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红英
【摘要】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智力资源及“双创”的标准更加严格。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多民族省份,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因地域特点而更具深入思考的价值。文章以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项为例,对“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回归社会需求的终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转型发展;人才培养;云南;高等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云南的专业音乐教育则可追溯到1952年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的成立。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已走过的66年历史,均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为思索。2015年10月,国家教育部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考;2018年3月,随着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高等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之关联
近年来,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与普通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一脉相承的特点日益凸显。
(一)高考综合改革与高校人才选拔的衔接
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备受关注与热议。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2017年浙江、上海作为试点的“一省一市”,高考综合改革率先完成。
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即考试科目的改革:由传统的“3+1”(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科目要求,改革为“3+X”,即除语文、数学、外语必考以外,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科目进行考试(浙江地区的选考科目增加了“通用科技和信息技术”)。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的方式,重构了传统高考科目固定的模式。考试科目的改革,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素质教育的理念得以提升。同时,提高了高中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为今后升学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基础和导向。
(二)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之关联
自2003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印发以来,历经十年后,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的修订,当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課程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基本普及的现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阐释了高中音乐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歌唱、演奏、音乐编创等能力之外,更加注重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较之2003年版,课程结构更加庞大、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高中音乐“课程模块”的结构,由原来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扩展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2003年版《课标》将音乐鉴赏作为必修课程,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作为选修课程。
2017年版《课标》将必修课程增加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将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作为选择性必修;更提出“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去确定开设”的选修课程。无论必修课程,还是选择性必修课程,或是选修课程,均从选课与学分上给出明确的规划,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改变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与高中课程改革相关联的高校选拔人才机制的改革。2018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通知》,这是高考综合改革后,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追问和思考。据笔者了解,云南省招收艺术类专业的本科高校中,绝大部分均为“不提科目要求”,仅有极少部分院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与高考综合改革、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是艺术教育规律的体现,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多元”理念的重新厘定。
二、高等音乐教育“音+乐”人才培养内涵阐释
我国从周秦时期的礼乐制度,到儒家学派音乐思想提倡的音乐教育功能;从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乐记》,到魏末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自古以来,“音乐”一词的内涵及功能都随着历史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时代语境。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的系统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分析“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解析音乐文化内涵的“乐”的人文素养。
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为高校内涵发展提出的指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音乐类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提出了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推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问题而提出的。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提出,明确了系统的专业音乐教学不再只是技能技巧的培养,而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行业需要发展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力要求”则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突出学生中心”,承接了普通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突出产出导向”,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均强调了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再次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专业的特点,调整充实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艺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实践对接,引入行业意见;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立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结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是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上来。
三、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现状解析
据笔者统计,2016年云南省有艺术类专业招生的高等院校41所,招收音乐类考生约943人;2017年有艺术类专业招生的高等院校44所,招收音乐类考生约1579人;2018年有艺术类专业招生的高等院校47所,招收音乐类考生约1626人。近三年来,云南省高校音乐类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可见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荟萃之地,依托地方性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凸显其价值。
成立于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一所特色鲜明、艺术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音乐类人才培养“依托云南独有的民族音乐资源,借鉴当代世界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走民族音乐本土化教育的路子”。从80年代的“白族音乐进课堂”,到2003年的“民间艺人进课堂”,直至2015年32位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家“传统在场”的教学互动,都体现了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作为西南地区一所艺术类综合性独立学院,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为教学、科研、艺术创作、教材建设等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学校以“培养适应区域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已构建起了以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目的,以融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文华学院在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中的自觉与自信。
2017年6月,“在文化遗产中感悟乡愁,在乡愁中寻找精神家园——2017中国·昆明音乐学术高端笔会”在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举办。来自法国、北京、云南和贵州的32名音乐人类学专家、音乐研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民族文化学者等,不同学科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成为了云南音乐学科建设的一种重要的符号。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于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红河不仅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位于此地的红河学院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省属本科高校,依托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其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不仅增设了《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本土歌曲演唱与赏析》,也将深入田野作为社会实践课程。
在国家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依托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发展,成为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论”解析
(一)云南高等音乐教育课程现状解析
回顾历史,纵观全国高等音乐教育现状,可追溯于辛亥革命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成为社会的必然需求。20至40年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院、国立北京师范学校、国立重庆师范学校等先后设立了音乐系科,自此,借鉴欧洲体系的专业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形成,和声学、视唱练耳、合唱、独唱、键盘乐、指挥法成为主要课程,且一直沿用至今。云南高等音乐的教学,课程设置仍然承载着18至19世纪德奥音乐体系的模式,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清晰可见。萌生于近现代的高等音乐教育课程架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当时历史文化背景制约的问题日益凸显。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云南民族音乐研究的先觉者们,开始思考依托云南的地域资源的课程改革。
云南民族音乐研究者林之音先生,是我国知名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二胡、笛子演奏家,毕生致力于革命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曾先后任教于大理省中、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學。林之音先生的曾用名“志音”,预示着他在云南民族音乐研究,民歌挖掘整理,民乐演奏教学,少数民族乐器创新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1927年出生于云南玉溪元江的白族音乐家李晴海先生,从19岁到昆明求学开始,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留下的是“爱国、爱音乐”的身份符号。从对云南民歌的创编、演唱,到50年代以“滇南采风队队长”深入田野;从六十年代收集整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资料》,到编写《白剧唱腔教材》。林之音、李晴海等先觉者们已开启云南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二)“课程论”视野下的“课程与文化”研究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考综合改革、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归宿都是课程的改革。管建华先生将“课程论”定义为“授课内容、计划以及各课程之间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的整体意义(即文化教育价值、目标、方法及评价系统的综合整体思考)”。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凸显不足,诸如课程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未上升至理论的研究;依托中国的母语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还未建立。
文中对具有代表性的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红河学院三所本科高校音乐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的梳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上,构建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译”能力的“课程与文化”关系的思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四部分,将艺术实践、研究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论文(设计)五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更好的解析了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系统、联系、均衡”的教育生态原则设计课程结构,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
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与社会需求接轨”;在教学方法以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红河学院等课程设置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是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中对云南民族音乐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范本,通过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使云南众多民族完整的、系统的地方性音乐文化知识体系得以梳理、传承和应用,让学生从云南特殊的地理、人文、历史环境中,认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地方性知识,提高运用本土艺术元素自主创作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经笔者统计,在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云南高等院校音乐类就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发生深刻的变革,也越发具有思考的时代价值。《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九年义务阶段的音乐课程衔接,将课程定义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高等音乐教育中“课程与文化”的思考等等,音乐课程已然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的主体省份,面对云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基于地方性知识的人才培养也将日益呈现出其核心價值。
参考文献
[1]于世洁,徐宁汉,杨帆,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
[2]齐高峰,钟宏桃,金又琳.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的理论探究[J].高教论坛,2016(3).
[3]申波.以“文化自信”为抓手加大云南高师本土音乐特色教育力度[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4).
[4]丁善辉.课堂变革提振教育自信[J].江苏教育,2018(42).
[5]赵培波.李晴海年谱初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1).
[6]张艳,张立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
[7]管建华.世纪之交 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梁一儒.民族审美文化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9]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