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4-05-20

魏小芳

【摘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也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要地分析了声乐课程,创建新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相关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为整体教育的奠基石日益成为国家整体教育关注的热点。”[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教師的后备军,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都会走向幼儿教师的岗位。”[2]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逐渐受到改革风暴的影响由原先以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转化成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但在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阻挡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生源质量略差,专业基础较弱

虽然说中职学校每年招收学前专业的学生人数并不少,但学生的音乐素质却参差不齐,有些唱歌走调,甚至连7个基本音级都无法唱准,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嗓音条件,但更多的是对声乐专业并不了解的学生,他们都是零基础进来的,这类原因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在招收该类专业学生的时候,没有设置门槛,也没有设任何面试的环节,只要报名都能进来读,这就导致了报名学生来源于各个地区以及各个层次,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较弱。也正是这样,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被拉低直接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缓慢。

(二)教材不够专业,无法满足需求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都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声乐课教材也是如此。虽然说声乐课教材选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专业技能,但却无法满足中职学前教育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的的需求。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正确的发声以及情感的表达进行对学生的教育,但却没有教给学生在幼儿教学时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儿歌训练。直接造成了学生对幼儿歌曲知之甚少,无法把握幼儿歌曲的特点,在进行幼儿教学时也不知从何入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日后的就业需要,违背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目的。

(三)课堂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老套

由于中职学校大多是以大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只能以大部分学生的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中缺少了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一些学校要求声乐教师在1-2课时的时间内面对50多名学生授课,原本学生水平就参差不齐,这使得声乐老师根本无法从杂乱的声音中去辨明是非,只能机械地应对,声乐课程课时的间隔时间较久,一周时间过后学生基本不记得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过于死板毫无新意,从而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些不良因素的积累下,学生久而久之就对声乐课程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的是,这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声乐课程的改革,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学校都借用了传统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使用的”一对一”或集体课的授课模式。“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虽然有着十分明显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因材施教,针对性强,授课也比较容易有计划有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安排适合该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进展,可以说是经过了无数声乐老师们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式,但针对幼儿师范的情况,它的缺点也是突出的,学生声乐基础太差,采用个别课,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和消化,对所学内容大多是一知半解。对这部分学生采用个别授课实属没有必要。集体课授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只能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两种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声乐教育不仅仅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还具有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功能,要培养新时期下合格的音乐人才,我们急需构建全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新模式,来打破声乐课程改革停滞不前的僵局。

三、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相关举措

(一)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打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名号,中职学校应该多多举办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来增强学校的影响力。通过展示各种声乐特长吸引眼球,可以将演奏视频放在网络上,视频软件等等传播渠道来吸引各个地方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的人才,以及热爱声乐和学前教育的学生们,提高生源质量。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在招生完成之后对学员进行简单的测试,对学生的总体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一定程度上促进日后的教学效果。

(二)自编课程教材,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的专业需求,与工作内容对接,学校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的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有必要的话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的情况编制教材。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保证。为了培养实用型和综合性的人才,不仅需要加入具有时代感的流行歌曲,还需要加入较多的幼儿音乐。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心理设置教学目标,录入一些具有鲜明的大方特色的幼儿歌曲,教材内容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这同时也要有利于学生与岗位的对接工作。

(三)创新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事业的推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时代的影响之下,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和提高自我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越来越多教学模式的创新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喜好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来活跃课堂氛围,简化教学内容,还能够适当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学习能力差距较大的部分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有发挥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声乐课程的课时,课后给学生安排早晚功等实践性的训练以便实现课程的延续性,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声乐课程作为学前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其教学模式仍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前时做一个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薛亚东.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路径[J].当代音乐,2017(08):23-24

[2]李媛.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演唱中的“混声”训练[J].当代音乐,2017(19):32-33.

[3]马馨萍.新形势下高智学校声乐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J].神州(下旬刊),2013(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