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雨田
【摘要】在我国音乐教学环境中,室内乐重奏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在室内乐教学上刚刚起步,学生对室内乐知识的匮乏以及在音乐演奏方面根深蒂固的独奏思想都影响着实际演奏时的状态。本文笔者将以自身寥寥5年的重奏经验,以木管五重奏为例,向广大音乐人分享所得。
【关键词】室内乐;木管五重奏;音乐思维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富有贵族气质的音乐形式——室内乐
(一)室内乐的概况
室内乐(Chamber music)起源于宫廷,是专供王公贵族欣赏的高雅艺术,具有典型的“家庭式”音乐结构特点。而当代室内乐主要指由几种(一种或多种)乐器协同演奏小型乐曲,每个乐器代表一个声部,各个声部相互独立,相互依存。
室内乐可以由一个人演奏,也可以有二重奏,三重奏等等甚至十几重奏的组合形式,每个人负责一个声部,互相配合演奏。室内乐又因其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弦乐重奏、管乐重奏、钢琴重奏或者重唱等多种组合形式。与有着庞大编制的交响乐团相比,在音乐的声响效果上,室内乐确实逊于交响乐团,但是室内乐却有着不输于交响乐团的音乐表现力。
(一)室内乐的发展
室内乐从出现至今已有很久的历史。17世纪,室内乐在英、法、德等国传播开后被贵族们所欣赏和认可。巴洛克时代曲目大多数以二、三部曲式为主。赋格和对位法充斥整个乐曲,使得各声部变得复杂。直到巴洛克后期,新生代的作曲家希望将音乐的交流变得优美简化,怀着这种殷切追求,兴起了室内乐。但是直到海顿确立弦乐四重奏,室内乐才终于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除海顿外,同时代的莫扎特、贝多芬等人都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室内乐作品,为室内乐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由于时代特性,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以及乐曲(舒伯特《鳟鱼》等)。进入20世纪后,室内乐写作仍然是作曲家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领域,很多作品都使用了现代音乐技法(例如勛伯格用十二音列的作曲技法创作了《木管五重奏Op.26》)。
二、不应存在的室内乐形式——木管五重奏
(一)木管五重奏简介
木管五重奏(Wind Quintet)是室内乐演奏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演奏形式,由一支长笛、一支双簧管、一支圆号、一支单簧管以及一支大管组成。由于木管五重奏的五件乐器形态各异,材质不一,音高不同,音色不同,合作起来较之“弦乐四重奏”、“铜管五重奏”这种同材质乐器组合起来的形式达到和谐发声的难度极大。所以木管五重奏需要表演者有良好的音准基础以及对节奏的精准掌控。也正因木管五重奏的合作难度之大,一旦恰当融合,形成的化学反应一定使听众难以忘怀。
(二)木管五重奏发展
木管五重奏的正式形成是在古典主义时期。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作曲家为木管五重奏写作曲目,曲目数量也相当稀少,但并不能忽视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们的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他们还为近现代木管五重奏的昌盛构筑了夯实的作曲基础。十九世纪末,木管五重奏因为乐器的改造完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二十世纪是木管五重奏的成熟期,曲目数量越来越多,作品的风格也呈现多样化。今后,木管五重奏的创作无疑将更加丰富多彩,也必然会促进世界的木管音乐写作与演奏水准的提高。
三、木管五重奏中的音乐思维
由于我国在室内乐教学上处于萌芽阶段。独奏思想依然蔓延在绝大多数演奏者脑中,凸显个性,展示自我,在演奏时无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主观臆想与乐曲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这样的思维模式和培养方式确实使我国的独奏舞台异彩纷呈。随着这种独奏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对演奏者重奏或者交响乐队的训练会面临极大的困难。我们不难发现在交响乐团(此处指学生乐团)排练时,指挥经常会频频打断乐曲的进行,因为个别声部的节奏或者音准等问题在几个小节来回反复打磨甚至分声部多次练习。这并不能证明演奏者专业能力素养的良莠,出错的乐句往往异常简单,甚至第一遍视奏就可以完成,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笔者更加倾向的观点是演奏者脑海中缺乏重奏思维意识不会与人合作。所以演奏者一定要具备这种重奏思维,才会在演奏中与其他演奏者相互配合,创造出和谐完美的音乐,展现重奏真正的魅力。接下来,笔者以木管五重奏为例分以下几点阐述这种重奏思维。
(一)音准是前提
木管五重奏作为最难的重奏形式,除去乐器音色本身的不统一,每个乐器的音准条件也不一样,例如圆号因为管体长号嘴深,是管乐器中最难以控制音准的乐器之一;长笛作为金属材质的乐器对温度的反应更加明显,温度高,音准高,温度低,音准低;而大管本身就会存在高音高、低音低的问题。这就更不用说在演奏时演奏者的嘴巴的开合程度会对乐器的音准产生影响。所以,在本就艰难的前提下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音准概念,将音准最大化的稳定是进行演奏的前提。但是经过笔者多年实践的经验,大部分演奏者对演奏开始前的较音环节有一个误区,总以为对准“A”音就万事大吉,在之后的演奏中不管不顾实则音准完全不在一起。校音这个环节更大的意义是让演奏者调整状态并对接下来的演奏有一个充足的准备。对好一个音的音准并不代表会一帆风顺,在演奏中必须要时刻聆听自己与其他演奏者的音准,发现偏差及时调整,保证音乐的柔和,给自己和台下的听众一个良好的听觉反馈。
(二)发音的统一是重点
在木管五重奏中,发音是重点难点之一,在尝试做到统一发音之前,演奏者首先要对彼此的乐器的发音特点有一个认知。例如中低音类乐器(巴松、单簧管和圆号)发音相较于高音乐器(长笛、双簧管)要晚一些,所以在实际演奏中,长笛演奏者和双簧管演奏者不要过早发音,反之巴松、单簧管和圆号的演奏者则要注意尽量不要发音滞后,保证发音统一。除此以外,五位演奏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用气息带动舌头,注意舌头的位置;发音之前要在心中有音高的概念,保证发音的声响效果;演奏的时候适当放松,太过紧张可能会引起嘴巴紧缩导致音准偏差甚至发音失误;注意领奏声部(一般为长笛声部)的动作指示,这样才能保证发音的准确性。
(三)声部间的平衡是难点
在木管五重奏中声部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有时进行演奏时,演奏者明明对节奏、音准都有很好的把控,却会发现很简单的乐谱奏出了很不和谐的音响效果。由于五个乐器在音色音量上各有特点,相互融合也就难上加难,想要避免由音色等差异带来的问题,就需要找到声部之间相互平衡的支点。
首先,在演奏一首乐曲之前演奏者一定要对这一首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剖析,找到旋律和和声的位置关系,对照本声部的乐谱精准的分析出自己的旋律位置和和声位置。并在演奏时加以体现;其次,在木管五重奏中,作为音色明亮、穿透力强的长笛和双簧管的高音主奏乐器经常作为旋律或和声上端部分出现在乐曲中,总会不自觉的吸引听众注意。而巴松单簧管和圆号作为音色圆润、穿透力较弱的中低音乐器一般在乐曲中担任稳定和声和充实旋律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演奏中,中低音乐器首要的任务是先稳定和声为高音旋律创造一个舒适的演奏氛围,而高音乐器又不能太过随心所欲要时刻与和声声部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平衡声部间的关系,创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和好的音响效果。
四、结语
近年来,以各大音乐院校为首,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学院也相开始设立重奏课程。不难看出我国已越来越重视重奏教育,但由于我国独奏教育的巨大成功,学生脑中的独奏意识不是几日就可以扭转过来的,重奏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些坎坷。但是,只要坚持重奏和独奏齐头并进,一定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培养出更多的重奏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川.谈专业音乐院校木管五重奏的训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杨光.木管五重奏综合艺术特点研究[J].艺术论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