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诠释学思考

时间:2024-05-20

王肃

【摘要】随着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在观念更新、学科拓展、学科意识、创建体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趋势是以哲学作为基础,哲学诠释学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和解释。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哲学诠释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在我国目前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无论在高等学府的课堂上还是学术会议上,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试图将探索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对象,解释音乐教育现象。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经验总结法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成为一种经验。

(二)思维方法

人们会通过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准确地表达。常用的思维方法包括演绎、类比、抽象概括等。分析、批判等方法常用于音乐教育中。

(三)文献研究法

确定研究目标和课题,通过调查文献获取资料,从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四)分析研究法

分解研究对象,把各个部分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从而总结出整体的本质。

(五)个案研究

将研究对象中某一个特定对象作为目标,加以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其特点和规律。

(六)比较研究法

除以上几种,还包括调查法、数量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1]。

目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进入到多元化发展阶段。而以哲学诠释学为基础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为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渠道。

二、哲学诠释学

诠释学,简单可以理解为诠释的艺术。19世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哲学理论。哲学诠释学认为理解有两条主要原则。首先从整体中理解部分,然后从部分来就理解整体,经过多次循环,在具体和整体的语境下理解文本。最初的诠释学从文本理解扩展到了人类研究的所有领域。哲学诠释学语境中的音乐是一种理解的艺术,将任何理解活动都归于“前理解”,理解不是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这个主体存在的本身。哲学诠释学试图探究可以促成或者实现人类所有理解活动的条件,“前理解”。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诠释学认为,研究者本身会带着他的“前理解”参与到或者说介入到音乐教育的研究中。这种“前理解”可以是研究者本身所带有的哲学基础,如结构主义、实证主义、女权主义等,也可以是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在这个基础上,音乐教育研究就进入多样化领域中。

四、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诠释学

(一)“前理解”在音乐教育研究的作用

音乐教育中会出现种种现象,而怎么去确定研究问题?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理解,“前理解”会从同一个现象中引申出不同问题,从而对这些问题产生不同理解。如,一段古风音乐大为流行。针对这种现象,电子音乐爱好者会带着偏见,不认同古风音乐。古风音乐作曲和制作人会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古風市场在扩展。社会学专家会分析古风音乐受欢迎的社会学因素。可见,每个人的背景、教育、喜好不同,都可以引申出不同的问题。因此,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诠释学,可以将音乐教育研究代入到多个角度、多层次方面。

(二)“语境论”对音乐教育研究的作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诠释学说明关于诠释的主体性原则。即主体的参与决定了理解,并且受到主体差异性的影响。甚至,主体差异性决定了理解。那么,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必须遵从这一点。既然主体的参与决定了理解,那么同一个对象面对不同的解释者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如音乐教育中研究一组吹长笛的学生,学生演奏水平参差不齐。研究者在观看学生演奏的时候,“主体性”会参与对研究结果的理解中。即研究者本身的性格、教育、音乐水平等主观因素会介入到研究对象的状态,因此会带出多种问题。如学生的演奏水平是否受教师水平高低影响?学生本身是否喜爱这种乐器?

总之,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判断甚至喜好都是十分复杂的,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模糊不定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用不同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哲学接触音乐,需要汲取有用的观点来研究音乐。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诠释学认为教育者或者观察者的“前理解”和“主体性”会参与到音乐教育中,影响甚至干预音乐教育的结论。目前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趋向于多种学科相结合,哲学解释学给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