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形态,指事物的形式与状态。形为静,态为动,外在的表现来源于内在的状态。合唱指挥作为合唱团的核心,在团队中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指挥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指挥手势或者眼神以及肢体上的交流将作品的力度、速度、风格、情感传递给团员。本文将从合唱的各个方面切入,研究如何在合唱指挥中使用双手。
【关键词】合唱指挥;手型;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5 【文献标识码】A
指挥的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演奏,在指挥过程中,指挥可以运用身体各个部分来表达意图,如手、臂、头、表情、眼睛等。其中,最常用的便是手。双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腕、小臂、手肘、大臂)是指挥的第一重要工具。指挥的双手蕴含着丰富的合唱艺术语言,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一定的意图,指挥应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手势进行设计,掌握好作品的分寸感,用最恰当的手势去表现作品。
一、基本手型的运用
合唱指挥中手的基本形态即为基本手型。在站立好的情况下,双臂放松,缓缓抬及胸前,具体高度可根据指挥的身高以及作品需要等外部因素进行调节,双臂有向外延伸之感,小臂与大臂之间的夹角不可为锐角,从指挥背后看双臂应在身体两侧。手腕、手指放松,手腕低于手背,手心朝下,手背有一定的弧度,手指自然弯曲,微微张开,呈掌控姿态,为基本手型。
(一)在歌唱状态中的运用
想要获得良好的声音,必须先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指挥在预备状态中手的形态也会大大影响团员的歌唱准备状态,若是指挥手势软弱无力只是单纯的放在身前,团员也不会有即将开始的紧张感。在预备状态时,在基本手型的基础上应做到有控制的放松,而不是完全的松懈。手背的弧度与有控制的放松意在暗示歌唱者口腔内部软腭始终抬起,为歌唱做好准备。
(二)在气息与起声中的运用
气息与起声方面的运用根据作品需要有不同的手势。若作品起声抒情柔软,那么在呼吸时手势依然保持有控制的放松,配合舒缓的呼吸以及柔和的拍点,使得团员发出来的声音犹如涓涓细流般安静而流畅。若作品起声坚实激昂,那么在呼吸前,手可以收拢或者呈半握拳状态,并且要伴随肌肉的紧张度以及明确快速的呼吸和拍点,使得团员发出的声音集中有力,似战鼓铿锵。
(三)在强弱方面的运用
这里的强弱是指歌曲进行中的音量上的渐强渐弱与突强突弱。渐强时通常双手分工协作,左手手心朝上,呈托举状并向外上方延伸,右手可以根据作品需要呈有力的保持状,也可继续挥拍。渐弱时左手手心朝下并跟随音乐手臂往身体方向收拢,右手则继续挥拍。强弱事实上都是对比产生,与前面的动作反差越大则强的感觉越明显,所以,在突强时,通常会选择双手同时做突强的变化,在原来的手型和方位的基础上,双手可以半收拢或握拳并且加强肌肉紧张度,手的方位可以抬高并向外舒展,此时可用大臂带动来指挥。值得注意的是,突强前预备拍的反射线必须和突强的力度一样,这样才具有预备拍的意义。突弱则与突强相反,在原手型和方位的基础上,在挥预备拍的反射线时双手就要快速向内向下收拢,弱下来以后手势动作幅度尽可能小,甚至用手指来挥拍。
(四)在色彩方面的运用
这里谈到的音乐中色彩的变化主要指明暗的变化。在指挥比较明亮的音乐时,双臂可以更加向外舒展且松弛,手指放松,手型呈微拱状,挥拍时可以根据音乐需要大方舒展的进行挥拍。而在指挥较暗淡的音乐时,食指,拇指可以靠拢,好像轻轻捏住了什么,手腕、手臂放松,并跟随音乐进行挥拍。
(五)在刚柔方面的运用
这里的刚柔指的是音乐中的力度。在刚的方面既有音量强的刚,也有音量弱的刚。在《保卫黄河》中,歌曲齐唱部分的力度和音量较强,此时指挥的手型呈有力量的收拢状态,手臂的肌肉需要紧张,更重要的是在打出拍点瞬间的肌肉爆发力,这样才能使得拍点清晰且有力量感。而《在太行山上》的快板部分刚开始时,节奏明快,具有进行曲风格,此时指挥手型不变,手掌有紧张感,手的方位要放低一些,手势以腕部为轴,挥拍幅度要小且有弹性,这样才能使拍点清晰且有弹性。
二、基本手型的变化运用
(一)根据作品需要
指挥始终是为作品服务,当作品需要时,可以对基本手型进行适当的改变。有一些作品中需要空灵、通透、轻盈的高音,这种高音需要强大的声音控制能力,在头腔上的某一点上很集中地发出。如果只是用基本手型来指挥,经验不足的演唱者很有可能不够集中,不经控制就发出,故而达不到想要的声音效果。此时指挥可以将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手心朝向面部,手的高度靠近额头,以提示声音的位置,在发声的同时手指释放、缓慢地向外舒展手臂,声音就随着手势犹如缓慢绽放的花朵非常控制的发出。这样的手势能够很好地提示演唱者,这首歌需要怎样的声音,需要怎样去演唱,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根据排练情况
作为指挥,除了基本的指挥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因材施教和随机应变的排练能力。不同水平的合唱团员、不同的作品在排练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可能是高音唱不上去、越唱越偏低、弱不下来、强弱对比不明显等。根据这些问题,指挥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将基本手型进行变化,从而帮助演唱者。例如某一个高音始终偏低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业余团队中,由于对音高没有清晰的概念以及对演唱技术没有充分的掌握,故而造成始终有些偏低,这时指挥可以用一根手指向上挥拍,视觉上看有向上冲的效果,或者用手臂从后脑勺的位置朝头顶向前抛出,帮助演唱者大胆地唱这个高音。这个动作的意义已经不是基本图示的意义,这个动作更多的是对演唱者的心理暗示。在排练中,这种手势对于团员的帮助是极大的。
(三)根据演出需要
尽管在台下准备的十分充分,但是演出时难免会因为紧张或者太兴奋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更糟糕的是指挥在台上是无声的艺术,只能用手势来解决这些突发情况。例如,由于演唱者比较紧张,导致速度始终快不起来时,指挥可以将手心朝上用手背来打拍点,强调反射线的幅度,甚至以手腕为轴手掌从外向里画圈从而起到催促团员加速演唱的作用。
三、结语
双手看似是简单的工具,但是根据作品的变化可以做出非常丰富的表达。指挥者如何让自己的手势更加丰富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切记不要为了变化而变化,一切从作品和团队出发,使用最恰当、准确的手势才是合格的指挥者。
参考文献
[1]王一凡.浅谈构成合唱指挥手势的几点要素[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107-108.
[2]杜亚典.合唱指挥的乐感手势动作探讨[J].北方音乐, 2015(3):65.
[3]王文.浅谈音乐的色彩性[J].大众文艺,2016(22): 143,158.
作者简介:陈刘金(1995—),女,汉族,江西省贛州市人,现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