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程楚楚
【摘要】肖邦是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他创作的练习曲在19世纪音乐热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每一首练习曲中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都是其内心生活的真实体现。本文对肖邦的《大海练习曲》进行分析提炼,旨在揭示肖邦练习曲体裁作品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肖邦;大海练习曲;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肖邦是19世纪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它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波兰民族情结,他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没有那种常流于单纯的、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的缺点,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像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一种“革命”。作品25号第12首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因而被称之为“大海练习曲”,在这首作品中,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一、肖邦《大海练习曲》曲式结构图
这首作品从谱面上看全是琶音织体,不容易分清声音的主次,包含许多的同音反复。旋律是隐藏在琶音织体中每小节的第一拍(低音)和第三拍的第一个音(高音)。在旋律大幅度的律动中,仿佛能感受到排排海浪浪尖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由于和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浑厚雄伟中色泽的变化。人们赋予这部作品很多想象,有人形容它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认为它是暴风骤雨般的洪流,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宏伟堂皇、新颖大胆的练习曲,就像《d小调前奏曲》一样,充滿了隆隆的炮声”。根据这些特点我将它分成三个部分。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图为:
二、肖邦《大海练习曲》分析报告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四四拍,C小调,热情洋溢的快板。
呈式段A是由两个同头变尾的乐句构成的平行乐段。两个乐句长短不一,是一个非方整型的乐段。a句为1-8小节,调性建立在主调C小调上,且每小节都保持着主持续音的进行。7-8小节可视为引出a1句的短小连接,于最后结束在导三四和弦上。a1句为9-22小节,在长达14小节的乐句中,和声上多次引用了同主音大调中的主、下属和弦,体现了大小调交替的原则,13小节更使用了那不勒斯和弦,将整体一成不变的材料添加了许多色彩上的变化。15-22小节是a1句的扩充部分。呈式段最后结束在C大调的大三度主和弦上(辟卡迪三度),形成收拢性的结尾。
中段B是个两句体的对比乐段。材料是根据呈式段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是一个引申型的中段。这一部分表现了很大程度的不稳定性。b句材料是a1扩充材料的移低三度的重复,调性也移低三度,转到其下属方向调bA大调,和声色彩随之明亮起来。C主持续音也改为了bA持续音。b句最后结束在C小调的DD—D的进行上,由此调性转回C小调。c乐句的31小节是全曲最低点,也从这里开始情绪逐步高涨,属持续音背景上三次模进推进,后于37小节短暂离调到属调g中,两小节后返回主调。这一部分引入了D9和下属方向的离调和弦,后于43小节到达作品的最高点ba3。45-46节开始,节奏逐渐紧缩低音半音上行增加紧张感,最后,于46小节开放结束在c小调的属和弦上,为再现段作出准备。
再现段A1整体规模和和声都与呈式段中大致相同,再现a句是呈式段中原样再现,但作者对a1乐句再次进行了扩充,和声上多使用同主音大调中和弦,降二级和弦以及下属方向的离调和弦,不断向下属调方向扩张,叠加紧张感,最后到达全曲的最高潮。再现段最终停在了同主音大调的大三和弦上。
三、小结
肖邦的这首作品音乐性格十分鲜明,整个作品通篇都是由单一的琶音织体构成的,但是由于和声、调性等因素带来的色彩上的变化,并不显得单调。作者还在这首作品中大量引用了同主音大调C大调中的和弦,并且整个作品非常有特色地结束在了辟卡迪三度和弦上。这一做法与肖邦《二十四首练习曲》当中第一首的调性遥相呼应,织体也与第一首相同。练习曲这种体裁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而肖邦的练习曲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们既具有一般练习曲的练习性、技术性,又融入了情感性、戏剧性等,形式和内容俱佳。理应对这些作品重视起来,通过对些作品的演奏和分析,一定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参考文献
[1]马银瑜.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