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

时间:2024-05-20

刘宇薇

【摘要】钢琴表演艺术,是演奏者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体现。演奏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演奏者本身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支配、调控,而且在音乐语言上还要与演奏者肢体方面的动作协调起来,从而尽可能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音响等效果。

【关键词】钢琴表演;艺术;心理调控;心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心理调控意识对整个的表演效果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应该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去完成钢琴表演呢?据有关的心理学专家称,钢琴表演的时候,演奏者的心态如果过于平静、淡定,或者心态过于紧张、兴奋,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都有可能导致演出的效果很一般。足见,心理调控意识对于钢琴表演艺术的重要性。那么,关于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具体涉及到哪些内容呢?

一、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

(一)定义

心理感受,是指在受到外界信息或者客观情况的影响后,人的心理情感就会产生某些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以及对外界信息和客观情况做理性分析和判断,从而引发人精神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说在钢琴表演时,现场观众的情绪是低沉或高昂,都会对表演效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心理体验一般是指“人”从实践中得来的一些知识、技能,主体是“人”,可以说,“人”的心理活动主观性是很强的。比如一名作家要写成一本小说,需要亲自体验生活或借鉴别人的经历等,将其通过小说形式表现出某些感受等;一位作曲家也要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等,将其创作成一首曲子;钢琴演奏者也得先仔细体验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诉诸的情感及感受等,再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二)内容

心理感受,说到底就是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比如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处在怎样的时代环境,当时的文化氛围是怎样的,当时人们的思想动态是怎样的,当时的文化精神是怎样的,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如何,当时的社会风尚如何,作曲家本人的真实处境等。事实上,这些都成为钢琴演奏者对作品形成心理感受,正确理解作品的主要资料和来源。

心理体验通常有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方式,一种叫直接体验,另一种叫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不难理解,就是通过作品的背景资料、音乐作品的结构等,揣摩应如何更好地去展现作品等;间接体验是通过借鉴别人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认识,或通过自身已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仔细深入到作品内容等。

二、心理体现与心理调控

(一)定义

心理体现就是钢琴演奏者在感受、体验的步骤之后所进行的作品分析、作品理解和作品思索的一种艺术体现,既囊括了演奏者的表演技巧,也包含了演奏者的表现能力,还蕴含着心理素质等因素。在该艺术体现的过程中,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音樂与作品的内容,也要掌握好艺术表现的具体形式与表演技巧等。

在钢琴表演期间,演奏者的神经中枢可以说就是一个总调度,它关联并影响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和心理体现等所构成的这个心理运动体系,而在“适应”作品的创造要求下所完成的心理活动协调功能,即心理调控。

(二)内容

钢琴演奏有两个同时兼顾的重要特征,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真实性。其中,创造性也就是说要有创造的热情,参与意识也要强;真实性是说要让作品真实地呈现。其实,钢琴演奏也可称为二度创作,也就是在不曲解原创初衷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不过要尽量与作曲家的表现初衷和意图相符。对此,演奏者除了要正确领会作曲家的原始乐谱、形式结构、深层次内涵,还要熟知作曲家当时的创作背景等。当然,本身还要具备独特、让观众认可的钢琴表现能力等。

在钢琴演奏的初始阶段中,演奏者要熟悉作品的内容,包括识谱、读谱、视唱等,这就很有必要提及“调控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了。因为,演奏者只有注意力的集中,才能更好地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认识作品、透析作品,以及感受作品、体现作品等,进而将一个无声的乐谱变成现场的音响效果等,从而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不过,在进入表演阶段时,除了演奏者的心理调控意识外,演奏者本人的想象力等又有了新的启动,间接地说,演奏者是借录像等方式将音响有关信息传递了出来,直接地说便是演奏者与观众面对面地将作品展现出来。

三、结语

钢琴演奏中,心理调控意识是演奏技巧与抒情的自我感觉中枢。总而言之,一场钢琴表演是否能获得成功,除了演奏者要拥有熟练的表演技能,还取决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心理调控能力、心理活动反映等关键因素。当然,也离不开演奏者平时的不断努力和实践能力,以及长期以来表演经验的积累等。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