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4-05-20

王雪

【摘要】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等,其中“毛古斯”更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毛古斯”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采用的形式也多种多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后,大量来自于西方的、现代化的文化传入,加上土家族居住地受到地域的限制,当地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发展也比较滞后,严重使得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观念淡化,甚至消失,这种种因素影响着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土家族;“毛古斯”;舞蹈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土家族“毛古斯”舞蹈概述

“毛古斯”舞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先祖而产生的舞蹈,舞蹈内容主要表现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动作也来自于生产生活形态。最先以打猎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当时没有具体语言交流,证明当时的土家族处于原始时期,这也是“毛古斯”的发源时期。“毛古斯”舞蹈动作来自于生产生活,所以其动作粗旷、简单、豪迈。“毛古斯”表演大多为每年年初或播种季节穿插表演在土家摆手舞中,舞蹈具有一定戏剧性,也含有情节和对白,“毛古斯”舞蹈也会单独在一些大型活动,或重要场合中表演。2006年5月,“毛古斯”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中。

在土家族地区进行考察的时候,当地人讲述,他们的祖先是毛人,最初在卡柯山,是以茅草树叶为衣服,以当地的野物生肉作为食物。他们说:“在以前,‘毛古斯主要是女人来表演,到了后来,因为女性怕丑,逐渐演变成为男性表演。”

二、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艺术特征

在古代的土家语里认为,“毛古斯”又称为“古斯拨铺”,汉语被解释为“祖先的故事”。“毛古斯”舞蹈最早之前是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祖先在居住地进行辛勤地开荒拓野,传授土家人民农业技能、繁衍生息而进行编排的舞蹈。

(一)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主要内容

土家族的祖先们在进行农耕、渔猎等生产生活的情景,以及展现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等是“毛古斯”舞蹈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穿插有一些人物对白、故事情节、呐喊。表演内容先是“扫堂”即祭祀,接着是“打猎”再是“捕鱼”“打粑粑”“接亲”,进行表演的所有过程全部采用古代土家语进行演唱,以至部分土语今人难以翻译,在部分地区“毛古斯”舞蹈更加注重的是表演的整个过程,重点突出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二)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动律特点

主要动律是以抖动身体各个部位为主,前后碎步移动,重心放于全脚掌,抖动时屈膝,膝盖动力向下,弯曲身体,手臂、肩动力向上,浑身颤动的动作让身上的茅草发出刷刷声音。舞者基本动作反映在模仿猿的行动方式,臀部下沉,膝盖微弯,略微臃肿身体,加上毛毛的声音,仿佛有一种远古的味道。“毛古斯”舞蹈在土家人的表演似乎是“玩耍的步骤”,穿上稻草做的衣服,赤脚,同村几个人,甚至是子孙三代一起表演,不限跳舞场地,情节,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形式的自由和灵活性,可以看出“毛古斯”舞蹈不是一个固定的性能程序,是一个开放的舞蹈。“毛古斯”舞蹈唱歌,歌词,舞蹈作为一个整体,有一定的仪式,但是没有像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严格,恰恰相反,“毛古斯”舞蹈仿古者和动物行为更粗糙和随机,情节和对话相对简单,性能组织安排宽松,观众可以随时参与进来,自由发挥。

(三)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音乐特点

原本的土家族的“毛古斯”舞蹈并没有音乐进行伴奏,主要是用石片敲击竹筒的方式来打节拍,搭配呐喊和土家语来制造热闹的气氛,到了后来,“毛古斯”的舞蹈又演变成为了通过敲油鼓筒的方式(以猪板油皮蒙竹筒制作而成,长度约为1米,直径大致是15厘米),到目前为止,这一舞蹈发展为以锣鼓伴奏的形式,其伴奏还是较为简单的,起伏变化不多,主要是通过锣鼓竹梆声或由“拔步长”呐喊声开场,伴奏音乐是由三种原生态鼓、锣和音乐溜子作为旋律主调,夹杂着人物的对白和呐喊,在舞蹈的过程中贯穿“咚咚哐”作为音乐节奏,轻快有力,同时人物的对白与锣鼓的节奏相交错,堪称是经常的原始音乐剧。

(四)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表演形式

土家族“毛古斯”舞蹈在表演形式方面风格迥异,别致古朴,表演中既包含有舞蹈的雏形,也还带有类似于戏剧的表演性,舞蹈与戏剧的杂糅交织,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同于其他民族在进行的舞蹈。“毛古斯”的表演形式更偏重于剧情的演绎,舞蹈动作相对较简单,队形单一,以圈为主,在“拔步长”的带领下围圈,或向圈心,表演着以前的捕鱼打猎的生活,但大多为虚拟的事物,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

土家族的“毛古斯”舞蹈又被誉为是土家族人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在表演“毛古斯”的时候,需要装扮有十六七个“毛古斯”。为首的表示当年的祖先,土家语称为是“拔步长”,或其中一人饰演“老头”,一人饰演“老太婆”,两者为长辈,剩余的则饰演他们的子孙,被统称为“毛古斯”,他们事先就在摆手堂外侯场,然后听见一声响便一起上去,堂上的摆手舞停止下来,并纷纷让路。土家族的“毛古斯”舞故事情节完整,但场次和对白是随机的,不固定。在表演的时候边讲边唱,在整个过程中都以土话进行对话,演唱土歌,舞动的时候人们浑身颤动以使身上的茅草发出刷刷的声音,“毛古斯”舞蹈的表演形态充满趣味性,都是以模仿古人动作为主,舞蹈能够淋漓尽致的向观众展现土家族鲜活的生产生活情景。进行“毛古斯”表演的时候,规模不限,可大可小,多的时候上达几百人,少的时候只有14人,主要是由10个男4个女组成。舞蹈表演的服饰为其中一女子披长发,同时以大桐叶或芭蕉叶遮挡自己的胸及阴部,其余不着衣群,脚上带着草绳编织的脚圈,耳朵带着玉米串耳环。另外的表演者则是两胳膊身体以稻草包裹,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方便,胳膊也就没绑稻草了,头戴用稻草编织而成的帽子,表演的道具主要是手拿三尺长,缠着茅草的小木棍,红纸或红布包一端,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当猎具、农具,或者表示人类进行繁衍的男性性器官,又称之为粗鲁棍。

(五)土家族“毛古斯”舞蹈的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土家族的人们都是生活在较为偏远的山区,以农业为主,兼进行捕鱼或狩猎等生产活动。对造福人类的自然有了依赖和崇拜,但又对自然灾害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影响着土家族人民的文化思想。

1.“万物有灵”思想

在远古时代,土家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深山,生产力较为落后,对外界也一无所知,对于自然的力量理解很有限,认为神秘莫测,后来慢慢形成了关于神灵的思想观念,以及对神产生了一定的寄托,也就演化成为了“泛灵信仰”。长期下来,土家族的人们在进行日常的生产生活时候,就开始通过自己创造的舞蹈,以特殊的形态和意象来展示自己对于自然界里如山神、树神、日、月等的物和自然力的信仰,因而舞蹈就展现出了“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思想。

2.宗教文化信仰

土家族人由于生活在偏远的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居住环境也比较闭塞,于是就有了自己对生命、对死亡等问题的理解。长期下来,也就产生了对人与自然、社会有自己的认识,最终演变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在此基础上,舞蹈也就被土家族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情感,传承宗教信仰,成为不可忽视的载体。以跳丧舞为例,土家族的人们在舞蹈中表演出了协助亡灵交流顺畅沟通于阴阳两界,在整个过程中,土家族人们采用舞蹈动作,并且结合进了跪拜、哭丧、表情、咒语、巫术还有坛祭以此作为当地人们表达自我生命、灵魂世界认知的重要载体。再比如说,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具有特色的祭祀舞蹈摆手舞,表演时采用的“砍火畲”的动作,不仅包含着人们对土家族宗教信仰的内容,同时也展示了土家族人怀念“火畲神婆”的情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