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苏静地
【摘要】江苏梆子与豫剧都是属于大梆子系统下的两个分支。本文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收集资料,将两个剧种产生的历史渊源、唱腔以及伴奏做对比分析,并浅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江苏梆子;豫剧;对比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豫剧和江苏梆子的历史渊源
豫剧,在河南省的剧种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豫”是河南省的简称,因此被称为“豫剧”,曾经被称为“河南梆子”或“河南高调”。关于豫剧的起源,有以下记载:《中国音乐词典》中介绍:“豫剧,戏曲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全省、长江以北和西北各省,以及新疆、西藏、台湾等省区。历史较长,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一1795年),被称为`土梆戏或`沐梁腔,已经相当兴盛。早期常与清戏、罗戏等同台演出。”
江苏梆子,在江苏省的剧种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又被称作“徐州梆子”或“大戏”。明代戏曲家徐渭在《南词叙录》中的记载可以得知,明代时徐州的戏曲基础是余姚腔,发展至清初时期,戈阳腔快速从南到北,一边吸收周围地域的特色文化一边继续发展。之后的罗罗腔从山西、河南、山东中融入了这些地区的特色文化,逐渐发展扩大,在徐州地区最终逐渐形成了江苏梆子。
二、唱腔与音乐结构规律
(一)豫剧的唱腔
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豫剧因为地域性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调。例如,在传统上,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在演唱过程中大多以假声为主,其音阶为:
(又称为“上五音”);而以洛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的豫西调在演唱过程中演唱以真声为主,主要音阶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剧种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剧种间不存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思想的改进,剧中之间开始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对梆子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江苏梆子的唱腔
江苏梆子的唱腔是由四大正板和四大正板分別衍生出的板式组成,在板式的组合结构上来看,与其他梆子的区别很小。在旋律上,江苏梆子不仅具有剧种所特有的艺术特色,更与其他剧中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戏曲家在演唱的时候,尤其注重其本身的特色。
(三)两种剧种在唱腔与音乐结构上的对比分析
唱腔音乐主要是由前奏、主体、间奏、尾奏四部分组成,其中,前奏前必须有能够起到指挥作用的鼓簧,起到总起的作用。先选出豫剧与徐州梆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前奏谱例作一比较,如江苏梆子中比较有特点的慢板前奏:
豫剧中比较有特点的代表性慢板前奏:
两者相比,明显能从节奏和旋律中感受出江苏梆子带有轻柔委婉,受到南方音乐影响的略带些喃喃细语,却又不是优雅的音乐特征;后者的豫剧有较强烈的音乐,略显高亢的气质,旋律紧凑,带有明显的中原的热情。
三、伴奏乐器
(一)江苏梆子中的乐器
江南丝竹的江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当然在戏曲中也难以排除之外,因此成为江苏梆子中不可缺的一类乐器。锣鼓与丝竹类乐器的音乐全然不同,演绎出来的风格也大相径庭,但其音色极有特点,拥有其独特的音响装置结构,在渲染气氛以及节奏把控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豫剧中使用的乐器
豫剧的舞台上用于伴奏的分文场与武场,武场就是所谓的打击乐器,而文场就是管弦乐器的组合。打击乐器基本由锣鼓组成,堂鼓、板鼓、大、小锣鼓、云锣,分别有各自不同的音色用于不同的场次,给豫剧的舞台增添多种色彩。管弦乐器则由京胡、月琴、三弦、笙等组成,为了豫剧的唱腔做伴奏,以及还要配合豫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唱念坐打,烘托舞台的气氛等作用,在表演中贯穿全场,依靠乐队的伴奏使表演更加丰满。
(三)促成两剧种风格差异的原因初探
随着地势的不同,民风的差异,形成了豫剧的高昂亢奋和江苏梆子的婉约柔和,这样的风格差异不仅被音乐本体的因素所影响,不同地区人们因生活方式不同产生的审美差异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综合观之,江苏梆子与豫剧无论是在音乐本体上,还是在地域文化、当地人们的审美观上,确实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因素影响到两梆子剧种风格的形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