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音乐大师,一生都在为宣扬挪威的民族音乐而不懈奋斗,因而其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格里格在钢琴领域的最大成就就是抒情小品,这些作品无论是艺术魅力,还是音乐风格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因此,本文基于格里格的生平经历,重点探讨了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演奏技法。
【关键词】格里格;抒情小品;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格里格抒情小品不仅具有显明的挪威风格,而且音乐优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虽然这些作品的总体演奏难度不高,但通过弹奏不仅可有效激发学习者的演奏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学习者的演奏技巧,进一步领会音乐的特有魅力。因此,本课题对格里格抒情小品演奏技法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格里格的简介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挪威著名作曲家。由于受到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格里格始终以继承和传扬挪威民族音乐为目标,因而在其的音乐生涯中,格里格积极借鉴和吸收欧洲各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并结合自身对祖国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所思所想,创作出了具有显明挪威民族特点和民间特色的音乐作品。其中,他在钢琴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抒情小品,如作品Op.12中的《民族之歌》和《小精灵的舞蹈》以及作品Op.38中的《挪威舞曲》和《斯普林格舞曲》等,在这些音乐作品中,格里格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了艺术升华,创造性地再现了挪威的自然风光、乡村生活以及民间神话等,形成了極具个人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1]通过探究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演奏技法,可深入了解其民族音乐风格和领会其音乐魅力。
二、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演奏技法
虽然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都较为短小,对演奏技法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但要想切实表现作品的内涵,演奏者也必须下足功夫,不断探索和思考最佳的演奏方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演奏技法进行深入探析。
(一)掌握旋律形态
乐曲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当属旋律,只要切实掌握乐曲旋律形态以及内含的音乐个性,才能弹奏好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乐曲的表现力。格里格抒情小品中既有精悍的器乐旋律,又有悠扬的声乐旋律,这是因为其一方面传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挪威民族音乐的曲调特点,因而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首先基于格里格的创作意图,以切实把握作品的旋律形态,其次,对旋律形态进行深入分析,以掌握作品的内在情绪和个性,最后,采用相适应的触键方式进行演奏,以完美表现其音乐风格。以《乡愁》为例,这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主要以声乐旋律为主,主调为静音环绕式旋律,其余的则是以主音e为核心上下围绕。因此,虽然作品的首个e音位于弱起小节中,但仍需做适当加强,此时演奏者应用指腹深且慢的触键,切记不宜太过响亮。第一个完整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演奏者应把控好两节之间的停顿时长,过短无法达到预期的分句效果,过长则会破坏乐句整体的表现力,也影响了第二乐句的演奏。鉴于乐句整体的情绪特性,弹奏者在表现第二小节中的a倚音时,不能轻轻带过,而应重点强调,但不宜过快,以保证演奏的连贯性,使得这一倚音能充分融入到旋律情绪之中。第二乐句是对主音的4个下行模进,此时左手织体转变为对右手的8度模仿,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应稍加突出左手部分,让两大织体相互交织,以让乐曲更具层次,更加丰满。[2]在演奏这一类抒情小品时,弹奏者应采用绵延深厚的触键方式,同时每一音符的交接应借助手指贴键连贯性转移重心来实现。
(二)凸显节奏律动
要想充分展现乐曲的情绪与个性,演奏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节奏律动,这是因为即使节奏只是发生了细微变化,也会对乐曲的整体表现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格里格在创作作品时吸收和借鉴了民族舞曲和民间音乐,因而在弹奏抒情小品时应综合考虑挪威民族舞曲与民间音乐的特性。以作品Op.62中的《回乡途中》为例,这部作品所要表现的乃是游子归乡途中的喜悦心情。起到伴奏作用的左手部分的切分音符应强调动感,以表现游子的跳跃步伐。第四乐句的音区上升,左手伴奏也从原先的单音变化为和弦,整体力度加强,此时右手部分出现重音标记,与左手伴奏的重音相互交替行进,在加强整体力度的同时强调凸显右手的重音节拍。在这一处极易出现因强调整体力度而忽略各个小节首拍的重音,演奏时,手指要抓紧,手腕稍稍紧张些,左手适度凸显切分节奏的重音,但不可重力敲击,这是因为左手部分只是起到伴奏作用,此处的重音节拍自然不可过分凸显,因而在演奏这一乐句时既要实现左右手重音节拍的交替行进,又要把控好分度,以展现乐曲的层次。
(三)展现和声逻辑
格里格抒情小品的和声十分大胆新颖,为演奏者留下了广阔的表现空间。演奏者应积极锻炼自身的听力,掌握旋律与和声的内在关系、和声的内在逻辑以及各声部的对比联系,以领会和声的力度、倾向和色彩。以作品Op.47中的《纪念册的一页》为例,这部作品的调性变动较为频繁且和弦极不稳定,开头的两小节为F大调,其后立即转换为a小调,格里格在此处注明了dolce和p,但弹奏者仍需对调性进行分析,即前面4小节的弹奏力度不应相同,前两小节音色应更加明亮,后两小节则应略微低沉。之后为两个连续的七和弦,偏向于C大调,经过重复变化后变化为d小调,此时应表现出激动情绪。演奏中声部时,由于半音的存在,因而演奏者应适度地加以强调,采用深厚绵延的弹奏方式。最后,属七和弦在加六度后转为C大调,此处的和弦具有强烈的色彩性,上部声部四度罗列,左手部分负责倚音(附有半音),这一部分虽然注明有p,但总体感觉不能过于虚弱,而应用双手舒缓地下压重力,使得所呈现的音色更显深厚,同时也应适当延长时间。[3]之后的属和弦被去除了根音而变成了减和弦,此时音区下滑四度,仍为四度罗列,但由于此处和弦具有复合特性,因而在演奏时,演奏者应展现出游移动荡,声音略微上扬,但不宜过度。
(四)关注深层蕴意
由于钢琴自身的特性,使得任何一部作品都需要借助多个层次的组织形式以充分表现乐曲,因而因织体变动而引起的聚合力和张力运动对于钢琴弹奏具有重大影响作用。格里格抒情小品的织体虽不似其他作曲家如此繁复,但也非常多样,因而演奏时应尽可能保证织体的清晰度。以作品Op.12的《小咏叹调》为例,这首乐曲的织体类似于《童年情景》,三个声部同时行进,右手低声部延续主音,中声部为十六分音符的琶音,而高声部则类似于女高音的歌唱旋律。因此,演奏时,弹奏者应尽可能地明晰伴奏和旋律的音色和层次,高声部应采用较为深入的按键方式加以凸显,中声部则应尽可能把控十六分音符,双手的1、2指按键应尽量轻柔,但不可发虚,同时双手的交替应保持均匀。
三、结论
总而言之,格里格所创作的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音乐史上最为华丽的篇章,这些作品在继承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在弹奏抒情小品时,不仅可领略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而且也可感受挪威民族音乐魅力,通过掌握这些乐曲的演奏技法,可进一步领会格里格的音乐风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白辰.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色及演奏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7.
[2]于平平.《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及演奏特点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3]李晟佳.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云凯玲,傣族,云南省钢琴协会员,上海音乐学院艺术考级评委。200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后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硕士,现为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