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随着古筝的发展,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古筝重奏的形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古筝重奏的训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从起初的大合奏到二重奏、三重奏再到四重奏,古筝重奏渐渐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本文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古筝重奏表演的完整是以理解乐曲背景,熟悉乐曲分析为基础,加之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声部之间竞争协作才能较好的演绎一首重奏作品。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古筝重奏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越来越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古筝重奏;《翡翠》;配合练习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以其醇厚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厚重的历史沉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古筝由民间艺术走进专业院校起,古筝艺术就迈开了发展的脚步,一批批优秀的作品横空出世,一批批习筝者前仆后继,把古筝推向更专业化的学习。随着发展的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渐渐地古筝作品不满足于独奏的形式,合奏、二重奏应运而生,最早发行的重奏作品是《土耳其進行曲》和《汉江韵》收录于1998年11月王中山老师编撰的《古筝曲谱集》中,后渐渐产生三重奏、四重奏,甚至小型民族室内乐的形式。本文就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初探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探寻古筝重奏训练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遵循的理论依据。
当今对于古筝重奏的研究还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笔者查询知网不过寥寥五篇的文章是对于古筝重奏的概述,其中有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江澹曦老师所著的《关于古筝专业重奏、合奏教学的几点建议》对于四川音乐学院古筝重奏课提出了课程设置、完善教学的若干问题,证明了重奏教学科学合理的重要性。董凌凡老师在《论古筝重奏作品的发展与创作》一文中详细地梳理了古筝重奏多年来经历的发展脉络,从多变的调式、多声部的织体、特殊音效的创作手法、不规律节拍节奏变换、多方位旋律发展的五个方面对发展至今比较典型的重奏曲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但古筝重奏同时也是表演的艺术,对于古筝重奏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分析的表面,还要切入表演训练的方式方法。周天丽老师撰写了《关于现代民族室内乐演奏的实践与教学设想——以古筝室内乐演奏为例》一文就提出了日常训练集体训练的基础训练,肢体语言训练与心理训练。但只是提出观点没有进行明确的举例说明,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李晓晴在《浅谈古筝重奏课的训练方法》中也提出了情感交流与配合,熟读总谱分声部练习并了解作品,并首次提出乐器摆放位置对声音的影响,但依然缺乏实例具体的阐述。潍坊学院的田珊老师在《浅谈古筝重奏排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精细地指出影响古筝演奏质量的几个因素:音准、节奏、音色。古筝重奏排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达到统一和谐音色、演奏技巧问题的解决、重奏的均衡统一、音乐表现及舞台表演。但也是泛泛而谈没有结合具体的乐曲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古筝重奏训练方法的研究更是如此,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古筝重奏训练方法的研究中既不能缺少对于乐曲背景、乐谱的研究,更不能缺少实践中配合练习的研究。本文就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古筝重奏表演的完整是以理解乐曲背景,熟悉乐曲分析为基础,加之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声部之间竞争协作才能较好的演绎一首重奏作品。
一、作曲家及乐曲介绍
《翡翠》原是王丹红创作的弹拨乐作品。王丹红,女,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之一,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资深民乐作曲家。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高为杰教授,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教授,先后获得作曲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至今。曾与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作品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上海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等地上演。2007年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原创箜篌协奏曲《鹊桥仙》、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炫彩江南》《布朗族弹唱情歌》、琵琶协奏曲《月儿高》、西藏题材风格的作品《风谷原乡》,古筝协奏曲《如是》均获得巨大成功。
《翡翠》后经周展改编为古筝四重奏。周展,中国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父亲周延甲学习古筝演奏,掌握了秦派古筝演奏的精髓。之后,又跟随教育家邱大成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并受到了李婉芬及周望教授的指导。经多年历练,其演奏风格粗犷细腻并存,硬朗而纯朴。吸收了多种音乐元素的风格并传承发扬了长辈和各流派演奏之精华,大胆尝试不同的演奏形式,多次表演世界首演作品。周展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其他文化和音乐风格的精华,周展的演奏拓展到了流行、爵士、Fusion等多种音乐风格上,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近年来创作了古筝独奏《白桐曲》、古筝协奏曲《秦土情》、古筝重奏曲《梦回临安》等等颇受好评。
古筝四重奏《翡翠》是浙江音乐学院(原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周展、盛央老师所创立的“翡翠筝团”的经典重奏曲目。在与我校上师大玉兰筝团交流之际传授乐谱及演奏技巧供大家参考。乐曲运用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核心色彩变幻丰富,节奏动感十足,抒情线条主要是纵向的大三和弦在四声部中不断变换,旋律流动从若隐若现由远及近。动力型乐段的节奏有很强的动感,四声部互相竞奏并回归统一,体现出声部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协作既交织又融合的特点,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具有西南民族风情的画面。
在古筝重奏训练之初不是盲目的练习乐谱,更重要的是先阅读曲目介绍了解曲目背景以及作曲家的背景,带着已知去认识未知。在知道了是西南少数民族元素后,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会突出作者为了表现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会更加的契合乐曲的原意,就像表演剧本之间先看文物介绍一样,当了解了自己的角色是怎么样的性格再看剧本进行表演才会更加生动。所以在演奏自己的分谱之前一定要熟悉乐曲介绍,熟悉作曲家的背景,还有一点不可或缺的就是查看总谱中自己的声部在每一段都是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起到声部之间互相谦让的作用。
二、乐曲的学习
在了解了作曲家简介以及乐曲的背景之后,下一步就是乐曲的学习。一般在我校的古筝重奏课堂中,乐谱都是提前下发好回去研习,下一堂课就合排看着总谱进行声部间的校对。在研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各个声部的定弦以及除了古筝之外有没有其他的伴奏乐器,此次进行和声曲式的分析,明确自己在总的重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每一段起到的作用。
(一)各声部定弦及乐器配置
《翡翠》运用了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音的定弦,其中一、二两声部运用了#F和#A,三声部和四声部运用了bB和#F,四声部均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移动琴码来改变古筝某几根弦的音高,从而起到变化风格色彩的效果。
《翡翠》是四声部的古筝四重奏,在比较小的演出场地可以采用四架筝一人一声部。根据场地的大小以及场合的需要同比例增加每个声部的人数,在《翡翠》的编制里不仅仅有四个声部的古筝,还有颤音琴/钢片琴,康佳鼓,铃鼓吊镲,低音提琴,伴奏乐器大都起到陪衬的效果,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般配以康佳鼓、铃鼓和吊镲就足够了。
初识乐谱的第一步就是检查定弦核对音准,在古筝重奏中最忌讳的就是各个声部之间或是声部内部有琴的音没有调准,不和谐的音准会骨鲠在喉破坏整个音乐的完整,作为专业的团队这一点是要在平日的训练中就加以杜绝的。在乐曲的行进过程中移动琴码至指定音,一样要保证音准,比较好的方法是预留好移动琴码的空位并用笔做好标识,这样在移动琴码的过程中音准就比较有保障了。
(二)乐曲曲式分析及声部分配
经周展老师改编的古筝四重奏《翡翠》是非常常见的复三部曲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A、B、A1。第一部分A,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B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三部分A1是缩减不完全再现。
第一部分A是以一声部为旋律线条其余3个声部衬托的旋律性乐段,用摇指配合纵向和弦的变换,表现出一副由远及近的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美景。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是靠第二声部和第四声部动律型的节奏加上拍击琴盒,一下就表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载歌载舞的氛围,第三部分在二四声部的节奏衬托下第三声部率先在中音区演奏B段的核心主题c,4小节后一声部的加入使四个声部展开了既竞争又协作的局势,互相伴奏又各有千秋。在5小节的接龙性连接中竞争达到最大并回归主题c的统一,c1是对c的主题重复并且一声部由竞争加入协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下一段d是动律型乐段之后的一个抒情的小插曲,一二声部作为旋律声部,三四声部作为伴奏声部,为c段在第二部分的再现做铺垫。连接处前八小节通过接龙的手法在一个声部演奏的时候其余三声部移动琴码至指定位置,为最后的主题再现做铺垫,连接的后十小节引入了再现段的技术素材摇指,用长线条的摇指压抑住再现前的情绪,在再现段A1达到情绪的高峰。
第三部分A1是一个缩短的不完全再现,再现了A段的核心素材但对核心素材进行节奏上的整体扩大和对音有所缩减,用简单明了的方式直击主题达到磅礴的再现感,全曲在热烈欢快中结束。
对于曲式的分析和各个声部的分配是每一个演奏员必须熟知的,在排练的过程就是磨合的过程,作曲家的写作意图写作动机是必须要明确的。在这个乐段自己扮演的是主奏还是伴奏,要突出还是衬托。乐段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是动律性还是抒情的旋律性,都要靠读谱这种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在古筝重奏训练中乐曲的曲式分析和各声部的分配是必不可少要剖析的。
三、重奏曲的配合练习
古筝重奏和独奏不同,独奏做好自己就行,重奏更多的是互相倾听互相谦让,在练习重奏之前分声部排练也十分重要,如果同一声部都不能做到整齐划一,那四个声部加在一起一定是乱七八糟的。这就需要长期的配合练习,当团队产生一定的默契的时候,在乐曲停顿、拉伸各种处理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会合不上。配合练习比较显著的有以下几点:
(一)气息与身体动作预示在重奏中的作用
气息与身体动作预示在重奏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使团队的动作、音乐整齐划一,最显著的就是在开头、結尾、乐句接龙、节奏重音等地方。
举例说,开头大家都是摇指的技法就很容易参差不齐,如果每个演奏员的气息有长有短,心里速度就会有快有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所有演奏员集中看一位演奏员,和他一同呼吸,注意他的身体动作预示,通过呼吸习惯和身体预示预判第一音弹奏出来的时间以及后面乐句的速度,就像指挥给的预示拍一样,当四或八个人集中成一个人就不会出现第一个人参差不齐的现象了,结尾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结尾往往会做一些拉伸和渐强来加强收拢的结束性,一般情况下看一声部的演奏员的气息以及身体动作预示来进行收尾就会非常的整齐。
第二种情况,如下图2第三小节至第五小节是一个典型的乐句接龙,在乐句
接龙时气息与身体动作预示的作用是用来展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境,在重奏中单单合上节奏可能会略显生硬,声部与声部之间合上气息才是有血有肉的作品,所以在这种乐句接龙的时候,合上气息就不会显得接龙太过于生硬而且作曲家既然写了接龙的手法,就是希望演奏团队能够明显的做出接龙的效果,此时的身体动作不仅仅是顺应气息的,更是向观众传达“我们正在乐句接龙”的讯息。
第三种情况,节奏重音的地方需要气息与身体动作预示,在舞台上大而空旷,琴的摆放位置也较为分散,常常会发生听不清楚别的声部演奏的声音,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弥补听觉上的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气息带动身体动作,把音乐的律动通过身体动作传达给同台的演奏员,就比如下图3这种情况,第四声部是整体的节奏重音,其他声部在相同或是不同的音区进行齐奏,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靠身体的律动的配合来卡主节奏,尤其是在节奏重音的地方,合上节奏重音就不容易声部与声部之间节奏脱离。
(二)乐段中的协作与竞争
《翡翠》是一个四声部融合性非常强的乐曲,四声部之间常常既协作又竞争交织融合在一起。在古筝重奏训练中这种乐段一定要均衡各个声部的比例、音色,各个声部之间一定要配合融洽不然非常容易喧宾夺主。比如整个第一部分A就是协作性比较强的乐段,以第一声部为旋律线条,其他三声部与它交织在一起,一句句层层递进由远及近,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声部都做极弱处理的,一声部要保持一个适中的音量,使高音的旋律达到飘在上面的效果,因为高音做做弱处理较低音更加容易,很容易就被低音埋在里面。所以在该乐段除一声部以外的声部必须以能够听到第一声部旋律为宗旨进行演奏,但也要注意声部内部的强弱起伏,不能够一味地在音量上让着一声部而平淡的不做起伏,协作就是轮到该声部的时候该声部的旋律出来,轮到别的声部的时候帮它出来,就像别人在跳独舞的时候你为他伴舞,你在跳独舞的时候别人为你伴舞,这才有协作的作用达到好的听觉效果。
竞争与协作是很难剥离的,竞争中往往带有协作,协作中常常隐含竞争,协作有时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竞争,竞争也会为后面的再次协作做好铺垫,就比如整个乐曲的中部就是既竞争又协作的典范,当四声部在竞争的时候就不要互相谦让,这才能够突出后面的协作,回归同一主题时听觉上的期待。本乐曲多次运用这种先竞争再回归协作的手法,本曲中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竞争和协作兼并的乐段就是D乐段,位于中部两段对比主题当中的广板详见下图4,一、二声部是旋律声部,三四声部是伴奏声部,二声部常常为了避让一声部会压低音量,模仿第一部分A樂段,但其实是错误的,该段在三四声部伴奏的基础上,一二声部其实是竞奏的关系,旋律呈一定的音程关系不存在二声部避让一声部的情况。竞争或协作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结语
古筝重奏是锻炼团队之间的配合默契最好的桥梁,就像合唱一样讲究的是声音的融合,不能个别突出。在古筝重奏中也需要放弃一定的个性求同存异,本文通过研究古筝重奏的训练方式得出理论结合实践,乐谱融入配合的训练方式是最适合古筝重奏训练的。配合是有理论依据的切合乐谱中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创新性体现在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以重奏作品为例深入的举例说明究竟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开展怎么样的配合训练。而笔者认为举例说明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可以通过作品分析证明配合练习的科学性的一种方式。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加深入详细的对于重奏训练的方式进行剖析。对于其他研究古筝重奏的学者提出的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成果的汇报。
参考文献
[1]江澹曦.关于古筝专业重奏、合奏教学的几点建议[J].艺术教育,2013(8):87-88.
[2]董凌凡.论古筝重奏作品的发展与创作[J].黄河之声, 2013(9):30-33.
[3]李晓晴.浅谈古筝重奏课的训练方法[J].大众文艺, 2013(4):211-212.
[4]姚宁馨.对古筝合奏课实施方案的思考[J].音乐创作, 2013(4):190-191.
[5]王晶晶.重奏合奏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5(18):49-50.
[6]田珊.浅谈古筝重奏排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潍坊学院学报,2009,9(5):138-139.
[7]柳苏凌.筝之恋——访筝坛伉俪周展、盛秧[J].乐器, 2017(3):10-13.
[8]罗夏越.古筝协奏曲《如是》的情感内涵与演奏初探[D].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17.
[9]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J].戏曲艺术,2007,28(1): 99-102.
[10]郭树荟.转型期的中国器乐专业音乐与当代社会发展现象分析[J].音乐艺术,2011(3):88-96.
[11]王珣.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J].艺术百家, 2011(6):170-173.
[12]于芳.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1):102-104.
作者简介:陈蓓萱(1995—),女,汉族,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乐器演奏(古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