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陈忠猛
(南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影视意象之象指影视画面中人、景、物、光、色构成的影象和声象以及故事讲述的事象,影视之象是为了立意象之“意”[1]。借此定义,影视作品中的乡村意象是影视中所呈现的以乡村为核心的影象、声象以及事象的统一印象体。为此,乡村意象在影视作品审美对象化的过程,包含着感官、情感、知识等审美主体的统一体,同时也具有着空间、时间的审美距离维度。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乡村意象一般被置于现代性的影视观赏消费的凝视下,在无意识或有意识中迎合着距离之外观看者的审美情趣。乡村意象所展现出的地域标志性“奇观”和自然风景,与城市拉开了空间的距离,满足了城市观众的探胜体验的心理;乡村意象再现了历史记忆中的乡村事件,与现代生活暂时分离,在时间上回到了过去,让观众重温怀旧心境;乡村意象蕴含着质朴的乡土伦理情感,与功利的城市生活秩序区隔,让观众感受到乡村情感的暖色调;与此同时,乡村意象笼罩着现代知识的光晕,接受着现代知识技术的“检查”。总之,现代影视作品通过空间隔离的“眺望”,时间隔离的“回眸”,情感距离的“仰望”,知识距离的“审视”,呈现了各个审美维度的乡村意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乡村意象是现代社会传统审美精神的平衡杠杆,反映了现代人审美心理中的他者镜像。
“游目驰怀”是中国观赏审美的一种传统方式。"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古人登高眺望,开阔胸怀时,远处的美丽风景让人“豁然开朗”。“眺望”不同于“近观”,“近观”侧重审美主体理性的“审视”分析之美,“眺望”隔着一定的距离,审美对象更主动进入视野,物我交融,给人一种感觉朦胧的理想之美。影视作品也会利用远镜头或长镜头来展现“眺望”视野中的乡村意象之美。霍建起导演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不是以情节的激烈冲突取胜,更突出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影片以远镜头展现了“眺望”中的乡村意象:画面框架中的湖南绥宁县山村景色融合了行人、高山、流水以及田野,给人带来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流动中国山水画。主人公的心境融合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生态和睦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整体“眺望”的自然生态美感。乡村意象在远镜头中尽显画卷之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常常运用远镜头来“眺望”天穹下的连绵起伏的黄原,让人心境开阔。电影《黄河谣》片尾那壮观的黄河谷,配与歌谣,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之感。
有关数据显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的施工项目具有区域性强,流动性大,耗费时间与材料等等难题。所以针对现在施工中的几个特点,制定以下几个管理内容以增强路桥施工的管理性:
除山水意象之外,乡村建筑意象与村落主题意象也是“眺望”的代表。电影《暖》中的黑白为主色调的徽派建筑,更增添了乡村古朴典雅之美。电影《边城》《芙蓉镇》中苗族的吊脚楼更富有民族地域风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窑洞也给人一种远古的温暖美感。“眺望”中的乡村意象也很好地与电影的情节和主题结合在一起。电影《风中黄花》中迎风摇摆的翠竹以及清澈的流水无不象征着主人公冯钟与学生的真挚情感。在影片《闪闪红星》中,湍急的河流上行进的竹筏,也是坚定革命意志的表征。电视剧《油菜花香》中黄灿灿的油菜花散发着主人公刘英内心美德的芬芳。电视剧《古村女人》的大榕树苍劲意象象征着主人公梁红英坚忍不拔的品格。与此同时,乡村意象也是一个地方的典型标志。苗族的吊脚楼、婺源的徽派建筑、井冈山的翠竹,无一不显示着地方特色的识别性。
总之,影视镜头所建构的“眺望”让观众暂时脱离了异化的现代城市生活,与乡土自然融为和谐一体,享受着标志性地域景观,领略着充满主题思想的乡村意象。“眺望”让观众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把心暂时隐逸起来,“游目”于乡间迤逦的田野与旷野风光之中,满足在“异域”地理空间探胜的审美心理。换言之,地理空间的距离产生了目光探索的审美感,心灵随着影视镜头展现的地方风光得到了一次乡间的陶冶旅行。空间中也蕴含着时间距离所创造的美感。在乡村意象中一般是回忆所产生的“回眸”之美。
除了感觉与情感的因素外,适度的知识差距也能产生审美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进入了理性的现代生活,自然地,观众在观赏影视作品中的乡村意象时,也会不自觉地依据当下的理性知识来建立恰当的审美评判。相对于现代生活,乡村除了与自然朴实联系在一起,贫穷、落后以及愚昧也是影视作品所“审视”的一个视角。乡村意象也接受着现代理想知识的批判。农村旧社会封建的伦理道德及其遗留是乡村意象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设位置a、b、c、d位置的摄像机坐标系分别为Xa,Xb,Xc,Xd,并且假定 a 位置为世界坐标系,根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8]可知,在图1(a)中,
乡村意象满溢着曾经的乡土气息,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道。影视镜头中的乡村民俗画面展现了乡村意象的人文景观,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回到过去生活的感觉。电视剧《福贵》中的花鼓灯戏表现了乡村社会在苦难中所保持的乐观精神。电影《命根》舞龙灯的壮观节日场景,让人们体会到丰收的共同喜悦。电影《边城》中端午节龙舟比赛和抓鸭竞技的场面生动地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勃勃生机。乡村意象中的民俗画面成为乡村题材影视代表性记忆场景,是回归农耕“共同体”时代的典型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溶解在这种朴素的共享“欢腾”的氛围之中。
其次,乡村中保存完好的村落古建筑抵御了现代工业化的侵蚀,保存了完好的“自然原始”风貌,为影视作品中的乡村意象创造了“历史空间”。如江西婺源、玉山、宁都的青砖瓦房,安义古村的古老建筑群,湘西的苗寨建筑群,分散于福建和江西的客家围屋,陕西的窑洞等等。它们不仅是地域性的标志,更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记忆载体。村落中传统建筑所营造的“历史空间”蕴藏着丰富的回忆故事:既有个人的家庭回忆,如《我的父亲母亲》《围屋里的女人》等等;也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如《井冈山》《林海雪原》等等;或两者兼顾,如《老阿姨》。影视中村落的建筑群满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回味历史的气息。
乡村的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乡村意象中的贫穷落后状况与主人公高尚的内心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一个侧面更烘托了“仰望”中乡村意象情感维度的一个新高度。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中的主人公宋文化在没有什么生活保障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课堂教学,哪怕最后只有一位学生。无独有偶,在电影《风中黄花2》中,这种对于教育事业执着精神在冯钟身上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虽然他的热心行为也屡遭乡民误解,但在身体不支的状况下还是不放弃课堂教学与学生工作。乡村意象浓缩着乡民对家庭和事业的至诚奉献情感。
总之,传统古村落成为乡村意象中“回眸”的审美对象之一。在影视作品中更多地表现了村落的社会美,让观众穿越时间,心灵游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之中。时间的距离激发了心灵的“怀旧”情绪。与此同时,有些“回眸”蕴含着对于乡村伦理道德的“仰望”。
总之,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情感差距赋予了乡村意象不同的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城市理性中感性的缺省,能让观众脱离平凡重复的生活感受,触动了深藏心底的内聚力情感迸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乡村意象的审美也包含着理性知识的成分,可以用“审视”中的乡村意象来定义。
此外,乡村意象中的伦理情感是以一种负重的责任为底色的。电视剧《福贵》的主人公徐福贵历经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不幸与悲痛,在苦难中从一个纨绔子弟脱胎换骨,蜕变成一个饱经人世沧桑的“老者”。电视剧《老农民》呈现的乡村意象是以牛大胆为代表的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农民精神。乡土情感是“仰望”中的乡村意象所引发现代观众乡土情愫的动容之笔,折射出不同于城市情感的别样色调。
最后,乡村意象在影视“回眸”中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如电影《阿诗玛》再现了在彝族撒尼人中广为歌颂的民间传说故事;同样,电视剧《仙女湖》的取材也来自于当地仙女湖来历的神话故事;电视剧《张天师传奇》展现了张道陵与龙虎山的传奇故事。乡村民间蕴藏着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很多在影视中都塑造成神奇的乡村意象。这无一不传播着民间对古老过去的美好遐想。
倦怠与年龄是2018年该调查新增加的调查项目,随着年龄的增加,倦怠比例在逐渐上升,到45岁后逐渐下降,倦怠与年龄呈“山”型,先升高后缓降。这种倦怠感的降低与年龄阅历增加、适应能力增强和经济能力增加有关[8],但医生从业的前10年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医生处于职业倦怠中,可能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更易造成医患矛盾,所以相应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影视作品所投射的情感光环一般聚焦于乡村女性。中国女性所特有的家庭的伦理责任担当、包容的母性情怀、奉献的牺牲精神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剧《古村女人》中的梁红英历经情感、伦理以及经济上的重重磨难,最终走出了困境,创造了自己的酸菜事业,同时情感也回到了最初的归宿。同样,电视剧《油菜花香》中刘英的伦理情感与创业之路也坎坷不平、障碍重重,最后在绣花企业创立之后也找到自己最先的真爱。两部电视剧虽然有“造作”的“编剧”之嫌,但这反而证明了乡村意象的伦理情感在现代人心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分量。电影《老阿姨》就是一个真实的明证。电影来自于现实生活中龚全珍的真实故事改编。她放弃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自愿来到江西农村献身于基层教育。这种大爱发自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内心。
审美主体有时也会对审美对象充满崇敬或赞美的情感,可以用“仰望”来表示这种审美情感。影视作品中乡村意象蕴藉着质朴的乡土伦理情感,在观众心中引起高度的认同感,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仰望”的发生来自于对影视作品中主人公流露出的情感共鸣。相对于城市理性的功利,乡村意象包含更多的是质朴的伦理情感。
现代影视作品中的乡村意象往往聚焦在女性的不幸命运上。早期的电影《祥林嫂》上演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妇女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悲剧。祥林嫂的命运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讲述了19世纪末至抗日战争初期,一群“清洁堂”的围屋里挣扎在情感与生死线上寡妇的故事。封建的“守寡妇道”思想统治着女人,让她们自己管制女人,其场景泯灭人性、令人发指。即使是在建国后的新社会,中国农村妇女也面临着旧式父权夫权的压制。女人命运三部曲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枣花为代表的农村女人在时代变革时突破“男权”社会寻求独立的人生道路经历。电视剧《古村女人》的女主人公梁红英在家庭面临经济困境时被迫沿袭旧社会换亲的封建婚姻陋习,嫁给了大头傻子,残忍地戕害了梁红英与刘金根自由纯洁的爱情。通过影视的镜头,现代观众以现代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标准来评判乡村意象中非人性的封建习俗。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理性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了,亲近的人际关系被计算的功利性所异化。美好过去(golden past)的传统生活成为现代人所留恋的回忆。而乡村生活是还未被现代异化所染指的一块“飞地”,成为现代人回到“过去”传统生活的光顾之地。同样,现代人在观赏乡村题材影视时,无形中也带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在审美中也可以称之为“回眸”。“回眸”穿越时间的距离,让观众回到过去的情境之中。影视作品中所呈现的乡村意象,时间上与现代拉开了距离,让观众在“回眸”中回到了朴实的农耕传统社会之中。因此,乡村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寄寓了现代人怀旧的情怀。
无线体域网中收集的都是与人体相关的生理隐私数据,这些数据可被用于医疗、体育、军事和商务社交等方面,并产生各种社会价值。为了保护这些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生理数据,首先要进行各个实体间的身份认证,许多研究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可以分为2类:一种是采用人体独特的生物信息进行认证,另一种是利用传统的密码学方式进行认证。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7]。笔者精选下列8个基础实验:蛋白质的盐析、葡聚糖凝胶层析法、Folin-酚试剂法、SDS-PAGE、质粒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sALT活力的测定、米氏常数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不仅包含生化的基本实验技术,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离心法、层析法、分光光度法等,还涉及离心机、凝胶层析系统、721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仪、恒温振荡器、紫外透射仪、恒温水浴锅、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等常见生化实验仪器的使用。
漂流木在开阔的海上漂浮,开始了它们漫长的旅程,时间长短取决于不同的树种,最长可历时17个月。在这段漂泊海上的时间里,这些无根的死木变成了漂浮的珊瑚礁,为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漂浮水面上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将它们的卵产在浮木上的无翅水黾,水黾是唯一一种生活在开阔海域里的昆虫。
此外,落后的乡村教育也是影视作品中乡村意象所“审视”的一个严肃问题。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真实再现了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显示了农村学生失学的现实问题。时隔数年,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新时期随着农民工涌向城市,乡村留守儿童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影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电影《留守孩子》《留守的天空》《大山里的孩子》《一个人的课堂》等等,都让人来理性思考农村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影视镜头,乡村意象在接受着现代知识与理性的“审视”改造。
新时期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知识化”或“现代化”审美倾向更为明显。现代知识下乡的“村官系列”电视剧也涌上了荧屏:《村官》《大村官》《苦乐村官》以及《马向阳下乡记》等等,围绕的一个主题是:提高觉悟,消除贫穷,改变落后,从而进入乡村生活理念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市场化的物质与精神双致富的新时期。
总之,“审视”中的乡村意象呈现了从对旧式生活伦理道德的批判,到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揭示,直到当代现代知识力量对贫穷落后现状改造的动态图景。
“美,最广义的审美价值,没有距离的间隔就不可能成立”[2]。现代影视镜头中展现了各种距离之外审美方式下的乡村意象之美:“眺望”中的理想意象之美,“回眸”中的情绪意象之美,“仰望”中的崇高意象之美以及“审视”中的理性意象之美。在某种意义上,相对于流动的橱窗城市意象,乡村是在影视审美“对象化”过程中的观赏意象,从他者客体的地位折射出各个时代观赏者不同的影视审美精神光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