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题型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20

陈淑鸿

【摘要】“主题型”音乐课是指以主题形式组材的欣赏课堂。在教学课程中契合单元主旨要求采取泛听的教学方式,以了解演奏形式和音乐体裁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特点的了解,会将整套教材有机串联起来,并且通过单册乐曲随机交叉整合,使得师生在课内课外互联。

【关键词】主题;有机整合;教学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型教学”的教材分类

在音乐教材中,欣赏曲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需要认真精听的乐曲,这类乐曲需要采取深入解剖,细细品尝的教学方式;而另一种是以音乐体裁和演奏形式为主谱写的乐曲,这类乐曲便可以采用“主题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方式。这两类乐曲有着共同点却又毫不相同,但可以通过“主题型”教学方式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对这类音乐教学的要求,可以将课本中的乐曲进行大致的分类:

二、“主题型教学”的实践教学应用

(一)通过随机并联,将单册乐曲进行交叉整合

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一册书中共有欣赏乐曲二十首左右。我们可以通过“主题型”教学方式,以不同的主题为分类标准,将同类别的乐曲整合中联起来,进行主题型的音乐欣赏教学。在單册的乐曲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片段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虽然是采用主题型的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乐曲过多,一节课无法全方面顾及。因此,采用“片段欣赏”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乐曲中的精彩片段进行集中赏析。

(二)将整本教材网状整合,进行有机串联

在进行单册教材的主题型学习后可以将整套教材进行纵向整合,进而使学生在横纵两方面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和欣赏。在单册“主题型”音乐欣赏课中,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演奏形式和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就例子和主题而言,单册的音乐教材内容不多,不能充足反映和体现所选的主题。而整套的音乐教材便将范围扩大了,不仅有利于主题的选取,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内容展开复习和再学习。

例如,可以以动物为主题,将教材中圣桑曲的《袋鼠》、亨利曼仙尼的《小象》、格里格的《蝴蝶》和富朗索瓦的《蜜蜂》进行有机整合串联,形成专题来欣赏。这几首歌虽然都是以动物为主依据,但除了这点以外,其中《袋鼠》和《蝴蝶》都是由钢琴进行谱曲的。这种专题形式可以在以动物为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同类乐器的对比,进一步赏析他们不同的演奏形式和演奏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巩固和类比不同的演奏形式,从而加深他们对这类演奏形式的了解。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师生互联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跟着老师学习进行“主题型”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欣赏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然后由他们自己展开对主题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在专题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决,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整合,也可以将当代流行的社会热点同音乐相互结合在一起,使音乐欣赏课程在兼具时效性的同时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提起兴趣,快速融入音乐之中。例如,可以在国庆节前后展开歌颂祖国的活动,让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颂祖国》等歌曲中进行专项分析了解,最后进行小组对决,一一讲述自己对几首歌演奏形式和音乐载体的了解。活动中也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加深师生关系。其后也可以不断地开展类似的活动,如歌颂母亲,运动会,世界杯和劳动节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喜好风格,也有着不同的欣赏方式和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求人人与自己相同,但我们可以通过“主题型”音乐欣赏教学,培养每个人的音乐素质涵养,在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对不同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有最基本的了解。虽然当代的“主题型”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还不完善,学生和老师都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之中。但只要老师以学生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中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和心理,便可以使学生从内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