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胡启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河北 涿州,072750)
酬赠是蓝瑛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之一。酬赠有“酬”与“赠”两层含义,包括交往应酬与赠送,偶尔涉及金钱或礼物的往来,但不同于与商品的等价交换。关于酬赠这种行为,一直存在“结构的”和“动机的”两种解释。人类学家强调它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结构,从而促进社会整合;社会心理学家侧重于它作为个人建立关系的策略,因而更重视礼物作为个人之社会性投资的作用。酬赠的社会整合功能可以分为“表现性的”和“工具性”的两大类。前者可展现、维系和加强现存的社会关系,往往是制度化的、非功利性的;后者能够改变和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和不稳定特点。
蓝瑛有大量画作是为酬赠所作,在不同场合赠予不同对象。蓝瑛交际网络具有复杂性和高度密集的特征,很难区分其酬赠的动机和类型。赠予官绅的作品可能带有工具性色彩,被作为培养社会关系的手段,为交换利益或服务而存在。馈赠朋友的作品功利性淡化了,带有维系友情的意味,是对人情伦理的遵从。也有为济贫所作,几乎不带功利的色彩,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总的来说,个人利益的追求与道德责任的履行相互融合,建构了他的社会关系。笔者认为蓝瑛进行书画酬赠是一种建构自我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与他人交换资源的策略。以下侧重描述蓝瑛酬赠的对象、形式以及方法。
接受蓝瑛赠画的有江浙一带的地方官,也有北方官员(蓝瑛曾到北方进行书画交易),既有在职官员,也有赋闲在家的退职官员,此外是乡贤豪绅,他们是社会资源的支配者,在地方政治经济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这些人执意追求风雅,以求从繁杂的俗务中解脱。他们接受画家的赠画,确立自己的文化地位,并对艺术活动提供不同程度的赞助。当然,在这种“非对称性馈赠”(即受礼方不必回礼)中,赞助并不是必须的,也没有执行的标准。
崇祯六年(1633),工部尚书刘荣嗣衔命治河。刘荣嗣(1571—1638),字敬仲,号简斋,别号半舫,河北道广平府曲周县人。明代诗文作家、官员。万历四十四(1616)年进士,天启时以吏部侍郎总督河道。刘荣嗣以骆马湖运道溃淤,创挽河之议,起宿迁至徐州,别凿新河,分黄水注其中,以通漕运。刘荣嗣原任职于山东、北京等地,很可能是他在江浙治理河道时,蓝瑛与之结识并馈赠画作。
蓝瑛送给刘荣嗣的扇面今存两幅,藏于上海博物馆。《长江飞雪图扇面》跋“法王摩诘长江飞雪卷。画上简斋刘大司农玄粲”;《仿大痴山水图扇面》上款“刘老尚书”。二扇皆是为刘荣嗣所作,画仿王维和黄公望,两人被认为是文人画家,这可作为当时士绅崇尚“南宗”画风的例证之一。蓝瑛的画绘制在金笺扇面上,这样的扇面在当时是一种风雅的礼品,它彰显了双方的艺术品味。利玛窦这样描写当时的社会风气:“上等人士使用的,一般是用光纸做的,上面装饰着图案,很美丽地描着金色,人们携带时或是打开或是合起。有时候扇上书写着一些格言或甚至整篇诗词。扇子作为友谊和尊敬的一种象征,是最常互相馈赠的礼物。”[1]
对于蓝瑛赠画,刘荣嗣在尺牍《答蓝田叔》中表示感谢:“久别正在悬想,道生来观所藏诸时贤画,无以逾仁兄者,益相注念。而使者至,为之一快,所惠诸珍种种妙绝,而尤以四扇为冠。若以扇作画,岂惟时贤,即古人拜下风矣。肃复不既。”[2]由信件内容可知,当时送画的“时贤”并非蓝瑛一位,蓝瑛所赠也不止“四扇”。
《塘栖志略》记蓝瑛“寓胡孝廉贞开园中”[3],应是短期居住或定期前来绘画。胡贞开,字循蜚,号瑟庵,又号皋鹤,别号耳空居士,浙江道杭州府仁和县人,一说湖州孤林人。崇祯二年(1629)举人,孝廉官司理,清初官湖广推官。《图绘宝鉴续纂》称其“书参苏米,性嗜画石,得南宫之法,故款题有本,家构米山堂,丘壑乃自布,颇妙”[4]890。蓝瑛曾见米友仁《楚山清晓图》,临摹呈送胡氏[5],胡氏为张挂此画而筑“米山堂”。《明遗民录》记胡贞开“凿宅之西北隅为池,卷池土而上。为冈,为嵁,为绝壑,为涧道,为小桥平坡。坡之脊。筑室三桁,转而入阁,阁旁复道,架小屋五椽,蜨叟蓝田叔,仿南宫父子云山一版,因颜曰‘米山堂’”[6]。米山堂壁上亦留有蓝瑛笔墨,钱塘人王晫①曾写《米山堂观蓝田叔画壁》[7]诗。胡贞开号称“隐居”,实因其子仕清,仍能保持名士的生活方式,书画乐舞娱宾以广交游。汪汝谦、钱士璋亦如此,这些人以高蹈的姿态隐居,但子弟们会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加强家族的竞争力。胡贞开文化水准和艺术鉴赏力较高,但向蓝瑛请习时抱持敬意,而蓝瑛也对自己的见识和画技十分自信,这从画作跋语可以看出。
胡氏湖墅别业[8]、“米山堂”是名流荟萃的胜地,新朝显贵曹溶②曾在这里举办“米山堂之集”,宴请绅士乡贤,集会上不乏优伶画工。曹溶是清初著名鉴藏家之一,且热衷收藏,未知他是否曾在此地延请当地书画交易人、物色书画珍品。蓝瑛常到米山堂作画,辽宁博物馆藏《云壑高秋图轴》、重庆市博物馆藏《湖石图卷》就是在米山堂中所绘③。上海文物商店藏纸本设色《杂画册》(或称《树石图册》),亦有胡贞开等人对题。蓝瑛对画石颇有心得,认为“唐宋元画家各有画石流世”④,此画用不同家法拟之。与当时文人士大夫一样,胡贞开喜画石,王晫《与胡循蜚使君》称赞胡氏画石“信笔镂划,极尽天神之巧”[9],蓝瑛画石,既受当时风气影响,也投合胡氏所好,更可与其切磋技艺。这些树石杂画具有文人画格调,其沉厚的笔墨又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如单国强所说:“蓝瑛的画风丰富而多变,特别是花鸟、竹石等题材的绘画,颇具遒雅的风致,与其山水画相比别有一番韵味。”[10]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山水册六开》,是蓝瑛1642年春客居金陵时所作,上款“二酉社翁”;同年作《山水册十二开》⑤,其一跋“曹云西之意似二酉先生社翁正”,应是为扬州司马张尔葆⑥所作。张尔葆书画与李流芳、董其昌齐名,徐沁《明画录》称其“赏鉴博雅,工花卉折枝、兰竹草虫、水墨浅色,各臻妙境,兼善山水”[11]1205。张尔葆为明末江南五大收藏家之一,“家藏名画法锦,以千万计”[12]。其侄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谓其:“少精画理,以舅氏朱石门(朱敬琚)多藏古画,朝夕观摩,弱冠时即驰名画苑……董思白曰:‘张葆生胸中读书万卷,脚下行万里路,襟怀超旷,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婿陈洪绶自幼及门,颇得其画意。”[13]可知张尔葆出身官宦世家,精于绘画鉴赏。
蓝瑛与张尔葆皆善画、精鉴赏,参加同一书画社。同年(1642),蓝瑛在《仿宋元山水册》⑦中提及他与张尔葆在松江府孙克弘的藏书阁看画的往事:“从二酉社翁于孙汉阳敦复堂,观高尚士卷三十年矣!复拟一遭,请质年华,真蘧蘧耳。瑛。”可见两人的友谊深厚持久。
杭州、绍兴二府毗邻,蓝瑛常作客绍兴。1655年蓝瑛画《法宋人山水图》⑧扇面于绍兴会稽山之西施山房。西施山房为绍兴府名胜古迹,相传西施在此地教歌舞。张尔葆之子张萼的溪山清越堂就在附近,二人也许相识。张氏与朱氏、陈氏、祁氏联姻,形成绍兴府内的世家群落,山阴朱氏为张尔葆表亲。1614年冬,蓝瑛在绍兴府小淇园之松风阁为朱美箭仿王蒙《林亭晚酌图》⑨;《穰梨馆过眼录》中收录《山水册十二开》[14],其一跋“赵令穰画多平远,如荷乡清夏、寒塘幽鸟、景界丘壑各分笔法,非可一论,是作其法。又于山阴朱美箭案头观,又更一画律耳”。可见蓝瑛观赏过山阴朱氏藏品并赠其画作。张尔葆舅父朱敬琚也是江南五大收藏家之一,朱氏庋藏,堪比王侯,朱美箭应是朱氏族人。张尔葆侄张岱(1597—1689)在绍兴有多处园林,杭州西湖畔还建有“寄园”,常来往于绍兴、杭州两地。他在《琅嬛文集》中有三首诗跋蓝瑛画:“崇祯甲申,余在淮上,与王宗伯觉斯(王铎)同至武林。舟中讲究书画,见余所携为蓝田老所作米家山,重峦叠嶂。宗伯取快刀斮其上截,而以淡远山易之,更觉奇妙。因道米敷文居京,心见北固诸山,与海门连亘,取其境为潇湘白云卷。盖谓得其烟云灭没,便是米家神髓也。(跋蓝田叔米家山)”[15]240“画米家山者,止取其烟云灭没,故笔意纵横,几同泼墨。然不知其先定轮廓,后用点染,费几番解衣盘礴之力也。昔之善书者谓忙促不及作草书,正须解会此意。(再跋蓝田叔米家山)”[15]245“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而神明不衰,谓其以画中烟云供养也。蓝田叔年至望八,其画枯木竹石,笔力愈老愈健,盖得力于服食烟云者,应亦不少。(跋蓝田叔枯木竹石)”[15]246由跋语可知张岱与蓝瑛颇相熟,了解他作米氏云山的画法,评价他年至八十而笔力强健,功力不可小觑。
1651年,蓝瑛寓居浙江道嘉兴府太守李国栋署中,由春暮到冬初为其绘制了大量作品。李国栋,号隆吉,关东人,笃好字画,识见过人[16]。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南明政府仍统治着中国南部。1645年,清政府为巩固北方统治,下令直隶省举人参加考试,由此选拔官吏。因此,“华北、辽东士绅在清初汉官阶层中据有绝对的政治优势”[17]。李国栋身为北方人能在南方任职,显示了这种优势。蓝瑛苍劲犷悍的画风受到这位官员的喜爱,被延请至署中,并得到礼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册八开》是蓝瑛1651年春暮到夏仲所作,分别仿王蒙、刘松年、倪瓒、李唐、巨然、黄公望、关仝、方从义的画风,赠李国栋(此册上款“隆翁”即李国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花鸟册十二幅》是蓝瑛1651年9月至10月为李国栋画,此册作于嘉兴府郡署的后乐园中,题有“画寿隆翁老祖台词宗。并请玄粲”“辛卯重九画,似隆翁,老公祖正”等字。此册包括“柳杏春莺、白头翁鸟、海棠飞雀、湖石菖蒲、绿丛飞蝶、拳石秋筠、垂崖秋艳、水鸟芙蓉、湖石蕉竹、秋岩竹菊、红叶飞鸦、梅花文鸟”[18]十二页,画作色彩朴厚典雅,寓意吉祥,笔法墨色与孙杕、陈洪绶接近。蓝瑛还在李国栋的后乐园中为其他人作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七律诗扇面》,上款是“方翁”,此人可能是李国栋的亲友或客人,八月蓝瑛赠其《松壑清泉图》⑩,题:“松壑清泉,辛卯桂月,法荆浩,画似方翁,老祖台词宗玄粲,西湖外史蓝瑛。”新秋作《嘉树晴云图》⑪:“嘉树晴云则李成,画于后乐园。似方翁,老祖台玄粲。辛卯新秋。西湖外史蓝瑛。”未知两轴是否为同一次所作。蓝瑛画名较高,李国栋将蓝瑛画作用于人情酬酢也是可能的。这一年蓝瑛在嘉兴的鸳湖、来鹤楼等地也留有作品。这些作品除一册花鸟外,其余是诗扇和仿古山水册,充分反映了当时官绅的好尚。
蓝瑛交往的士人中,蕺山子弟和复社成员占较大比重,有些蕺山弟子同时加入复社,多人曾获蓝瑛赠画。蕺山是绍兴府中著名的三座小山之一,1610年夏蓝瑛在蕺山中的小园作《山水图》[19]。明末学者刘宗周在蕺山讲授,传播儒学,创立了蕺山学派。蓝瑛交往的绍兴士子多为蕺山子弟,如陈洪绶、黄宗羲、祁彪佳等皆为刘宗周的门生⑫。
复社是明末最大的文人集团,具有近代政党的基本特征,并在崇祯朝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崇祯年间,张溥以复兴古学为号召,将诸文社合而为一,名曰复社,可以代表一时舆论。复社先后有三千多成员,声势遍及海内,参加者主要是青年士子,有的身兼士人、画家、戏曲家、藏书家多重身份。苏州府是复社的根据地,吴江县是复社的策划地,常熟县的唐市是复社的萌芽地,太仓州是复社的领导核心地。崇祯六年(1633)第一次虎丘大会,已经吸纳这一代主要的诸生进入复社。蓝瑛早年在苏松一带活动时应已结识一些复社名士,后至扬州府,与诸多复社士人交往。金陵(南京,指江宁、上元一带)在扬州府附近,是复社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复社成员或为官南都,或应试贡院,或留连秦淮,寓居此地者甚多,杨文骢、杨补、邢昉皆曾寓居金陵。蓝瑛参与他们的雅集,赠诗酬画,清初仍与幸存者保持联系。林纾⑬说蓝瑛“复社诗流颇见知”[20],已经能够看出他在复社士人中的画名颇高。与蓝瑛往来的复社成员留下材料较少,一是因有些人交往不深,一是因有些人的著述在清初曾遭禁毁,材料散佚。
张明德,字晋侯,绍兴府会稽县人,是服勤刘宗周最久的弟子之一,1634年前殁。上海博物馆藏蓝瑛1620年所作金笺墨笔扇页,跋:“泰昌元年长至日为晋侯先生仿梅道人画法。钱唐蓝瑛。”是馈赠张明德的仿古画作。
祁彪佳为蕺山弟子、复社士人,据记载,他与蓝瑛的交往始于1638年,是蓝瑛通过复社郑铉,主动赠画与祁氏,缔结关系。祁彪佳(1602—1645),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道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人。明代官员、戏曲理论家,祁承爜子。家世仕宦,藏书甲江左。山阴张氏与祁氏互为婚姻,张尔葆为祁彪佳姨夫,尔葆孙女张德荣为祁彪佳儿妇。蓝瑛与张尔葆和祁彪佳皆有往来。
祁彪佳在日记中记录了与蓝瑛的交往:崇祯戊寅(1638)九月十七日祁彪佳收到复社好友郑玄来信,附有祁母寿章和蓝瑛画[21]。崇祯庚辰(1640)三月初四,祁彪佳母亡,蓝瑛前来吊丧,六月二十日祁彪佳又得蓝瑛书画[22]41,作《与蓝田叔》函表达谢意[23];七月初四,祁彪佳到外祖父家,顺便访蓝瑛[22]45(此时蓝瑛在绍兴);七月初九,蓝瑛、顾星(蓝瑛门徒)、一泓禅师等人来访,时祁彪佳正在营建私家园林,蓝瑛为其指点园林应该修改之处,在四负堂饮酒,游览宁园后告别[22]46。关于蓝瑛向祁彪佳赠画并凭吊其母,不能仅仅视为职业画家向权贵寻求依附,因祁彪佳与蓝瑛师长董其昌、陈继儒,友人汪汝谦、郑铉、张尔葆、陈洪绶、一泓禅师等皆有往来,他的举动也带有伦理道德的成分,是对社会风俗与规则的遵从。1645年,祁彪佳沉水殉国,新的士绅集团崛起,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祁氏家族没落,丧失了政治和经济的特权,其弟祁豸佳以卖画度日,与蓝瑛应有合作,上海文物商店藏《山水图合册五开》,即为释炤远(张尔葆弟子)、祁豸佳、蓝瑛的合册。祁彪佳次子祁班孙卷入逆案,出家为僧,在杭州府钱塘县观梅古社留有蓝、祁二人书画[24]。
明代文人陶望龄⑭在曹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翁戈万藏蓝瑛《仿元人兰竹石图卷 》自题:“寒雨客窗,香清酒绿,知己高谈,快生笔砚,画得元人兰竹六帧一卷以志。庚辰(1640)秋仲山阴道上之石篑山房。吴山农蓝瑛。”是蓝瑛与陶氏后人在石篑山房高谈阔论后所作。陶氏族人中不乏蕺山子弟。陶望龄之侄陶履卓曾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己卯(1639)春晤蓝田叔于石篑山房,视其下笔命意,大约得子久三昧,其为诸名公赞赏宝重非一日矣。适过钵池庵,展玩此卷,怪心悦目,妙绝今古,此先生最得意之作,不可多得,宜什袭以藏,传之万世可也。会稽陶履卓题于朗轩。”[25]由此可知,1639年春,陶履卓在石篑山房与蓝瑛晤面,认为蓝瑛笔迹得黄公望之意。后至杭州,在钵池庵展玩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并为之作跋。陶履卓,字岸生,号醇庵。崇祯乙亥(1635)拔贡生,壬午(1642)举人,癸未(1643)会魁。授行人司行人,改授翰林院检讨。陶望龄之甥何宏仁⑮亦为蕺山弟子,1643年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卷:“画非笔墨,邱壑在心,悟入元微,即通三昧。怪哉,田叔是卷也,珍玩浃月,如真坐卧其下。癸未冬月题何宏仁。”蕺山弟子陈调元,字撰甫,号北溟,别号鸥盟道人,明代天启丁卯(1627)科副榜眼,崇祯癸未(1643)科进士。明亡后降清。顺治初,担任河北道河间府宁津县知县,至刑科都给事中。从地点来看,陈调元很可能是1643年同陶履卓、何宏仁一同到杭州钵池庵访蓝瑛,并题《仿黄公望山水》卷:“子久用笔比之书家,譬则尚书台虎爪偃波体,未可率学。若大幅又似史籀作,后人不能窥矣。余酷爱田叔先生作子久法,尺许间动瞩万里。可与望、可与行、可与居、可与游,林崖邱壑逾久逾远。又譬则崔子玉师杜度草书,点画精微,直冰寒于水也。郭若虚之言曰:论山水则古不及近。我恐此幅若使子久见之,必谓戬字戈法逼真,当携自传人,不轻令贾人□(一字损)去。古虞陈调元海臣氏题于钵池之朗轩。”[25]1643年,蓝瑛之子蓝孟在钱塘县城外凤凰山龙井旁的钵池庵读书,蓝瑛陪读于此,他在这一年为僧人作画多幅,如《临溪小阁图》(上海博物馆藏)、《支许清言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仿黄公望山水》(日本东京私人收藏)。
1640年,扬州盐商郑元勋影园中黄牡丹盛开,他借机宴请名流,赋七言律诗,黎遂球⑯获胜,被誉为“黄牡丹状元”。黎遂球名在复社,为兵部主事,死赣州之难。善书画,山石树木苍老风秀[26]。黎遂球《西湖杂记》记载蓝瑛当时境况:“蓝田叔老矣,而时为穷交故人作画,俾卖之以供饘粥。偶见有老人来索僧食,问之,曰:此故杭之山人,今穷而无依,因留共饭。遂告予,谓所利唯蓝画师砚田遗秉滞穗耳。袖出一山水便面求售。予感田叔之谊,十倍其值赠之。比田叔闻之,复更感予之谊,即日扶病冲坭出,就予为谢。自是,恒为予作画。于予别也,犹辄以得意小幅相寄,笑谓所获又殆百什倍于前赠矣。”[27]此文叙述了黎遂球与蓝瑛交往并获得馈赠的过程。清初社会结构变化,原杭州山人贫困无依,凭蓝瑛资助过活。黎遂球感动于蓝瑛与山人之间的友谊,厚赠前来乞讨的山人。蓝瑛获悉此事,抱病前来感谢,后时常为黎遂球作画,即使黎遂球离开杭州,仍以佳作相寄。
清初蓝瑛寓居他乡,仍以画为业,常与遗民往来。1651年诗人余怀⑰作“三吴之游”,仲冬到达鸳湖。当时蓝瑛与儿子蓝孟寓居嘉兴,于雪夜宴请余怀,并画山水相赠。余怀曾为复社著名士人,才气横溢,历繁华无数,江山变易也无妨他逍遥云游。不过时移世迁,在座的都是前朝遗民,蓝田叔已垂垂老矣,虽有盛筵歌舞,前朝风流已邈若山河,余怀作《雪夜观蓝田叔蓝次公画山水歌》[28]抒怀兼表达谢意。
蕺山弟子沈中柱,字石臣,号摩青,浙江道嘉兴府平湖人,崇祯庚辰(1640)年进士,官吉水知县。尤好管韩,故为文雄深浩瀚,卓然成家,有《怀木菴稿》。国变后为僧,名行然,号无净,往来灵隐、金粟间。沈中柱与蓝瑛为同社社友,蓝瑛称其为“石臣社长”“石臣社兄”。1653年秋日,蓝瑛作《山水图》扇面寄沈中柱⑱,跋“癸巳秋日,放舟鸳湖,画寄石臣社长兄正,虎林研农蓝瑛。”此图作于嘉兴府鸳湖的舟中。浙江博物馆藏《宝祠青贡图轴》画于杭州府西溪的渊妙阁,馈赠沈中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直友图轴》跋“直友。西湖外史蓝瑛画似,石臣老社长玄粲”。可知沈中柱与蓝瑛清初长相往来。
1653年,蓝瑛曾在松江府丽秋堂作《澄观山水图册十二开》。复社士人李雯仕清后,不久返回故里,在故居(松江府)横云山下丽秋堂组建文会,昆山盛诚斋、莱阳宋荔裳等亦来与会,丽秋堂成为名士雅集的胜地之一。此年秋日,蓝瑛在号称“全国遗民领袖”的李清的延青阁作画⑲。李清(1602—1683),字心水,一字映碧,号碧水翁,晚号天一居士。明朝淮扬道高邮州兴化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南明弘光时任大理寺丞,复社士人。1645年,李清辗转潜回兴化,归隐于枣园之中,冒襄等遗民常出入此地。延青阁是枣园主体建筑,蓝瑛在此地作《秋林观瀑图》金笺设色扇页,跋“癸巳秋日画于东皋之延青阁。研农蓝瑛”,应是送给此地主人李清或是其友人。这说明在清初,蓝瑛与遗民群体保持了良好的交往。
1654年,蓝瑛为“柴翁”作仿范宽《寒山雪蹇》⑳图。柴翁应为复社吴甡,他是李清的好友。吴甡(1589—1670),字鹿友,号柴庵,淮扬道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官员。万历四十一(1613)年进士,天启二年(1621)授御史,后被削籍。崇祯元年(1628)起复官出按河南,镇压农民起义。又出按陕西,迁大理寺丞,晋左通政。七年(163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崇祯十五年(1642 年),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因军饷匮乏,延迟出师被削职遣戍云南。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崇祯死,被福王赦还,五月躬耕于家乡司徒潭,隐居著书。蓝瑛曾寓居吴甡家中,吴甡之子吴翔凤向其学习山水。《兴化县志》载“吴翔凤……喜延贤士大夫,蓝瑛避地住其家,因学山水。不求仕进,徜徉以终。”[29]吴翔凤,吴甡次子。字孟祥,又字梦祥、梦翔,号垤园。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清国子监太学生。擅长诗文书画,尤擅山水,得黄公望笔意,曾延请名贤到兴化研讨学问。既称“避地”,应是明末兵乱时,避难于吴翔凤家。清兵入驻中原之前,明朝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兵匪横行无忌。南明政府统治中国南部时,政局也动荡不安。蓝瑛遭到打劫,收藏的倪瓒画也散失了一卷。《仿古山水写生册》㉑中表达了这种惋惜与无奈:“梅沙弥复妙墨花,传世甚鲜,余得一卷,摹之数年,失于绿林,兹拟一种乞正。瑛。”1648年《仿梅道人渔隐图卷》㉒蓝瑛自题“俟得干戈宁贴日,莫愁极目黍离离”,表明他对战争的厌倦。
据《桐阴论画》记载,蓝瑛曾为周亮工㉓画骑驴小幅,“笔墨超逸、生气勃勃,与习见者不同。”[30]周亮工在明末也曾加入复社,降清后,授两淮盐运使,累擢福建左布政使,迁户部右侍郎。曾被闽督弹劾,因镇压抗清义军,得康熙帝信任,复起用为山东青州海防道,调江南、江安粮道。周亮工仕清,对汉族文人和画家颇多照顾,江南一带许多画家与之交往,其中可能包含寻求政治庇护的动机。周亮工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南方,也常到开封、山东、福建和北京一带。当他声名鹊起后,许多画家远道而来,与之结交,希望能获得他的垂青[31]。1646年周亮工开始为画家立传,辑为《读画录》,对布衣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给予较高的评价。《读画录》“附画人姓氏中”[32]录入王时敏、王鉴、恽向、胡贞开、诸昇、蓝瑛、冯仙湜等画家姓名,未及编写小传,但仍能看出周亮工对这些画家的关注。当时文人画理论和实践已经普及,许多职业画家学习诗词、练习书法,采用文人模式作画,蓝瑛的这幅画无疑是文人画风格,由此也可知蓝瑛会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绘画风格。
为蓝瑛画作题跋的复社士人还有刘曙㉔、杨学愿㉕、周维新㉖等人。《余杭年鉴》载蓝瑛科举失利,曾加入复社[33],此说还需多方论证。但复社确为明末清初江南游艺者提供了广阔的社交平台,同时,复社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不少社员一生饱经风霜,他们周围的画家们与之休戚与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大多数人需要借重集会社盟,通过社交活动彼此推引,使自身价值得以展现。蓝瑛与这些人的交往,也是如此。
僧人(尤其是名僧)通常也是特殊身份的“士”,蓝瑛与杭州不少僧人诗画酬答。《大清一统志》称杭州自古以来“尚浮屠之教”[34]。佛教“五戒之禁,实助王化”,因此得到官方提倡。除昭庆、圣因、净慈、云林(灵隐)四大丛林外,江南还有不可计数的小寺庙,民间“高尚士”捐“庵”之风盛行。士绅雅集僧俗杂处,游历时常与佛门子弟交往,这种情形早在明中叶时已颇为常见,到晚明以后更为普遍。明末,禅宗南宗中的临济宗、曹洞宗,以及净土宗最为流行,僧俗交往相袭成风。蓝瑛与方外人士相交的记录不少。1643年7月,蓝瑛与杭州五云禅师作《支许清言图》,跋曰:“六朝多奇人,寄隐玄与释。支遁陆道士,情意今相适。长松古岩下,高谭对终日。大志掷流水,好句联袂觅,世事皆其外,千秋我自识。”五云禅师“喜山水喜文墨,画老神远”,应是居于杭州五云山中的僧人。1643年崇祯朝已风雨飘摇,蓝瑛“重九紫龙泓寻一泓道友”“过风篁听灵泉清响,小题红叶林中,归樵相问城事新文。”㉗1645年作《西溪雨霁卷》,自题“乙酉春王,小隐西溪梅坞,久雨初霁,甚觉神爽,同老衲策杖闲步溪头,见飞瀑争流,野云未散。衲云:好一幅大画,我两人都画中人矣。余云:非人在画中,还是画在手里,相对大笑。归诸,梅花和尚以记”;《眼福编》记录蓝瑛为金陵的广济和尚绘制山水册:“广济字履实,住持南都妙相庵,亦诗僧也。”[35]1655年,径山寺的僧人到蓝瑛居所,与之合临黄公望《天池石壁》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蓝瑛《寄天台曇和尚诗》扇面,行书七律诗馈赠天台山一位僧人。明清之际,许多士人和画家遁入空门,其中也有蓝瑛旧友。蓝瑛晚号“石头陀”,可能已成为居家参禅的居士。他频繁往来于各个寺院,还在西溪石人坞附近捐了一座寺,名曰“囦秒庵”[36]。浮石通贤㉙有《次答蓝田叔》诗云“崔白登山暖,头陀入寺寒。昨朝千嶂雪,今午一溪湍。冻解承和惠,情忘仗力参。人心多好智,谁似石头顽”[37],记载蓝瑛冬天与其谈禅之事。
《图绘宝鉴续纂》称蓝瑛“性耽山水,游闽荆粤襄,历燕秦晋洛”[4]874,在游历时,蓝瑛结交朋友,与其中多数人保持了长久的友谊。蓝瑛还参与各种会社,社友数量众多。现存蓝瑛绘画作品中,有一些是为友人所作,也有相识的书画交易人等。
南京博物院藏《古木文禽图轴》是蓝瑛1634年为社友汤穉含所作花鸟画轴。画幅左上自题:“断岩古树老霜华,挺羽文禽错认花,啼到烟销声寂寂,残霞相映日初斜”,署款“穉含社兄夕阳时过小斋,对试小青茶。随作此题之正。甲戌秋八月蓝瑛。”此时蓝瑛在杭州钱塘小斋,汤穉含过访试茶,蓝瑛作此画相赠。
上海博物馆藏《狮子林图卷》是蓝瑛1651年秋初所作,跋曰:“倪高士狮子林卷,京口张修羽社翁所藏,观已卅年余。每拟□于吴绢楚楮之上。海内名画见后难忘,即似梦寐即思故人之同耳。辛卯秋初,老友慎翁来访山中,为作是卷,复志其别也。黯然时不知画之妍媸。鉴赏定我。蓝瑛。”此年蓝瑛寓居嘉兴李国栋府上,好友慎翁来访,作此画送别。“张修羽社翁”即张觐辰。张觐辰,字仲钦,别号修羽。江南东道镇江府丹徒县人。以诸生补太学。能书及画,精鉴赏,在镇江城内构“培风阁”,藏鼎彝、古玩及宋元人名迹、文沈诸家书画,种种不一[38]。“与董元宰、陈遁公二先生为莫逆交,尤乐施与,捐数千金产为义田……三山皆有别业,风日晴好,携樽往游。性度潇洒,有晋人之风。精鉴赏,所藏法书名画甚多,与嘉兴项氏天籁阁相埒,识者以为项氏尚有赝物,张氏绝无云。”[39]蓝瑛在另一幅画上提到曾在张觐辰处得观倪瓒《狮子林图卷》:“倪云林之狮子林。原属欈李项墨林。后京口张修羽得之。二百金。藏观已三十年。兹复拟其法。恐忘故步。鉴赏定之。丙申(1656)清和蓝瑛。”[40]张氏所藏书画多为珍品,如1621年秋赵希远随董其昌访张觐辰,见到了黄公望的《浮峦暖翠》、荆浩的《庐鸿草堂》[41]。蓝瑛多次摹写荆浩《庐鸿草堂》,很可能在张觐辰处观赏过。蓝瑛既称张觐辰为“社翁”,说明他们属同一会社,常在雅集中鉴赏古画,想必蓝瑛在张家寓目名画极多。
南京博物院藏金笺设色扇页《秋山水阁图(仿王蒙山水)》,1650年秋初作于蓝瑛的城曲茅堂,馈赠畹生词兄。畹生应是曾鲸弟子李畹生(“畹生”应为字号),曾与陈洪绶合作《何天章行乐图》,现藏于江苏博物馆,卷后周之恒跋:“李子畹生信名手,摩君道范善思维。”清初,波臣派画家与江浙一带的遗民画家有多次合作。蓝瑛、陈洪绶与曾鲸弟子谢彬、徐易、李畹生皆有往来,此扇应是画家间的赠品。
烟台市博物馆藏《仿元人各家山水图卷》作于1651年,后题:“老友陈玄甫相逢十年,怀思时每怅暮云春树。余偶客欈李之太守,经年未归。山庄玄老鼓楫至我山中,不值,复知余萍迹,觅晤直若梦寐,剪烛清言,恨目沧桑之事。听窗风雨正重阳,菊花时放人又言折柳,宁不愁绝?漫画元人诸家法即云林之意耳,并请正志别。夏仲至秋杪竣之也。社弟蓝瑛。”此画仍作于李国栋太守处。由题跋可推知,蓝瑛借居嘉兴,经年不能归家。社友陈玄甫划船到钱塘,不遇,又专程到嘉兴来看望。蓝瑛感动于老友情谊,仿元人长卷相赠。
辽宁省博物馆藏蓝瑛《云壑高秋图轴》,自题:“法关仝云壑高秋画于米山堂,为图南老先生寿。蜨叟蓝瑛。”可知是为画友张翀而作(蓝瑛画友姜师周之子亦号图南,但此处称“老先生”,应指张翀,《图绘宝鉴续纂》有其小传)。张翀,生卒不详,活动于17世纪,明代画家。字子羽,号图南、浑然子。扬州府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一作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张翀以人物画见长,笔墨豪迈。仕女图艳丽委婉、设色古雅、神态超逸;也能画山水,所画山水树石,苍郁深秀。《明画录》称其“工于人物,追摹古法,笔力疏秀,兼以博采鲜妍,生动超逸。写生杂画并佳”[11]1131。画家们彼此学习,画风也相近。米山堂汇集诸多诗人、书画家和艺人,当时蓝瑛居于此为胡贞开作画,张翀很可能到过此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蓝瑛《水阁临泉图》,跋:“乙未(1655)夏至清和画于山阴道上,似澹如辞兄正之。蜨叟蓝瑛。”“澹如”应指钱塘书画交易人詹澹如,“澹如”为字号,是詹景凤㉚族人。此画是在与詹澹如游览山水时所作。吴其贞《书画记》中多次提到从“詹澹如”处得到古书画,应是鉴赏家或古董商人,其“善刻碑,文裱气色尚佳”。明代宫廷历代画作散佚,民间书画藏量更加丰富,精品较多,书画市场繁荣。杭州、绍兴二府交通便利,从钱塘可由水路直达海口,沿岸民众富裕,热衷收藏,加上水上运输安全性高于陆路运输,此地有专门从事书画交易的画商和书画交易世家。明末收藏集中于南京、嘉兴,清初是苏州、扬州、休宁、徽县。蓝瑛也涉足书画交易,在这些地方逗留时应与本地书画收藏者和鉴赏者有所往来。除詹澹如外,见于记载的还有周敏仲。蓝瑛《仿古册十开》㉛(1622年作)其一跋:“王右丞《雪斋捕鱼卷》,在吴江周敏仲家,此仿其意耳。”“《山水册十二开》[14](1642年作)其一跋:“李龙眠《九歌卷》有山水者第一奇,有云‘摩尼宝珠’。从周敏仲得之长安,余借临摹,坐卧清对二年,姑得其万一耳。”由跋语可知,周敏仲为江南东道苏州府吴江县人,收藏有王维《雪斋捕鱼卷》、李公麟《九歌卷》,蓝瑛观赏并临摹过他的藏画。《清河书画舫》中记录了这周敏仲的这两件藏品,但明代收藏家张丑认为《雪斋捕鱼卷》弥足珍贵,《九歌卷》是作伪手法高明的赝品。周敏仲的藏品丰富,不乏精品,他是“收藏书画、铜器等物的古董商人,对书画的鉴赏有一定眼力”[42]。
明末流行名目繁多的休闲娱乐活动,如游山玩水、饮酒品茶、观剧听曲、评画鉴古等,蓝瑛的书画酬赠多在这些活动中进行,这是画家表达情感、敦睦人际关系的方式之一,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明人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此外,书画酬赠也使蓝瑛博得了名望,特别是与名士胜流的诗画相赠,使他的画名得到传扬,画作也被人珍视,以至“残墨断楮,珍若拱璧”[43]。
注释:
①(清)王晫(1636—?),初名棐,号木庵,一号丹麓,自号松溪子,浙江道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人。清初诸生,文学家。《清史列传·文苑传》称其“生平好宾客,客至典衣命酒。士大夫至武林者,多与纳交。当时名士宴集,未尝不在”。与胡贞开、蓝瑛、曹溶、谢彬、庄冏生、周亮工过往。
②(明)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号秋岳、金陀老圃。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御史。文学家,鉴藏家。明亡仕清。为河南道御史,任顺天学政。曹溶热衷戏剧和收藏,曾过往米山堂,有《摸鱼儿》词“吴茵次招集米山堂”“又集米山堂观剧”。
③ 《云壑高秋图轴》是为画友张翀所作,当时张翀很可能也在米山堂。《湖石图卷》跋“蜨叟蓝瑛画于米山堂”。
④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奇石图八开》,1656年作。
⑤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⑥(明)张尔葆(1575—1645),名联芳,字葆生,号二酉,浙江绍兴府山阴(今绍兴)人。张元汴孙、广西参议张汝霖次子、文学家张岱的二叔。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扬州司马。明末画家、鉴赏家。
⑦美国都城博物馆藏。
⑧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
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仿王蒙)林亭晚酌图》。
⑩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⑫刘宗周曾与陶奭龄合讲儒学,后有分歧,另辟门户。陶奭龄(1571—1640),明代学者,字君奭,一字公望,号石梁,又号小柴桑老。浙江道绍兴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癸卯(1603)举人,广东肇庆府推官,升山东济宁知州。刘宗周“蕺山学派”和陶奭龄“姚江学院派”是明清之际浙东最重要的学派,门生身份亦有重叠。下文所列陶氏后人曾从学于刘宗周,列名于《子刘子弟下配享碑》,此处仍目为蕺山弟子。
⑬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⑭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鲁。历官国子监祭酒,赐谥文简。陶奭龄之兄。陶望龄与“公安三袁”、四川黄辉等人为友,在北京聚会谈禅,影响很大。
⑮(明)何宏仁,字仲渊,浙江道绍兴府山阴县人。学者陶望龄之甥。崇祯丁丑(1637)进士,知建平、高要县。
⑯(明)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番禺人,明末抗清官员。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曾师从陈子壮。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好雅游,与陈子壮等建立“南园诗社”。
⑰(明)余怀(1616—1696),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晚年自号鬘持老人。文学家。福建道兴化府莆田县黄石(今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
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⑲上海博物馆藏。
⑳美国底特律艺术中心藏。
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㉒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㉓(清)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有减斋、陶庵、缄斋、栎园、适园等别号,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江西西道抚州府金溪县(今江西金溪)合市乡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收藏家、篆刻家。
㉔(明)刘曙(?—1647),字公旦,号稚圭。长洲人。崇祯癸未(1643)进士,授南昌令。复社人士、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卷:“余曾于董太史家得观子久《溪山小隐图》,笔端邱壑从性灵中流出,令人展玩不置。今见田叔先生此卷,更出竿头,则知有蓝而不复知有黄也,当珍宝阁中,勿亵亵耳。古吴刘曙。”
㉕(明)杨学愿,字内美,泰和县人,官御史。跋《仿黄公望山水》:“田叔先生此卷正与新安吴氏所藏为云林高氏作者相敌,若取子久他作以拟,恐蓝与黄亦有时而战矣。己卯(1639)秋八月观于西湖之浒,因识以归豫章。”
㉖周维新,1619年进士。江南东道宁国府知府。跋《仿黄公望山水》:“山水笔墨之缘生而性具,不可强也。余尝见世人嗜古摹奇,非不竭精求似,然愈似而愈远者岂人力之不工哉!胸中邱壑之根素浅耳,今展兹卷,始知田叔先生跌宕纵横、出今入古,直与子久精神千载无间,诚如昔人评李成画云:无一笔自古人中来,无一笔不自古人中来。犹今日田叔之谓矣,今何幸而睹此卷,畴何幸而复藏此卷也,喜而特纪。周维新题。”
㉗日本东京私人收藏《仿黄公望山水》。
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澄观山水图册十二开》。
㉙(明)通贤(1593—1667),俗姓赵,号浮石。当湖(今属浙江)人。禅僧,为临济宗传人。历住青莲、报恩、广慧、东塔、景德、栖真、善权、福城诸寺。著有《浮石禅师语录》十卷。
㉚(明)詹景凤(约1537—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中岳山人、天隐生、天隐子、大龙客等。江南东道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书画家、鉴藏家。
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622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