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曲迎仁 王伟
【摘要】笛,故称为开管乐器。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按音孔自出音口一端始,向膜孔一端分别依次顺序为第一孔至第六孔。南方曲笛多使用气颤音、泛音、叠音等;北方梆笛多使用花舌音、顿音、历音、吐音等。本文对曲笛与梆笛演奏技巧异同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曲笛;梆笛;演奏技巧;异同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一、曲笛与梆笛演奏技巧不同之处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喜相逢》最早是内蒙的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及二人台音乐吸收,作为过场牌子曲。经冯子存和方堃改编后,成为一首笛子独奏的传统保留曲目。这首乐曲是一首严格的变奏曲,在每次变奏中,并不改变音乐的结构和篇幅,而通过变换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速度来取得对比和动力。在这首乐曲中,充分运用了北派笛曲风格的“花舌”“历音”“顿音”“抹音”“滑音”“吐音”等技巧,使乐曲虽然仅用了少量的主题素材,却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和内容,同时也能表现亲人的依依惜别和团聚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曲笛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曲笛作品与北方风格的梆笛曲那种粗犷、有力形成鲜明的对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教授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等民间乐曲,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运用笛子上的滑音、赠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南派笛代表曲目《鹧鸪飞》(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原是一首湖南民间乐曲,在江南一带流传很广,曲调稳健、舒展、流畅、优美,情绪含蓄而细膩,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曲笛与梆笛演奏技巧的相同之处
曲笛和梆笛。前者发音圆润、饱满;后者发音清脆、灵巧。若单称曲笛,一般是指D调笛;若单称梆笛,一般是指G调笛。如为套笛,一般称筒音在b1以下的为曲笛,筒音在c2以上的为梆笛。笛调的称呼,一般是以第三孔吹出的音高作为此笛的调,称“某调笛”。在实际演奏中,一支笛常常可以通过指法的变化吹奏许多调。这时实际吹奏的调通过“筒音作某音(用阶名)”来表示。同时,一首笛曲的风格、演奏技巧常与它的筒音作何音有相当大的关系。笛子的主要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滑音、垛音、历音、叠音、打音、颤音、气颤音、顿音、吐音、泛音等。现在新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大部分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点。如赵松庭的《早晨》,南北笛子风格的结合,无疑使笛子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多种不同风格的有机结合,使创作手法具有更新的时代感,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赵松庭先生较早地作了尝试。他的作品《早晨》就是在南派笛子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许多北派笛子的技巧和凑法,大大地丰富了笛子的表现力,成为南北派笛子风格成功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早晨》是以两种意境(情绪)的平行发展为基本特征,作者巧妙地将这两种意境安排、组合在一起,颇具匠心地写成这首独奏曲。
乐曲的曲式结构为:三个段落加一个尾声。第一段,这段开始是将贯穿全曲的核心素材大大放慢,加花,并改变长音位置,使这部分类似全曲的“引子”,又象民间乐曲中的“散起”部分。在技巧上,这段运用了“循环换气”法,使旋律延绵不断,突出了宁静的气氛。最后几个短促的快速音型预示着另一种情绪的出现。第二段,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充满生机,富于动力,大量的北笛技巧“垛音”的使用渲染了活跃的情趣,它是核心素材的变形;后半部分多次出现核心素材的本来面貌,流畅而清新的演奏赋予它新的含义。在第三次出现时,采用了“借字”手法获得调式色彩上的变化。这两部分虽先后出现,由于其旋法而形成两部分互相穿插的意味,却造成了在空间上并行发展的感觉。第三段,亦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运用了北方笛子的“历音”,欢快富有生机;后半部分全部用“花舌”奏法,气氛热烈,形成全曲的高潮。在前后两部分之间插进一个节奏自由、类似华彩句的插句。
尾声以间朴的旋律、舒展的节奏,使全曲又回到宁静的气氛之中,并意味无穷地在一个长音上结束全曲。
三、结语
可见,曲笛与梆笛在演奏技巧上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其演奏技法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在新创作笛子独奏曲中都体现出了曲笛与梆笛的演奏特点。
參考文献
[1]杨电.中国竹笛蕴涵的文化艺术价值[J].艺海,201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