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柯 皓
(台湾铭传大学 应用中文系,台湾 桃园,333)
门神画自古流传于民间。作为大众所信仰的守护之灵,人们将门神画贴于门上,用以驱凶邪、避恶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这是中国民间传承已久的古老传统文化。每到春节前夕,按照传统习俗,各家各户都会在家宅大门上贴春联和门神,以祈福来年。
动漫艺术作为众多艺术之一,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包含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一部动漫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故事的内涵与文化的品味,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动漫文化成熟与否的标准之一。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一定具备它独特文化内涵,而这种民族文化内涵,普遍传递充满希望、愉悦的正能量,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
门神概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原始图腾的崇拜有相关。大致而言,这是一个对人格的崇拜升华为神格,再由神格到世俗化的一个过程。在民俗中演变的过程中包含了中国传统社会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门神在不同的地域背景下逐渐改变形态,随着时代演变,其形式多样化的文化特性,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人物形象,诸如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钟馗、魏征等人。门神画不同于一般的世俗传统艺术形象,它较多地受到各个时代审美的制约,不仅是神话故事当中出现的艺术形象,也是对每个朝代民众喜好最直观的反映。
门神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起门神,大家都会想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挂春联,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我国的传统民俗,也是早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而门神为何能深受大众所喜爱,并且流传至今,则要从源头说起了。
门神,不仅是宗教民俗,也是艺术表现。门神画是民间传统绘画的一门独立画种。社会环境、文化思想、生活习惯等时代背景,会直接影响艺术的创作行为。原始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缺乏利用自然的手段,于是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对所敬畏之物虔诚崇拜,将其化作图腾,试图用血缘把氏族与图腾相连接,以祈求保佑,于是图腾变成了保护神。而图腾象征物的选择,多数取决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当人类脱离巢居穴处,进入家屋阶段,“门”即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说文解字》:“门,护也。”[1]247门,是家宅与外界之间通路的分界,门的设置可以起到外防内守、保障家宅安全的作用。
由于对“门”的重视,诞生了“门祭”。门祭与图腾崇拜皆可溯源于原始巫术活动,为庶物崇拜的产物。“门神”二字,始见于《礼记‧丧服大记》:“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入升堂。”郑玄注:“巫止者,君行必与巫,巫之避吉凶也。君释菜,礼门神也。”[2]1746《礼记‧月令》:“春,其祀户;秋,其祀门。”郑玄注:“户神,阳气在户内之神,故曰祀之户,内阳也。秋,阴气出,祀之于门者,门在外,从内而外,故外阴也。则门神,阴气之神,是阴阳别气,在门户者,与人作神也。”[2]606可见远自周代开始,祭祀门神的风俗就是为了驱邪避凶,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2]1799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上士二祀皆立有“门”,是周天子与各诸侯等上阶层的祭祀大典;祀门祭典在九月举行,正是丰收时节,忙碌了一年,准备保存粮食过冬,自然要请门神来守护,否则一年收成若遇天灾就白忙了。《礼记》以下,历代各朝并未谨慎遵循古制,汉代有“五祀”无“七祀”,五祀所祀对象为:户、灶、门、井、中溜五神,门神崇拜依然如旧,同时普遍及于百姓。
从《礼记》与郑玄注释来看,汉代之前门神只是泛指,并没有具体形象,后世才将门神配上人名,以求实有其人。清恽敬《大云山房杂记》卷二,考察门神起源,认为门神有实名,源自《汉书‧广川王去疾传》:“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去疾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 。”[3]2428为《汉书》作注的晋人晋灼认为成庆就是荆轲。“卫人谓之庆卿,燕人谓之荆轲”[4]5081到了唐朝颜师古又认为:“成庆,古之勇士也,事见《淮南子》,非荆轲也。”[3]2428然而无论成庆是否为荆轲,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广川王殿门上所画的形象,威猛可推知,画之于门,不独以为美观,或以示尚武,也一定有驱鬼辟邪之意。但西汉这位广川惠王宫殿门上的“成庆”画,应属于该王的个人爱好,不像是普遍的门神信仰,并非门神之肇始。
最早的门神其实不是画,而是“桃符”。顾名思义,“桃符”是以桃木为原料做成方形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门神能够驱邪挡煞,来往凶魅不敢靠近,桃木又被视为辟邪之物,二者相配,力量更大。经历了数千年文化的演变,门神在我们历史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反映着当时民众的信仰、观念、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门神作为传统文化,其发展具有局限性。笔者尝试将动漫艺术与门神文化相融合为前提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行性。动漫作为一种极具创意性、开放性的文化,其包容性极强,能够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吸取精华,又与现代技术相互结合充实自己,从而创作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与文化特色。而将门神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加快门神文化的推广传播,也能丰富动漫文化的文化内涵。笔者从人物的再设计、题材选取、受众转变、传播途径与功能性等方面来探讨分析。
图1 YXMZ 《门神》动画短片
图2 张旺 《高达和扎古》
中国门神年画在构图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丰满多样的人物,加强了年画的装饰效果,同时也表现出中国民众以满为美的审美特性。门神画中人物皆有手持物件,或宝刀、宝剑,或果盘、鲜花等,都充满了吉祥寓意。人物的面部也都多是正面,不互相遮掩。人物姿态上或是举剑挥舞,或是挥鞭赶马,让人通俗易懂。而这种表现手法在动漫中极少出现,给动漫作品的创新以很大的启发,动漫作品也重视细节,将门神画中对人物“满”的追求融入动漫作品的细节中,不失为一种创新的风格。
门神文化,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或者几个人物的故事,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众的审美喜好。这其中就包含了当时人们敬仰的人物,例如秦叔宝、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最广为人知的两位门神武将。对于两位门神的形象描述,各个时代年画中的形象皆不相同,门神形象的来源也皆有不同。目前,对于二位门神的形象设计已有许多,传统门神画中对于两位门神的设计也极具装饰性,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夸张,但是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很难有人细细品味和了解传统门神画中的内涵与底蕴。传统门神画中的艺术形式与制作手法已经不被大众所认可。相对的,作为新兴文化的动漫艺术,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以此为突破点,就有了一些插画师、动画制作者、自媒体等开始了对门神的二次创作。笔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部短片动画《门神》。故事开始在圣诞前夜一个北京四合院式的红色大门前,门上粘贴着两张门神画,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门神会偷偷显出真身,活动起来。夜幕降临时,一个陌生身影(圣诞老人)出现在大门前,两位门神却不认识他,从画中而出想阻挡圣诞老人,不料两位门神出来的身形却是卡通形象十分矮小。即便如此,两位门神仍不忘自身职责奋勇抵抗,争斗中划破圣诞老人装礼物的袋子,礼物掉了出来,两位门神才知道圣诞老人是来送礼的。最后,为表歉意两位门神帮助圣诞老人运送礼物。故事较为简单,但是在门神造型上却引人注目。动画中在大门上的门神形象威武与现实中的门神画造型相似,不料从画中出来时变身成为了符合卡通色彩的Q版造型(图1)。Q版的门神形象颠覆了许多人对传统门神的认知,将复杂多变的门神人物以可爱、鲜明的卡通形象全新演绎给大众看。增添了人物的亲和力、加强了人物个性、融合了现代设计风格,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这种转变让观众耳目一新,增添了观众对故事中门神的兴趣,也改变了以往门神威严凶悍的形象。在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同时,也唤起了大众对门神的好奇,让更多的人了解门神文化。
也有许多动漫插画师将门神与其他动漫人物相融合,例如:中国插画师张旺将门神画与日本《高达》动漫中的高达机器人相融合(图2),表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融合的新艺术形式;也有台湾画家青いバナナ(笔名)将《宠物小精灵》中的人物作为原型以门神绘画风格重新诠释了新的门神形象(图3)。诸如此类的创作还有许多,使得传统门神形象产生了又一次新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门神的意义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人物,产生了创新的意义。这一类型绘画风格的诞生,其实也是过去门神年画所曾经走过的路。从最初的神荼、郁垒门神的出现到唐朝的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将军,再到后来的钟馗、魏征,从单纯的守卫家门的武将门神,到祈求加官进爵的文官门神,门神数量逐渐增多。在抗日时期,更是出现以军人为原型的门神形象。这种风格是对传统门神画的又一次全新的变革。
不仅是门神人物改变的创新形式,在原有基础上的门神也能进行改变。2016年中国追光动画公司制作的《小门神》动画电影,将神荼、郁垒两位门神进行了全新的动漫形象设计,根据《山海经》中对于两位门神身为兄弟的描述,融合了动漫中对于人物角色夸张化的处理,以现代3D技术制作,创作出了全新的门神形象(图4)。身为哥哥的神荼滑稽幽默,随遇而安,畏首畏尾,与人类相处友好,一开始固守自我逃避现实,但是在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弟弟郁垒,性格高傲不甘于现状,为证明自身价值,不顾后果。人物造型上兄弟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与性格相同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却又相辅相成。不仅如此,人物的衣服上也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肩甲的平金绣法,胸口的护心镜,腰间佩戴的翡翠玉石,无一不透露着传统服装的秀美,使得设计不脱离传统,也体现了现代的审美观点。
图3 青いバナナ(笔名) 《小智大战恶村人》
图4 追光动画公司 《小门神》宣传海报
图5 柯皓 《张飞和关羽》
一部动漫作品,不可能只有主角一人,随着故事的展开与发展,陆陆续续会出现更多的角色。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增加都会对动漫作品本身产生极大的影响。门神文化属于传统民俗文化,又随着几千年来老百姓的生活而转变,所以门神个数越来越多。在原有门神角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并非所有门神都适合。必须挑选人物性格特征明显、独特的门神人物。以这个基础再进行动漫化改变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彰显门神人物特质。例如选择最让人熟悉的武将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必须突显他们武将的威武气质;捉鬼门神钟馗,则是重点凸显其面部特征,豹头环眼,铁面虬髯,身着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等特征。在色彩方面,根据门神人物原型抓住重点,采用现代配色风格加以修饰,来达到符合现代审美的标准。笔者尝试自己设计几对门神作为参考,以张飞、关羽两位特征明显的门神为例,设计张飞、关羽角色首先就是了解其面部特征。张飞是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关羽丹凤眼,红颜美髯,一身傲气。再根据以上特征融合上文提出的人物卡通化、可爱化的观点,使门神形象符合现代人审美,达到传播与发扬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节省动漫制作的时间和成本,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创造全新的角色,许多角色大众都耳熟能详。
在动漫形象上,最大特点就是形象夸张,超于常规设定。在对动漫形象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尝试,其中就可包含夸张、现实、新奇等部分。而门神画中的人物造型则颇有相似之处,大多也是以夸张为主。各地年画中人物的比例大多头大身子小,压缩人物的身材比例的同时,横向扩宽人物,加强夸张的效果。如朱仙镇年画《步下鞭》、武强年画《神荼、郁垒》等作品的造型,绘制手法夸张形象,人物造型敦厚朴实,人物身长(约五个头高),突出人物头部五官特征。画师绘制人物姿态时,将人物头部微微上扬,剑眉扬起于额上;再配以美髯头冠,威猛庄严,摄人心魄。笔者根据门神夸张的画法加上动漫艺术的形象特点,两相结合来完成张飞、关羽两位门神形象的设计(图5)。
门神年画为何将人物身形比例设定为五头身呢?探究其原因在于:门神主要的职责是守卫家宅,敦厚壮实的形象可以给人以忠实之感。人物比例缩短之后显得更加英勇威猛,能震慑凶邪,给人以安全感。所以年画中的人物在民众心中是忠实、威猛、值得信赖的象征。如果以正常比例造型进行绘制,整个画面就失去了那种敦厚朴实之感,自然少了对门神的信赖。
从源头来说,门神也是由先人通过内心愿景幻想出来的,与动漫创作中需要设计师们通过想象绘画转化为动漫角色的概念如出一辙。门神数量繁多,造型也各具特色,在动漫人物的设计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门神文化的人物造型对动漫艺术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之处,动漫艺术形式也同时对门神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
从动漫题材分类上来说,大致可上分为:艺术动漫、娱乐动漫、社教动漫。而往下细分的话,例如娱乐动漫,又能分为:热血、科幻、青春、运动、喜剧等。动漫的题材随着动漫文化的发展逐渐广泛起来。同时,广泛的题材也使得动漫具备了强大的文化包容力与表现能力。纵观全球知名动漫作品,许许多多都是根据小说、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所改编的。像世界著名的《花木兰》《西游记》动画经典之作等,都成为许多人童年美好回忆。一个好的故事,必定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这对于动漫创作颇具意义。
门神文化传承悠久,门神故事也丰富多彩,例如流传最广的《西游记》中的魏征斩龙王,秦叔宝、尉迟恭两员大将夜守宫门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最广,现在的许多关于门神由来的故事大多都是以此为蓝本来制作的,仅仅作为社教动漫、卡通书籍来传播,导致故事过于单一,趣味性较低,传承教育作用微乎其微,受众人群普遍针对低龄儿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则可在故事的增加、打破传统故事的局限性和受众层面的改变等方面下手。
1.门神故事增加与延伸
首先,门神故事的创新可以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增量或者延伸。何为增量与延伸呢?在原有的故事上增添新的故事内容,插入突发事件、加入新元素。古代门神故事往往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的描述,而这几行文字所描述的空间概念、时间细节、人物场景等其实相当模糊。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在这几行文字故事上增添其他的喜剧性、悬疑性、科幻性元素,增加冒险经历、故事的曲折,从而延伸扩展整个故事的发展。例如前文提到的《小门神》动画电影,这部动画的基础就是源自《山海经》中对于神荼、郁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上,其上有大桃树的记载。原著中却并无细说度朔山具体的环境,也没有对两位门神相貌的细说,更没有说明两门神阅鬼以外的任何事情。《小门神》故事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新的门神形象、将神荼、郁垒两兄弟成为门神后的故事续写出来,并与现代社会中对于人们不再信仰神仙的情况相接,延伸了故事性,创新了故事内容,将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与过去传统故事相融合,来达到创新的目的。
2.打破门神故事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门神故事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笔者通过资料收集查找发现,单单是故事题材的选择上,市面上有关门神的大部分动画作品和故事书籍都是描述秦叔宝、尉迟恭成为门神的故事。对应现在信息时代,不得不说故事时效性、效益性都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了。除了对原有的门神故事增加与延伸外,更有效的方式就是故事的创新。不再是原有故事的“炒冷饭”,更应该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跟随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故事的局限。如何创新门神故事,首先要找准其适合什么样的故事,是以幽默风趣、神秘玄幻为主或是冒险热血为主,在找准主题的情况下再进行故事创作。上文提到的一个案例,Q版的《门神》短片,动画作者先是找准了故事的定调为幽默风趣,并打破了原有门神固有形象,同时将门神故事与西方圣诞节相融合,在创意上突破了原有门神故事的局限。虽然属于个人的小制作,还有许多地方略有不足,但是在故事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天津科瑞杰动漫技术有限公司、广西电影集团、四川知更鸟有限公司、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7年联合制作的动画《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也在故事上有所突破。动画根据《历代神仙通鉴》中对于钟馗的记载,续写钟馗死后,被玉帝封为“伏魔帝君”,监察世间有罪恶鬼。钟馗,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人间百姓贴其画像于门上防恶鬼。由于钟馗举报了阎王贪赃枉法,阎王怀恨在心,篡改生死簿中钟馗好友的生死,逼钟馗就范,从而展开的一场阴阳两界中的正义之战。《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动画,在故事上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是描述其成为门神的故事,而是将故事延续到其成神后,添加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人世间的恩怨情仇,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故事充满了玄幻的色彩,改变了传统故事的单一,扩展了除社教动漫以外其他类动漫的可能性,从而突破局限。
3.受众层面的改变
动漫文化受众层面可谓极为广泛,且面向全球。不管是面向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动漫作品都应有尽有,还有许多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合家欢动漫作品。对于观众来说,好的动漫作品不仅能让人感受快乐和趣味。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认知,对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起到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门神文化与动漫文化的结合,首先就要改变门神文化其原有的受众层面和现有的门神动漫的受众情况。
从受众的角度上来看,门神的文化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从幼稚儿童到白发老人,都对门神有着些许认知。门神是守卫他们家园的守护神,是一种心灵慰藉,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情感寄托。这点上来说,社教动漫的意义是成功的。而将门神动漫向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层面发展,既能让人们了解认知到门神文化的内涵意义,又能让人们在认知门神过程中,得到启蒙和灵感,从而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门神文化原有的受众定位属于较为狭小的范围,多是文化传承,或者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等方面传播,仅仅作为传统手艺进行传承,大多数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传播缓慢,甚至传承逐渐消失。在动漫文化出现后,就有了新方向,将门神与动漫相结合,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有几点:其一,现在门神动漫的受众定位上,故事题材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在定位上却是社教动漫,对应少儿早教,多是儿童读物和卡通。故事内容都是以秦叔宝、尉迟恭成为门神的故事为主。这对于门神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极大的局限作用。第二,作为社教动漫,前文提到了其门神动漫的故事性、趣味性等,都无法对此年龄层的孩童起到很深远的教育影响,甚至故事中的内涵意义还无法被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所理解。这所面临的就是门神文化将逐渐被淘汰甚至遗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受众人群和增加受众人群。
首先受众层面的转变,需要向所需要更改的受众层面的动漫学习。改变门神故事的结构和人物造型,使得故事和人物符合各年龄层的审美。例如青少年观众,这个年龄层对于事物充满激情,对于感官剧烈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就青少年层面的观众来说,动漫首先就是人物造型必须要帅气、酷炫,甚至充满玄幻色彩。门神就可以从穿着打扮上下手,配上现在的潮牌服饰以此来创作新的门神形象,突破传统人物固定造型思维。这势必会先一步吸引住青少年们的目光。故事要偏向热血冒险、爱恨情仇等题材。在门神人物符合观众审美的同时,剧情又跌宕起伏、引人深思,青少年们必然会对门神文化提起兴趣。对于成年人层面观众,更加看重的则是人物的细节,在门神人物的造型上,不必过于夸张搞怪。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必须精致。人物性格上要更为细腻,故事的选择也需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让门神故事与观众产生共鸣。
其次,无论转变成为任何层面观赏的动漫,必须将正确的门神文化内涵融入故事人物性格中,将不同门神的性格与职责,在故事中展现给观众看,才能够加强大众对于门神文化的深入了解。门神的故事或许不多,但却可以创作出新的故事,将门神的精神、性格、意义融入到动漫作品创作中,不仅能丰富动漫创作的内涵、底蕴,也能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将门神文化与动漫故事相结合既包含了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门神中的守护、刚正不阿行为品德的内涵起到正面传达作用。从动漫中的角色身上可以让人学习到许多好的品德、正确的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方法。
从绘画角度来说,过去门神画一直广为流传。传统门神画作者大多为民间画师,古代对于画师不重视,视为小道,所以流传艰难。但师徒相传,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些画师具有高超的画技。民间门神画是民众智慧汇集的产物。由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长期稳定,民间门神画的创作一直围绕着民众的基本审美倾向选材、构图、绘画,体现民众的喜怒哀乐。门神画的制作,从过去的人工绘制到后来的木板印刷,再到现在的机械印刷,可谓是日新月异,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但在文化传播的本质上,却相形见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门神画的制作方式,还有大众审美的改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可以借鉴动漫的制作。
动漫的创作材料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不单单只是大众所熟知的绘画形式这一种,只要能构成运动规律的动态影像,都可以成为制作动画的材料。包括了沙子、布料、黏土、木头、纸、塑料、金属等。像英国动画公司阿德曼(Aardman)1996年制作的《超级无敌掌门狗》和2007出的《小羊肖恩》,都是由黏土制作而成的。圆润的身体、立体的效果使得画面更为可爱喜感。中国早期动画《阿凡提的故事》就是用木偶制作而成的,通过夸张的造型与生动的演绎使得阿凡提家喻户晓。诸如此类的动画还有许多,它们带给动漫新的创意与空间,同时延伸了自身价值。而门神绘制的融入何曾不是一种新的尝试呢?笔者查找资料时发现,早在1990年,台湾就曾播出过动漫《阿公讲古》,里面就有讲述门神的故事。人物造型也同样是用黏土制作而成,人物生动、充满喜感,成为不少人童年的回忆。可惜当时受限于信息通信的问题,所以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成熟,各种新的可能性都可进行尝试。
早期的动漫也是通过个人的制作完成的。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开始出现手绘板、绘制软件等工具,可以在手绘板上完成从设计、描线、上色等一系列工序,绘制错误时还能够及时撤回。许多复杂的绘制都能够轻松完成,大大加快了绘制的进度。再加上网络数据的便捷,可以更快地向外界传播。而门神文化的转变发展就可以借鉴于此,将门神以动漫形式进行再创作,再以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加速其推广。
门神文化是从先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中创造出来的产物。作为最贴近民众的艺术形式之一,反应和影响着民众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也反应了当时民众的生活方式、艺术风格。因此,门神画中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情感与民族内涵。从门神画的意义上看,门神拥有着保卫家宅、守平安的蕴意,这是民众赋予其的意义。随着历史的流变,不同的时代总会出现一些特定人物作为门神的形象,像将秦叔宝、尉迟恭、关羽、张飞等忠义之士作为门神,实际上就是民众将对于这些忠义之士的情感赋予了门神,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际,这些忠义之士的形象就是一种保家卫国的信念,这才有了门神画的意义与内涵,最后成为了大众心中门神。例如,抗战时期,以军人造型为主的门神画,就反映了当时民众对于军人保家卫国的浓厚感情。“作为跨越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门神,其代表着中国最基本的文化精神,是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具有稳定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渗透于社会发展各个时期,融入民族文化多样性之中,体现着民族精神。”[5]36
到了现在,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与一代代人情感与创作的融入,门神画渐渐由崇拜转变成为一种艺术的创作。门神不再作为精神的象征、时代意义,而是被用于研究某个时代的文化、风俗、历史的研究参考;或是当作纯粹的艺术品来对待,门神的功能作用渐渐缺失。而为了适应全新的时代,门神文化功能必须有所转变,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动向,才能延续门神文化的传承与内涵。将门神文化融入动漫之中,将人物卡通化,首先带来的是门神的适应人群的扩展与文化的传播;其次,将全新的动漫形象门神与现代社会的管家服务、AI(人工智能)相融合,使得门神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创新出新的功能。扩展门神文化的张力、适应了时代的欲求,必然能让门神文化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全新的功能来回应社会的诉求,诞生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创新。
本文主要在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上做了一个研究,并论述了一些门神文化与动漫文化能相互融合的观点与有利条件。门神文化承载了许多中国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它的传承与发扬不可避免需要进行改变与创新,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本文从角色再设计、故事适应性、制作的转变、功能和受众等方面分别阐述,总结出一些融合的可行性。从艺术、教育、传播、创作等角度来说,两者极具相似性与融合性,从而论证了门神动漫化的可行性。希望文章对于后来者能有所启发,也希望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广贡献一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