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宋振玲 刘铭
摘 要 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为改善农村贫困户生活和发展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而制定的政策,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有力抓手。文章以H省B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面臨的困境,阐释了社会工作的人本中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人本中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具体实例,以期为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探索切合实际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人本中心” 社会工作介入
作者简介:宋振玲,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刘铭,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63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地区的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并通过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助力剂,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这些阻力的形成许多是基于贫困群众心理和认识上的因素。面对这样的阻力,地方政府需要做更多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人本为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在此领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此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熟的经验,完善具体措施与对策,以协助政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截至2017年底,H省B县全县累计竣工5505户15995人,占该省下达计划的164%,占该县自定计划的153%;搬迁入住4864户14192人,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45%,完成县自定计划的137%。近两年来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以下困境。
(一)贫困户对原土地过于留恋而不愿搬迁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只留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偏远乡村。H省B县贫困户亦是重土难迁,要让他们离开现有的房屋而服从政府集中安置,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需要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不舍情绪。
(二)集中安置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户不愿意配合
H省B县地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境内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找到一个合适的集中安置点是一个难题,而部分乡镇政府选址的不合理又给村民带来交通、通信和生活上的不便,因此有很多贫困户并不愿意搬迁,这往往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停滞。
(三)集中安置点没有配套产业,贫困户缺少生活来源
在易地搬迁前,农村贫困户以往的收入主要依靠粮食收成,但是搬迁到集中安置点后仅仅依靠政府的有限补贴并不能填补家用。而集中安置点附近鲜有配套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平台,使得劳动力被闲置,甚至被白白浪费,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该问题。
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困境,地方政府需要做大量细致而微的群众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协助地方政府做好该项工作。社会工作者作为以助人为己任的社会服务者以人本为理念,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可以更容易的与贫困群众建立良好的专业服务关系,进而帮助当事人正视自己的问题,帮助其改变因贫穷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协助贫困群众更好地理解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而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人本中心,也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是指将“当事人中心”“同感”以及“真诚”等原则和价值理念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并在此过程中着重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来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人本中心”理念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生效需要以下三点要素:(1)真诚。真诚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时,应当用心去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弄清受助者的诉求。(2)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社会工作者要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包括情绪同感和角色同感,并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当事人,以获得受助者的信任。(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社会工作者持接纳且非评判的态度,无条件接受当事人的任何情感,尊重受助者,使当事人感受到充分的支持与鼓励。
实施人本中心理念的依据在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依照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类的需求被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在扶贫工作中,农村贫困户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要,其还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如社会的尊重以及贫困户的自我认同等。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将农村贫困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注重分析贫困户需要的实现,运用多种专业助人方法,以人为中心并遵循接纳、非评判、保密、自决等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动员内部资源争取外部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问题,改善社会关系,培养贫困户的自我意识,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更好地解决困境,促进贫困户的发展,提高农村福利水平。
社会工作者在人本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具体介入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为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气息,能够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尽可能的减少阻力,从而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个案工作介入实例
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遵循科学的价值观,运用专业的助人方法,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有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来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恢复自信。个案工作的常见技巧有个别化、同理心、鼓励、接纳非评判、自决和保密。
张某,女,66岁,因病一直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由老伴照顾。张某得知要搬迁到集中安置点后便有些闷闷不乐。经过询问后,社工了解到张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好胜的人,而现在却因病缠身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强烈的自尊心更是不允许她麻烦家里人带着腿脚不方便的自己搬进新家。
社工在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齐为张某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说服其搬迁。社工分析到张某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生理问题。张某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2)心理问题。强烈的自尊心给张某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情绪上的抗拒,儿女的疏于照顾使张某感到孤独。(3)家庭问题。张某平时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和儿女缺少交流。(4)社会问题。社会在为包括其在内的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中偏重于提供物质保障,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针对上述情况,社工制定了下列介入计划:(1)申请义工或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张某提供探访、陪聊、陪散步、陪诊等服务,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而减轻其孤独感及身体上的原因带来的困难。(2)联系张某的儿女并说明张某的现状,鼓励他们有空就常回家看看,给予自己的父母亲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从而使张某保持愉快心情,重新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进而答应搬进安置点。(3)和张某的老友们联系,主动找到他们并请他们来看望张某,帮助丰富张某的精神生活,请她们减轻张某的心理负担,不再有更多的心理包袱。(4)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辅导方法,对张某开展服务。第一,接纳原则。从观念上接纳并发自内心地去尊敬老人张某,通过悉心的帮助去改善张某的生存环境,提高张某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第二,尊重和信任原则。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张某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及时地做出积极回应,营造出一个让张某放心信任社工的氛围,使社工能对张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第三,專注倾听的原则。社工要有耐心认真倾听张某的问题,不随意打断张某说话,使辅导得以继续下去。第四,鼓励原则。除了保持耐心以外,还需多鼓励张某,对于她取得的任何一点小小改变都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以促进张某自信心的建立。第五,自决原则。让张某参与决定的过程,使张某在实施决定的过程中更具积极性。第六,个别化原则。社会其他群体总是很容易按照刻板印象去理解老年残疾人。然而真实情况是每个老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和特点,社会工作者不能用某个固定的模式去猜测他们的想法。
社工在介入过程中始终以人本中心理念为指导,秉承着非评判原则,鼓励并帮助张某提高自我恢复能力,帮助张某分析搬进临时安置点的优缺点,并为张某争取政府的残疾人特殊政策扶持。在社工的积极链接下,该地相关部门领导将张某暂时安置到公租房居住,直到搬进新家为止,并亲自找到张某一家说明具体情况,希望张某理解与支持政府的工作。最终张某在社工及家人的开导下,终于卸下心理负担,主动找到领导表达了之前对政府工作不支持的歉意,并和老伴商量搬进新址的具体事情。
(二)社区工作介入实例
社区工作,以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组织和发动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B县P村是一个老的村庄,腹地广阔,人口密度高,户主之间彼此相互熟悉,因此社工决定采取地区发展模式来开展社区工作,以增强农村贫困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让贫困户体会到社区的温暖,全方位调动社区贫困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在社区参与中得到快乐和经验,提升贫困户在思维和体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村民自助、互助及自决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社工召集了15名社区居民,邀请他们共同组建发展小组,从该村实际情况出发为P村日后的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建言献策,并在小组成员中间挑选社区领袖来促进小组更加高效的运行。在召开8次小组会议后,社工与社区居民共同制定了以下方略:一是龙头带动。发挥P村扶贫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引领作用,带动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改变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使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观念的贫困人口改善认识偏差,提高致富能力。二是能人带动。P村群众对身边的能人认可度高,因此充分利用致富能人等身边榜样的力量,积极培育和引导一批社区领袖骨干分子,依托P村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将贫困人群联合起来,实现P村整体脱贫。三是公益带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返乡行动”“春风行动”等形式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就近就业,对易地搬迁后形成的社区、小区,设立的福利院、综合服务社,需要设立公益事业岗位的,优先考虑贫困人口,使之实现稳定脱贫。
注释:
蓝都云.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存在困难及对策——以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践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6(9):42-43.
孙飞飞.“人本中心模式”应用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初探[J].科教文汇,2013(258):181-184.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8-29.
张姝.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甘肃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89):155-1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