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比较教育视野下的中俄音乐教育略谈

时间:2024-05-20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人文主义关怀及艺术修养的培养任务,是核心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门。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可以说从1949年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上至政府政策制定,下至学校的具体音乐教育实施,普遍存在着“以俄为师”的烙印。而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影响之下,为促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需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世界视野。

【关键词】音乐教育;俄罗斯;比较教育;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文化事业交流,始终是一衣带水,互相尊重的。“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音乐教育交流一定会更为紧密,在传承与培养观念下的“命运共同体”思路也更加清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的清晰。地缘上的接壤使我们接受着俄式文化的熏陶,尤以黑龙江地区为轴心,辐射整个中国;与前苏联的向心力仿效,使学校制度政策深深刻下了俄式培养体系的烙印,也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事业是相通且相互借鉴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事业应具有怎样自我形式与对未来的展望,笔者想,在这样情况之下,比较俄罗斯音乐教育的培养是有所裨益的。

俄罗斯重视音乐的传统,使俄罗斯音乐充满了符合国人的气质和风格。在格林卡的创始下,俄罗斯民族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了一席之位,其光辉和贡献甚至使欧洲大陆的民族主义音乐黯然失色。“强力集团”的卓越贡献,柴可夫斯基的创造力,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等诸多音乐家,使俄罗斯音乐在19世纪以来的光辉日益闪烁。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事业中,从马卡连柯的集体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思想,到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俄罗斯音乐传统不仅仅贯穿在学校教育之中,甚至是逐步深入到家庭教育之中,俄罗斯音乐教育事业熠熠生辉。

一、俄式建构体系与主题性音乐教育

俄罗斯音乐教育之所以具有勃勃的生机,是与其符合人类发展的音乐教育思想分不开的。在卡巴列夫斯基的努力下制定的《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一直以来就是指导俄罗斯音乐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依托他教育理论形成的音乐教育体系,也使得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俄罗斯式关怀。布赖宁曾说到:“卡巴列夫斯基在世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他创新了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思想,没有他,俄罗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也不会参与到世界音乐教育运动与发展中。”

建构主义影响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支撑,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既符合儿童发展心理状态,又切实体现了儿童在发展进步中对“自我感知”的运用。这种体系发展下的儿童,不存在“揠苗助长”的趋势,而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用切身体验来教授儿童音乐的基础技能,在学校教育中,则采用了符合儿童可能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提供切实可行的音乐活动,创设适宜的难度,参与社会音乐活动,这都是俄罗斯音乐教育形式,也是皮亚杰所推崇的教育。借鉴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创设良好且符合儿童能力范围的音乐教育活动,依托俄罗斯丰富的音乐资源,开设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的活动,所有的公民在认知能力范围之内能够欣赏到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这种文化环境的创设既是国家的支持,也是人民内心的渴望,不仅推广了本民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音乐课程的主题性,则就音乐的主题,分门别类的进行学习,以主题式原则开展教学,由浅入深,体现了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依托音乐教育手段下的主题性教育使得尊重文化、重视音乐的观念在俄罗斯逐步蔓延。

在我们审视俄罗斯音乐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观我国的音乐教育,我们会发现,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是始终向前的。

二、中式核心素养与终极关怀音乐教育

核心素养的观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为广大国家所接纳而且提出了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初步设想。核心素养也逐步成为了世界性的话题。2006年欧盟关于核心素养的议案,2013年聯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的观念,都是核心素养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例证。由此,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核心素养观念,更是以现代观念直接影响着各个国家政策的制定。早在2000年,教育部组建《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团队之时,就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各个科目和培养阶段的改革核心,笔者是伴随着这十几年课改而成长起来的,于笔者自身来说,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阶段,都可以切身感知“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对于人才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

无论国内国外,核心素养的根本观点,就是逐步地将边缘化的艺术类教育融入到核心课程之中,这也是发展素养的最基本因素。尤其是音乐艺术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意识、行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出台,更是印证了在十几年的课改历程中“核心素养”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这样贯穿于整个培养体系始终的“核心素养”观念,是国家政策方向的指导,是教师教学观念的疏导,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是教育管理部门评价标准的风向标。音乐的核心素养,是基于音乐本身应有性质,以实践教学为教学导引,集欣赏、情感、技能、思维、创造性为主要培养方面,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至关重要之处。

“核心素养”下的培养是基础,建立在终极关怀下的人文素养是目标,这样以基础立标,以升华为建的音乐教育思路,正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三、总论

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早在五六十年代对我国影响是深远的,以俄式音乐教育培养体系出来的作曲家、教育家仍然是我国音乐事业的中坚力量。但是,就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的面貌来看,我们已经具有了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思路,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之下,中俄就此研讨音乐教育的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的成功之处,是有目共睹的,“人人皆善乐”的环境之下,以建构体系为依据,主体性培养为原则的培养体系正是我们教育改革正在努力的方向。面对现代化的社会,我国实时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和终极关怀的培养理念,又是国家在千年的文明土壤中成长出来的现代化理念。

而今,面对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就“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设想和实践之下,发展和共创应就是我们今天的论题。以创作为出发点,以借鉴为学习点,以合作实绩为最新事业的创造和突破点,是当今所面临的最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郁正民.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丁嫚莉.卡巴基列夫斯基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张佳硕(1993—),男,汉族,河北北方学院学科教学(音乐)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于乔春霞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理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学法研究;通讯作者:乔春霞(197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