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民族声乐对传统技巧的继承

时间:2024-05-20

冷姗静

【摘要】民族声乐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艺术概念,主要以汉语言为根底,旨在以情带声,体现民族的精神。本文通过阐述声乐的发展轨迹,探究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巧的同时,使之保持民族风格,融进更加新鲜的元素,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统技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经济快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观念,新潮的声乐技艺不断地涌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使得人民对于声乐的发展既想立足于传统又想追求潮流,如何使声乐形式呈现“多样性”,成为如今声乐改革的难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轨迹中探寻民族声乐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当代民族声乐的特色,从民歌、曲艺说唱和戏曲等三个角度探讨传统技巧的继承,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创新,满足人民对声乐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当代民族声乐的特点

(一)演唱个性的多元化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正是这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使中国传统声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感性样式,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风格。具体而言,中国传统声乐凝聚着诗经、楚辞、乐府诗歌、唐代曲子、宋词、元曲、明清小曲,是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积淀。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融合各个时代的声乐技术,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展现出独特性。微观层面,中国传统声乐在“字”“声”“腔”三个方面,每个时期的特点不同,如先秦战乱时代,表现出的是浑厚、低沉的腔调,以表达战乱的残酷;隋唐盛世时,人民安居乐业,所表现出来的是欢快的语调。宏观层面,“以字行腔”“咬字归韵”“唱演并重”“讲究韵味”等在中国传统声乐发展中表现出了多元的方式。这些多元的发展模式和多元的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民族声乐“民族性”的主要表征。作为当代民族声乐的继承者,需结合国内外声乐发展特色,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多元性。

(二)歌唱语言的艺术性

歌唱既是人声艺术,也是语言艺术,歌唱将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由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出“重言”,因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声乐“重字”“重情”的表演传统,传统声乐的宏观层面所提出的“以字行腔”“咬字归韵”“唱演并重”“讲究韵味”都是围绕“字”形成的审美标准,这些都是歌唱语言的技巧。许多歌唱家都十分“重字”,他们将“字”“声”“腔”结合得更趋合理化,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声乐注重音乐的教化功能、重视思想内涵、寓教于乐的文化传统。还值得一提的是,“润腔”不仅具有技巧性,而且具有表情性,成为一种“重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润腔”不仅表达出浓郁的民族韵味,还表现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成为民族声乐“民族性”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展

民歌顾名思义是发展于民间,由人民创建,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人民生活情况的反映,体现人民最单纯、最自然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对它最好地形容,其发展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形式,不断创新,使得民歌更加清新、矫健。曲艺说唱,俗称说书,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它集戲剧情节、表演和音乐为一身,深受百姓喜欢,具有良好的娱乐功能。西周就有“变文”的娱乐方式,它是“说书”的早期形式,到宋代已经发展成熟,明清时期的曲艺说唱到达鼎盛,一直延续到今天。单弦是牌子曲的一种,演变于京津地区的小调俗曲,用北京话由一个人自弹自唱,清末民国时期在全国流传开来,统称“杂牌子”。 牌子曲的曲调有较固定的旋律和结构八角鼓,是单弦曲艺中的伴奏乐器,“岔曲”和“单弦牌子曲”是单弦音乐的主要基础。

在传统的观念中,戏曲的演出一般都要穿古装,但随着时代的推进,“时装戏”开始流行起来。在当今的戏剧舞台上,不仅有传统戏曲的表演,也有中国歌剧、话剧、舞剧等形式的戏剧演出,这是戏曲超越表象的标志,是戏剧艺术进入诗化阶段方能达到的境界。与20世纪20、30年代诞生的民族歌剧一样,它们都有着同样的美学实践、美学观念、美学追求以及民间艺术的特点。

三、总结

民族声乐在我国发展了几千年,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也是一条多种唱法相融、多种观点相争、充满艰苦探索的道路。中国民族声乐传人在前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新的突破,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成为一种多元化风格。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8(01):34-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