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谷建芬“新学堂歌”的创作特点及意义

时间:2024-05-20

王琳琳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恰恰就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国学启蒙和音乐启蒙。“新学堂歌”是谷建芬老师历经十余年为孩子们创作的五十首歌,因此,在儿童歌曲的创作中也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学堂歌”取材于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学经典更是先人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精炼,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孩子们从小接触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学唱古诗词歌曲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素养,增强孩子们的民族精神,热爱民族文化。所谓“乐以载道”,让儿童从小学唱经典古诗词歌曲,使得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并伴随着他们成长,对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类别 名称儒家经典 《论语》道家经典 《道德经》蒙学读物《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小儿语》《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弟子规》《格言联璧——福贻子孙》乐府诗集 《江南》《长歌行》《敕勒歌》古诗类《七步诗》《咏鹅》《回乡偶书》《登鹳雀楼》《春晓》《出塞》《山居秋暝》《相思》《关山月》《古朗月行》《静夜思》《黄鹤楼》《别董大》《春夜喜雨》《枫桥夜泊》《游子吟》《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悯农》《清明》《乐游原》《咏月》《元日》《题临安邸》《寻胡隐君》《明日歌》《竹石》《一字诗》《己亥杂诗》《晓窗》《村居》词类 《长相思》《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曲类 《天净沙·秋思》

这些小小的篇章,主题多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触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主题,既有生活哲理、风景画卷,又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情趣,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情的陶冶和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亦将其进行分类:

主题 名称爱国主义《枫桥夜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珍惜时间 《长歌行》《咏月》《明日歌》《晓窗》珍惜粮食 《悯农》豪气壮志 《登鹳雀楼》《出塞》《竹石》生活童趣 《江南》《咏鹅》《古朗月行》《一字诗》《村居》传统节日 《清明》《元日》风景自然 《敕勒歌》《春晓》《山居秋暝》《春夜喜雨》《暮江吟》《乐游原》《寻胡隐君》亲情友情《七步诗》《回乡偶书》《相思》《关山月》《静夜思》《黄鹤楼》《别董大》《游子吟》《赋得古原草送别》《长相思》《天净沙·秋思》

“新学堂歌”从众多诗文中挑选出了,教育意义强、文化代表性高的经典作品,因此,它的选材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以音乐为载体,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将本体文化以合适、简单的方式进行传唱,发挥了音乐唱响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音乐为儿童传承国学经典搭起一座桥梁,孩子们在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深刻深刻感受到自然美景,以及热爱祖国、亲人的种种感情,从而树立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学堂歌”音乐本体的创作特点

(一)旋律优美简单,易学易唱

“新学堂歌”旋律简单易于学唱,凸显在其蕴含吟诵特点。

吟诵本来是古代文人雅士朗读诗文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能增强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特点旋律简单,不少吟诵调的音数与字数基本一致。节奏比较简单,旋律较少曲折,颇具质朴、古拙的意味,易学易记。“新学堂歌”大多采用此创作方式,既易于孩子学唱,又利于孩子记诵,适合儿童国学启蒙。

例如在《江南》谱例中,几乎全部采用一字配一音的手法,使得旋律简单,易于儿童学唱,类似的还有《七步诗》《一字诗》等。

“新学堂歌”旋律简单易于学唱还表现在其没有过宽的音域。

例如在《一字诗》中,音域范围在九度以内,最低音从小字组“sol”到最高音小字一组“la”,且旋律以级进为主,即使有跳进也是四度音程的小跳。

又如在《游子吟》中,音域范围亦在九度以内,最低音从小字组“sol”到最高音小字一组“la”。

(二)节奏具有诗词格律韵味

首先,“新学唐歌”节奏的安排基本遵循吟诵音乐形态中最常见的诗词格律规则。古代诗歌形式大多是五言和七言,一个句子一般多以两字为一“顿逗”,在语言逻辑和感情表达的双重作用下,顿逗间、句间的时值可长可短,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当这个空间被压缩的较小时,便是‘诵’,若被伸展的较大,就产生了‘吟’。谷建芬老师在旋律节奏的安排上遵循诗词格律,使得节奏疏密有致。五言绝句常以“二二一”的句读特征,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诗词中平仄关系相间,错落有致,朗朗上口。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谱例

类似的歌曲还有《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七言“二二二一”平仄格律进行的《竹石》《村居》等。

(三)伴奏符合儿童审美心理

“新学堂歌”抓住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的特点,伴奏上富有童趣。

例如在《江南》伴奏中第二、四小节休止符位置,乐队奏出两个单音,形象地表现出鱼儿露出头来望一望采莲人在哪里的情景,鱼儿在水里穿梭戏水和探头的顽皮的形象,立马生动起来;并且两个小节一个乐句,谷建芬老师在每一乐句的第二小节都留了三拍的空拍,与乐队的两个单音结合,能体现旋律曲调的轻快活泼之感,呈现一幅富有儿童俏皮气息的田园风光。

《咏鹅》中谷建芬老师在前两节的最后一拍故意空了一拍,伴奏中用现代技术模仿鹅的叫声填补这一拍,犹如儿童与鹅相互嬉戏,在听觉上给孩子们塑造大白鹅特有的声音特点。

在《晓窗》中谷建芬老师利用现代科技在音乐的开头和结尾均配以鸡鸣的叫声,其中衬词“咯咯咯”也模仿鸡鸣声,似乎鸡鸣叫声时刻提醒着儿童要珍惜时间,富有童趣。

在《明日歌》中用吉它伴奏做引子,给乐曲增添了轻松活泼的抒情色彩,情感质朴,纯真,整首歌充满了流行音乐的潜质,在轻松的情景中告诫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元日》是一首可歌舞的节日欢歌,歌曲开始的敲锣打鼓已经有了十足的年味,旋律曲调的伴奏中无不透露着过节的热闹氛围,正符合儿童过年时开心、热闹的心情。

“新学堂歌”音乐伴奏拉近了儿童与古诗词的距离,作曲家根据现代儿童的审美特点,在听觉艺术上更形象立体化了古典诗词的内容,依照不同的诗词意境创设出多种带有儿童趣味的作品,使儿童在音乐与诗歌的审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

三、“新学堂歌”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一)“新学堂歌”的时代精神

这些承担国学启蒙教育的优秀诗词,既朗朗上口又寓意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新学堂歌”的创作和发展赋予了古诗词当今时代的活力,也给歌曲烙印上新的时代性,将“古”诗词中的“古”,与现代的时代主题相通,用美育的方式,传递爱祖国、爱家乡、亲情、友情等这些正确的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观念。谷建芬老师精选的这50首诗词,可以在儿童的情感世界里引起共鸣。“新学堂歌”既能够保证古诗词原有的意境,又能唤起儿童的心声,让孩子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古诗词的国度,从古诗词中不仅仅收获历史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先辈们的道德理念、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具有民族精神的伟大情操。

国学经典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当今,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构建和谐社会,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音乐便发挥了其独特的功能。在孩子们利用古诗词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用富有现代精神的音乐这种美育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完美品格,规范其道德行为。这其中就更加凸显了音乐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中,起到的引领时代浪潮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美德的民族,谷建芬老师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真正创作属于孩子们的音乐。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未来,一首首经典诗词通过演唱的形式便可以化成为孩子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新学堂歌”中的那些集中国特征、时代特点、民族特色、儿童特性于一身的作品,唱响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号角。

(二)“新学堂歌”现实意义

“新学堂歌”这50首古诗词歌曲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作学校教学之用,也可以为家庭教育之用。我国的古诗词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文人托物言志的载体,有着文人墨客的审美取向,言简意赅,意境优美。每一篇古诗词都包含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也凝结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新学堂歌”将50首优秀的古诗词谱成音符,用音乐的方式来为孩子们传达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孩子们在自在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轻松快乐地亲近和潜移默化的传承祖先留下的国学经典。把凝聚中华文化精华的经典谱写成易学易唱的歌曲,在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文化培养,不知不觉中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

因此,用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儿童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音乐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学堂歌”中有不少曲目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所以说儿童不仅从“新学堂歌”中了解、熟悉和喜爱本民族音乐,且不知不觉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对国学经典有了启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