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战斗的号角,民族的呐喊

时间:2024-05-20

【摘要】《黄河》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部著名的钢琴协奏曲,诞生于上世纪9末期,是我国钢琴协奏曲史上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音乐作品,更代表了中华儿女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气节。本文主要针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定的版本进行多方面的探究,研究其代表的重要民族精神以及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创作技法;民族气节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黄河》这部钢琴协奏曲最初创作于1969年,随后经过多位音乐人的不断创作和改善,最终在1970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了首次公演。它的第一次演出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广受国内外音乐界的称赞。后来人们将《黄河》与《梁祝》并称为我国交响协奏曲的双子星,代表了我国协奏曲的璀璨成果。《黄河》诞生于一个红色的年代,体现出黄河两岸英雄儿女之英勇无畏。赞扬了华夏民族千年以来的光辉形象与中华儿女英勇奋斗的精神,批判了外来入侵敌人的凶狠野蛮以及对中华儿女的无情迫,以此为媒号召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为抵御外敌、保卫祖国而战斗到底,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有如丰碑的中华民族形象。

一、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作为这一部钢琴协奏曲的原型,对《黄河》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其内在的精神形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的文本原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我国的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吟》。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光未然带队行进和转移时遇到了极其壮观的壶口大瀑布,见证了河上舟子们与暴风巨浪斗争的画面,聆听了悠长洪亮、结实沉稳的船工号子。见到了如此豪迈壮观的景象,他便产生了灵感,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就写成了我著名诗作《黄河吟》,并将这一诗作朗读给了战友们听,其中一个战友便是《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他就是听到了《黄河吟》这一豪迈壮阔的诗作之后,进行了谱曲和伴奏音乐的创作,从而产生了我国民族史上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应该说《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是我国上个世纪最杰出,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合唱作品。

在这之后,由钢琴家殷承宗牵头,在众多钢琴家、作家、指挥家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改编工作。作品由原来合唱的八个乐章減缩为四个乐章。当时处于文革时期,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在创作第一章到第三章时,艺术家们加入了《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色彩,而在第四章节首尾部分加入《东方红》的旋律。中西方元素的精妙融合打造出了一个完美的结构,并以绚丽的音乐技巧、感情层次以及波澜壮阔的音乐意境征服了国内外的观众,自此《黄河》成为了享誉中外的钢琴协奏曲作品。

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技法

《黄河》这一部钢琴协奏曲诞生于战争时期,其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都表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在这部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渗透着我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表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压迫,勇敢奋斗,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意志。所以想要对这音乐作品有更加详细清晰的认识,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一)旋律

在音乐的编创中,若想直接明确的体现作品中的民族艺术特点,最妥当的方法就是将旋律民族化。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大量运用了民间音乐素材,穿插有《东方红》《国际歌》的旋律片段,使得各种旋律素材得以完美融合。在这一部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开始便通过雄浑的音调奠定了本部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其快速变换的半音阶形式,强烈的表现出了黄河船工们的勇敢坚强,表现出了他们依靠澎湃汹涌的黄河生活的坚强与激昂,从而在这一方面也衬托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气质,表现了我国人民坚定勇敢的民族风貌以及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而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引入了《东方红》的主旋律,通过该著名歌曲的旋律,使得其音阶和力度不断攀升,从而达到更高的音域,也使得整部作品的气势达到了高峰,将整部作品的形象表达推向高潮,这一表现形式也对表演者的演奏技巧和演奏力度存产生了极大的考验。

(二)和声

和声色彩与织体的虚实结合是推动主题旋律的重要因素。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其表现形式上,将西方的传统音乐形式和中国的音乐形式相结合,它也是一部典型的中西特色结合的音乐作品。在《黄河船夫曲》这第一乐章之中,将D大调作为引子,通过船工号子的旋律部分过度到主干音,展现出了船夫们生动豪迈的生活形象,也从另一方面展现出了船夫们英勇豪迈的意志品质和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魅力。在第三乐章的《黄河愤》之中,通过降e大调进入音乐,进而通过高音区的独奏打造出清澈高远的音色效果,进而烘托出了深远悠长的旋律色彩,为之后的变调做足了铺垫,同时也使得观众听觉上更加的丰富,进而创造出了良好的音响效果。

(三)配器

在协奏曲作品的表现中,乐器的使用和配合会对作品的整体形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音乐表现效果。本部作品为了表现钢琴的音响效果,便没有采用较大编制的乐器配置。而恰恰是这样精巧的安排使得该作品的演奏中,有几处独奏显得格外优雅动人。其一,是在第二乐章的演奏中,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开始,便通过大提琴的独奏表现出了悠远绵长的黄河气息,展现出了一份非同寻常的温暖沉静,而这一悠长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另一层面上,更像是对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追溯和诉说;其二,第三乐章《黄河愤》的引子运用了一段笛奏,采用的陕北民歌中“信天游”的风格,音调明亮且宽广,体现出一片生意盎然。乐曲的展开部中使用了对照手法,将黄河怨连接在了黄水谣之后,并以钢琴低沉和旋音加上铜管阻塞音的协作,体现出外来侵略者无情践踏了中华锦绣河山;其三,在第三乐章的连接段,该作品通过音量的减弱以及快速连续的震音,烘托出了一种奔腾的气势,为后面部分作品的表现埋下了伏笔,使得作品的行进得更加顺畅舒适。

三、《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版本研究

《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具有优秀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完美的呈现效果,使得其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国内外多个著名的交响乐团的演奏表演。经过详细地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的录制版本中公认的比较优秀的版本有六个,分别是1971年殷承宗与中央交响乐版本、74年美国大师爱泼斯坦版本、石叔诚在90年演奏的版本、殷承宗与捷克斯洛伐克交响乐团在91年的表演版本、孔祥东在92年的表演版本以及05年冼星海诞辰上郎朗的演奏版本。由于《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在我国的音乐史上的占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人们争相表演的对象。除了以上六个优秀的表现版本之外,还有很多著名音乐家的录制版本,这些音乐版本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而对于国内以及国外很多的钢琴家来说,他们都以能够演奏出《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作为极大的荣誉。所以,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不仅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我国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还在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以及国内外音乐的融合上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优秀的演奏版本对这一钢琴协奏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也希望通过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来研究不同钢琴家在表演时使得该作品产生的不同的精神内涵。

首先,殷承宗作为改编创作黄河的作者及首位演奏家,他的对作品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具权威的。殷承宗凭借其高超的演奏技艺和精准的情绪拿捏,对该作品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演绎,也为该作品今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至今,他在70年代录制的作品仍然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传唱。而同时由于当时特殊的演奏背景,该作品在表现的张力和演员的情绪上是现在的众多不同的版本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观看,使得众多的演员都鼓足了劲头,情绪非常激动饱满,正是这非同寻常的凝聚力,使得这一作品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也使得这一版本在众多版本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钢琴家爱泼斯坦与费城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在众多的版本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特点。中国钢琴家所演奏的方法是以《黄河大合唱》为范本来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爱泼斯坦则以独立的器乐作品形式来处理。在处理“黄水谣”旋律时他舍弃了强烈热情的演奏法,采用小快板形式轻快的演奏,乐队与其相互呼应。钢琴的华彩部分,爱泼斯坦处理得很激情,速度也比中国演奏家的弹奏都快,有非常激烈的冲击感,十分难得的是,并未让人有力量耗盡的感觉。费城管弦乐队雄浑的交响韵味也是在其它版本中感受不到的,配器层次清晰、错落有致,钢琴部分游刃其中,相互推进,令人叹为观止。

2005年,为纪念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钢琴家郎朗受邀参加了一次盛大的演出。这次活动是在广州举行,因此与郎朗协奏的重任自然落在广州本地四个交响乐团的身上,其中还包括了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由100名钢琴学生组成的钢琴协奏团。豪华的演出阵容自然带来了不俗的效果,加之郎朗个人实力与其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独到见解,几股力量汇聚在一起,相互呼应、相互斗争又相互协作,就像《黄河》所体现出的斗争精神一般,表现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也是对新时代和平的渴望与憧憬。

四、结语

钢琴协奏曲《黄河》虽然是在物资匮乏,环境艰苦的时代下诞生的,却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价值,它的诞生创造了“救亡唱曲”之路,为抗日救亡战争中的战士激发了无限的斗志与毅力,鼓舞着众多的后来者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奉献自己的一生,进行不断的拼搏和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史上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为我国和世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英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性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4(5).

[2]周润静.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之比较[J].阴山学刊,2003(5).

[3]任蓓,马杰.关于钢琴协奏曲《黄河》——殷承宗与郎朗演奏风格之比较[J].音乐天地,2008(6).

作者简介:陈希(1982—),女,汉族,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