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洲八十八行》语言艺术研究

时间:2024-05-20

莫愁 魏军

【摘要】本文以《新洲八十八行》为基本素材,通过对《新洲八十八行》语言艺术的研究,深入这种流行于鄂东一带的一种自娱性的广场艺术,来了解这一民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新洲八十八行》;语言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八十八行,是流行于鄂东一带的一种民间自娱性的广场艺术,因在灯节(元宵节)期间演唱,故又称为灯戏或灯调。新洲曾是古邾城,旧街位于大别山南端与平原交会处,古为鄂东交通商贸重镇,辖区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八十八行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一定的发展。

八十八行,与楚剧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从剧目、音乐、演出方式、习俗及演员经历等方面看,可以说,八十八行是楚剧的母体之一。”楚剧一些剧目与八十八行的剧目在剧情、人物唱词、道白等方面基本相似,八十八行的《补碗》等近20个剧目被楚剧吸收后,成为楚剧传统保留剧目;楚剧唱腔音乐特别是小调,鲜明地印上了八十八行的胎记。八十八行在村头、禾场演出,春节、灯节期间或跟在龙灯后面,或单独演出。这种演出方式和习俗,也与楚剧相似。楚剧的早期演员多是唱八十八行等灯戏出身,在八十八行衰败后进城演唱。

八十八行思想内涵丰富,主题健康,充满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精神。众多的婚恋剧目曲目,反应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修脚歌》《十劝》劝人向善,《打猎》祈求国泰民安;《八仙赴会》《跑马女将军》《十二采茶绣古人》《挑茶》等讲述神话任务和历史故事,传授历史和社会知识;《土地歌》《十二典茶园》、《犁田》等提醒人们注意农时农事,传授生产生活经验,激励人们热爱劳动;《挑货郎》中红娘和丑角的问对中充满了民间智慧。八十八行中也遗留了一些苦中作乐、互相调侃、“穷开心”的情节段落。

八十八行的角色也很丰富并各具特色。表现劳动项目的有砍柴、打猎、耕田、钓鱼、采茶、推车、卖货、卖茶、打豆腐、打蚂蚱、卖熟食、杀猪、阉鸡;表现神话故事人物的有八仙、青白二蛇、许仙、土地公等。正由于行业众多,故名八十八行。

八十八行词语丰富,光金鸡的叫声就有“哀哀”“呦呦”“唏唏”“喳喳”“沉沉”(《五更金鸡叫》)。大量运用方言俗语,如“不想赚钱只图快”,还有《推车调》中的衬词“想郎哥乖”,反复咏唱,也起到了烘托情绪的作用。经典文言词句也随手运用,如“关关雎鸠把船开,窈窕淑女坐船来”(《打起采莲水面飘》),“人之初来教儿经”,习相远来性相近(《在此等候贤人来》)。艺术词语的丰富使得曲目量也很广,可以把它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折子戏,有一百多出,如《补缸》《补碗》《打哈巴》《打游案》《打豆腐》《抠黄鳝》《摸瓜》等。另一类是单边洗,有二百多个,如《渔樵耕读》《采茶调》《推车调》《开船调》《调兵歌》《放午学》《小放牛》《十恨》《罗卜取经》《十支梅》《叹五更》《看郎》《十二时辰》等。

如《小放牛》的歌词,“天上桫椤是什么人栽,地下的黄河是什么人开,什么人把守三关外,什么人出家就没有回来那个咿呀咳,什么人出家就没有回来那个咿呀咳,天上桫椤是王母娘娘栽,地下的黄河是老龙王开,杨六郎把守三关外,韩湘子出家就没有回来那个咿呀咳,韩湘子出家就没有回来那个咿呀咳。”这首《小放牛》演唱的语言是鄂东语。内容十分有趣,一位村里的姑娘迷路不知往哪去,碰到一位牧童,淘气的牧童故意为难村姑,从而进行了对答。《小放牛》運用了方言,使得非常具有特色,因为当时的古代交通联系方面和之间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每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又少之又少,所以此处运用方言真是恰到好处,把乡村气息和乡村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小放牛》中:“门”念“luo”“楼”念“quan”“脚”念“jue”“羊圈”念“ji lv”“扯下”念“po ha”“瞎”念“ha”等之这一系列的方言使得小调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性格、气质和风土人情,语言的朴素、幽默、滑稽、易于上口,使其更加平易近人,让人民群众深刻地感受到民族艺术魅力,其小调衬词语汇,除了“依子哟”“哎嗨哟”“月儿依呀”“哪呼咿呀嗨”等一般的衬词外,称作谓词、表达性的衬词等运用的也比较普遍。《小放牛》语言风趣,具有极棒的想象力,十分优美地展现出了民间特色,直率豪迈的气概,流露于音色之间,充分表现了明朗爽快的民风民情。

鄂东民歌的音调来自于鄂东语音,所以决定鄂东民歌音乐特色的是鄂东方言。鄂东民歌调子与我国北方的民歌还是与众不同,各有千秋。鄂东民歌调子与我国北方充满阳刚之气的民歌和我国南方阴柔婉约的民歌不同,鄂东民歌是一种刚柔一体,阴阳交融的民间音乐。鄂东民歌的歌词有三种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奇妙的关系,但是又与众不同,例如其中的五句式如清早起来事儿多,先刷灶儿后洗锅,丈夫回来要吃饭,细伢醒了要摇窝,哪有功夫唱山歌。五句式不像四句式那么平稳工整,但是依然有它的有趣之处,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律动,独特的美感,这当然也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写照。还有其中的鱼咬尾式;这种形式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句与句之间回环相接、一气贯通。就好比在清澈河里欢快游泳的鱼儿,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尾巴,所以被称为“鱼咬尾”,真是有趣极了!

鄂东山歌的调子也分成三种表达方式,这三种就是正板、慢板、快板山歌。通常正板山歌的调子被运用歌唱的几率很高,例如在三百六十调中;慢板山歌给人十分悠远的意境,多运用在当地爱情的倾诉,相对于正板和快板,它更加的具有深意,更加的牵引人心;快板山歌多运用在当地的舞蹈,十分的活跃和欢快,使人的兴奋点达到一个高潮。“言之不足则歌之。”

鄂东先祖们情之所至,引吭高歌,共同创造的民歌穿越时空,相传至今。这些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的音乐语言艺术都是鄂东先祖们才华才能才德的成果,充分突出了当地的风俗特色,吸引人心。曾经给先人们带来无穷欢乐,也会给后代人们带来无比惊喜。是先祖给后辈儿孙们留下的一笔宝贵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一份厚重的礼物,是一份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贝,是时间的沉淀,是从古至今的见证者,是应该用生命去感受去传承去传扬的财富。此刻更应该要去保护它,把它的精髓铭记于心,把它传扬得更远更广。在湖北地区以《新洲八十八行》为代表的地域性较强、地方性语言艺术极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现在除了继续传承还需要发展,仅靠某几个部门、几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呼吁更多的群体、更多的部门一起参与这项工作中来,才能让其得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开出璀璨的艺术之花!

(注:莫愁,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魏军,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