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时系念仪式音乐之禅韵

时间:2024-05-20

【摘要】“中峰三时系念佛事”是佛教净土宗派的重要仪式之一,此仪式以音声做佛事,来度化自性的众生,以期自性清净成就佛道。本文依元代中峰明本国师创作三时系念的历史渊源为研究背景,以山东省庆云县海岛金山寺(江北地区最宏大的净宗寺院)所举行的三时系念仪式为考察对象,本文以音乐中体现文化内涵和文化中理解音乐的视角,对其仪式音乐的核心本质——“禅韵”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中峰三时系念;禅韵;梵呗;海岛金山寺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峰三时系念》是一部佛教净土宗的仪式,从种种名相、礼仪、器具、事物、仪式,皆显出佛法的深意。如《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一云:“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当知种种声教。”①佛陀广开八万四千法门,而佛教梵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法门,以音声做佛事,通过优雅的乐音,表达出佛曲中悠远幽深的意境,《中峰三时系念》仪式是佛教教理、教义的重要载体,其仪式音乐也同样浸透着精深的佛理教义。香港中文大学曹本冶先生也认为:

信仰、仪式和音声是三合一的整体。信仰属于‘思想观念范畴;仪式属于‘行为范畴;音声则是仪式行为经行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仪式音乐,或仪式场合中使用的音乐,是仪式中音声行为的一部分,要了解仪式音乐,必须从他所处的信仰认知模式以及仪式体现行为的整体环境和意义着手。信仰(概念和认知)、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音乐)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关系,便是理解仪式音乐在其生态环境中的意义和内涵的关键,也应该是研究仪式音乐的主导理论结构模式。显然,仪式中音声的存在和它的意义,应从它的生态环境(即仪式及信仰)之中去找寻,这以探求的实质便是‘行为~思想的研究。在此,仪式的音声是仪式行为的过程和产物,信仰则是行为过程和产物的核心动力。

因此笔者认为“禅韵”,乃梵乐之清净自性的流露,梵乐是一种圣音,乃超越我们情绪范畴的清净本性,那个领域称之为“梵”,而不是代表印度的“梵”,是超凡的超越的那个领域所自然显现的。故仪式音乐的核心本质——“禅韵”,即宇宙万物之诸法实相。

一、传承诸法真义

(一)缘起性空与三时系念

在举行三时系念仪式中,如果对梵呗音乐的重要修道内涵认识不足,深妙的音声佛事也未能充分发挥其殊胜的功能,反而会成为不求甚解的佛法和熏修内涵的表面化仪式。诚如台湾慧律法师所说:

唱香赞、打木鱼、拜山,都是大乘佛法的善巧方便,但是有人把这种方便当究竟。比如唱一个炉香赞,一分钟快板也是唱,五分钟拉得很长,很庄严,也是唱炉香赞,有何两样?没有不一样。如果内在的烦恼不能解决,唱炉香赞唱一个小时,多么地庄严都没有用。倘若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能提升智慧的开发,不能升华内在的灵性,那么所有的宗教仪式统统是虚设,除了要深刻认识其仪式的精神所在,还需拥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的正知正见。为什么梵呗要唱那么慢?那是体会到佛陀慈悲的内心的感动,然后把佛陀的慈悲引入自己的清净自性就对了。如果今天的敲敲打打,不能回归到清净的自性,不能回归到智慧,升华变成一种理性,用智性来融合的圆满的解决问题,那么佛法就徒具虚设这些种种的庄严。不管赞佛偈唱得多庄严,衣服穿得多庄严,都是虚设。②

三时系念仪轨中,唱念那些寓意深远的经、咒、赞、偈、白文,都是为了使信众转迷成悟,领悟佛法的真义所在。在中峰国师偈语中提到:“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③归路,即是成佛的道路。在佛教中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学佛的方法尽管不一样,但是其方向、道路与目标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一心不乱,见性成佛。白文中的:“原夫遍十方是极乐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永嘉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是心是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皆点出空性。而“缘起性空”正是佛教精髓的思想核心,释迦牟尼佛开示“缘起性空”的理论,解释了宇宙与人生中,一切现象的根本因果,它是从迷转悟的金钥匙,从凡至圣的宝筏,离苦得乐的方向盘,也是见性成佛,证悟圆满菩提的根本所在。

《中峰三时系念》的仪式音乐,也如同其思想一般的严肃而富有哲学意味。那些梵呗的曲目、唱奏、音乐法器的运用所體现的绝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藉由不同形式的梵呗来体现佛法妙义,以音声说法来引导众生成道证果的方便法门。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后,首先宣言即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意思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但甚少人能证得正果,这是因为被无明烦恼蒙蔽了佛性。

在中峰三时系念仪式实践中,与会者应觉悟「缘起性空」的道理,在仪式音乐唱念中,修正自己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对所唱诵之仪文、赞偈的内容与内涵,须事先明了、娴熟,务必做到声合于文、文入于声,两者相得益彰、随文入观,使梵音诵唱更能达到忘形于声韵,而又不坏音韵的冥合效果。这也正是所谓“观声是空,空不碍有”的中道境界。

(二)如来藏心与唱念佛号

《三时系念》仪式,最核心之意就是籍由念佛,尽快回归清净心,证得无上智慧。以念佛的清净心应入佛号的空性,入法界的空性,于此重重无尽的境界即得现前,随举一法都能展现重重无尽就是自在、涅槃,就是成佛。故成佛就是回归清净心,当以清净心观万物的时候,万物都是净土,所以心净则国土净。故清净心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来藏心。它是万物的本体、真如,是自性,自性生万法,是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心即指万物的本体,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也是由自性、本体变现的,所以极乐净土是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在第二时法事中峰国师白文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现今说法,总不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④

“自性弥陀”就是我们的自性法身,那么与远隔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净土与阿弥陀佛有什么分别呢?只因众生有方所,有内外,有中边;佛性(如来藏心)遍虚空,无方所,无内外,无中边。十万亿的距离是心和相的距离,当“性相一如”,进入佛的境界时,时间与空间没有了。有时间、空间观念的是六道众生,六道里有时间、有空间;四圣法界以上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从理论上讲,用这个真如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修行,一刹那之间即与佛相应。但是在娑婆世界,在不清净的秽土,我们虽然懂得“如来藏”的理论,而真心(清净心、如来藏、佛性、法身)如同一个无价之宝被遗落在人们意识的深处,被重重叠叠的无明妄念所覆盖、所缠绕、所污染、所熏习。人们活在一个妄诞不真的世界,一切现象均如镜花水月一般。在这个虚幻的世界,凡夫放不下分别执着,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依然做不到不起心动念,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这个修行的过程而建立的。念佛一法,即是凭靠弥陀的“无量功德聚”,乘佛愿力成就不生不灭,大般涅槃的境界。

所以在《三时系念》仪式中,唱念佛号是最频繁出现的梵呗类别,各阶段仪程都有使用。中峰国师于不同白文中皆阐述了系念佛号之内在意涵。在各时第一阶段,中峰国师白文开示之后所呼应的主旨即为大众应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式念佛。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大乘无量寿经》云: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微风徐动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国,……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辗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⑤

此段经文描述了极乐世界的音声之美,德用之殊胜,十方世界最尊第一。极乐世界的音声之所以清净,是无生法忍在相上的体现;那至善至美的音声是清净心的流露,没有染污的观念,没有人为的虚妄分别,与整个法界的本体相融,而从本体流露出来的音声,就是最圆融无碍、清净无为的。是故佛号之音声格调应以极乐世界的梵音为基准,唱诵佛号的旋律以简洁明了的单旋律为最主要表达方式,其平和、淡雅、肃庄、中正的风格,不仅符合中国人的音乐思维与审美习惯,而且缓慢、低沉、具有穿透力的佛号音声所凝聚的气韵、律动更易与名号功德相应、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大众的声声佛号,汇入弥陀大愿海中,同时,西方净土的种种妙音,亦应和着大众的声声佛号,相即相人。心光音声,此土彼土,融为一片。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感受到含藏在名号里无切亲切的了解与慈悲,无量光寿便是无穷尽的救度,是恒无疲厌的安慰。每一句佛号,念念都是解脱,念念都是般若性空与如来藏心的妙有圆融。如来藏心清净本然,遍周法界,唱念佛号与佛号相应,就是与如来藏心相应,即入重重无尽、依正庄严、周遍圆融、互摄互容、一多相即的唯心西方极乐净土,是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名号中,体悟自性的无量光寿,每一念都充满光明与自在,每一念都展现晴空朗月,每一念都是无上深妙之禅韵。

二、结语

梵呗在《中峰三时系念》仪式中不能只视作单纯的背景音乐或者是一种歌唱,而法器更不能被视為一种单纯伴奏的乐器。仪式实践者若认识此点,已非表面地叙述梵呗的外观所能达到,因为梵呗的呈现,更是众生以此作为累积资粮的形式。从清雅的梵音中,找到人人本具的圆满佛性,唯有时时观照自心,好好积聚福德资粮,才能见得心的本来面目,认识心中珍贵的摩尼宝珠。

注释:

①《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第34册,第2页。

②《中峰三时系念佛事》,第69页,华藏净宗学会,2008。

③2000年6月,慧律法师于美国纽约的演讲论述。

④《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净宗学会出版,第30页。

⑤《佛说无量寿经》,《中华藏》,第9册,第596页。

参考文献

[1]陈杨炯.中国净土宗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曹本治.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 2006(3).

作者简介:黄凝薇(1982—),女,汉族,江西丰城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