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至今确实在学术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沧桑正道三十年,深圳画院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岁月,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有目共睹。我自然也倍感自豪,因为在这三十载的峥嵘岁月里,也有我曾付出过的一小点贡献。

刘哲

我 刘哲,1962年生于山东临沂。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获视觉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

我的画:也许,每个喜爱艺术的人,都是在溯源与找寻心灵的故乡。喜欢从心灵出发,再回归心灵深处。我的创作,亦是回归、升华的心路历程。

我的画院:时隔16余载,复回深圳这方热土,百感交集。 岁月如歌,曾经的传唱早已远去,只有一个旋律—对艺术的高歌与礼赞从未消失。有幸的是,不惑之年实现做画家的梦想。然,对艺术的敬畏与热恋令己忧喜参半。完成观念的转换与艺术升华,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欣慰,“同舟行”,与师同行,向着远方。感谢我的家—深圳画院,感谢所有老师与同仁。

海岩宿千

我 海岩宿千,原名海岩,字宿千,号大朴堂主。1962年生于吉林长春。1989年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学位,2006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2002年文化部重彩(岩彩)高级研究班结业。现为深圳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河北画院国画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中青年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深圳市政协书画院书画家,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深圳市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委员。

我的画:2000年始创建倡导了中国画“水墨岩彩”“水墨书艺”的学术课题探索研究。自制调配矿物色水墨岩彩画材进行创作实验,1988年提出“书艺”的学术观,形成不易仿制的具有唯一性精神元素的独特艺术风格。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多年来总是走进大山,天性所为,自然去爱,多得修行和恩赐,山水让我越来越魔样的痴迷,内心深处升华着自己的墨彩云烟…… 走过生活,就充实厚重,精神和向往的彼岸大朴至真,这就是我求索艺术的灵魂所在。

人烟山情,无不在草木土石山水云烟之间,行走的是一生一世的纯粹。

我想,我会在山川之间不停地行走……在真实中走进真实的梦界。

我的画院:京城美术的启蒙,中原文化的熏陶,岭南艺术的滋润,艺术边缘的执着,在深圳画院的历练中成熟,感恩能够幸运地在这个学术研究机构中、中国的艺术殿堂里面成为一份子,是在画院成就了艺术梦想,是在画院成就了中国画“水墨岩彩”,是在画院文化公益事业的平台上让艺术创作更具精神层面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好河山一草一木之中深入充分地体验生活,外师造化复归于朴,吸取大自然之精华艺术之源泉,感恩画院能够正本清源开拓创新地成就艺术,感恩画院能够成全兴趣和职业,爱好和事业。感恩能够在艰辛而又美丽的艺道上成为行者。

我 任四四,1981年生于湖南岳阳。先后就读于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分别获设计艺术学学士、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深圳画院研究部副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我的画:水墨于我来说,是一种媒材,是一种技法,更是一个心灵可以安顿的所在。先人以水墨载道传承并创造了让后世敬仰的高山。面对这座高山,今人跟随古人脚印亦步亦趋非出路,另辟捷径凌空飞步亦非出路。冥想过后,最好的答案应是用自己的双手与灵魂来求证解决。

我的画院:深圳画院是一座包容与创新的画院,她提出了当代中国画革新的课题,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活动。在这里,既有传统中国画的血脉,又有现代水墨创作的基因,我的点滴进步都受益于画院良好的学术与创作氛围。

任四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