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本文从威尔第歌剧《弄臣》谈起,以二重唱《Si,vendetta》唱段为例,通过对剧情角色的分析,阐述其在歌剧中承上启下的戏剧性功能及审美价值。
【关键词】二重唱;戏剧;旋律;审美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Si,vendetta》是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Rigoletto)》中弄臣与吉尔达的一首经典二重唱,它的出现位置是在歌剧第二幕的结尾,常被称之为复仇二重唱。
一、作品背景与剧情
(一)创作背景
“威尔第(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他和德国的瓦格纳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歌剧《弄臣》被称为是威尔第中期三大杰作之一,它的创作时间是1850-1851年,应当时的威尼斯凤凰剧院委托而创作。威尔第最初想创作一部以大仲马的喜剧为蓝本的歌剧,但因感觉其缺乏吸引力,所以,又将目光转向了维克多雨果所著的法语戏剧《国王与弄臣》,并最终决定以该剧为蓝本撰写一部歌剧。《国王与弄臣》这部戏剧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有讽刺含义,所以,威尔第在改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审查方面的阻力。最终,威尔第克服了重重困难,《弄臣》也于1851年3月11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成功首演,随之引起轰动。
(二)歌剧剧情与角色分析
弄臣是公爵府中一个供贵族们取乐的小丑。有一天,公爵在寝宫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朝臣。在宴席中,公爵看上了西部兰诺伯爵的夫人,便开始了追求。公爵与许多朝臣的妻子都私下有染。于是,弄臣便借此嘲讽参会的大臣们,并建议公爵处死他们。在场的贵族十分生气,其中蒙特罗内伯爵因女儿曾被公爵羞辱过,所以大为恼火,当场诅咒了弄臣。
弄臣虽然是个地位低下的小丑,但却有个美丽纯洁的女儿,名叫吉尔达。吉尔达被弄臣藏在家中,在一次去教堂的过程中邂逅了公爵。公爵与吉尔达一见钟情,并骗吉尔达说自己只是一个穷小子。后来朝臣们把吉尔达悄悄地从家中掳走并献到了公爵府上(他们以为这是弄臣的情妇)。当弄臣发现后为时已晚,在与朝臣们一番糾缠后,吉尔达从公爵卧室冲出,大家才知道这是弄臣的女儿。在吉尔达一番伤感的倾诉后,外面突然又传来蒙特罗内伯爵的声音,他的诅咒又再次唱响。弄臣此时由悲伤转为愤怒,与吉尔达唱出了这首经典的复仇二重唱。
离开公爵府邸后,弄臣激愤难当,雇佣杀手准备谋杀公爵。谁知在谋杀过程中,吉尔达心有不忍,竟然愿意替公爵去赴死。公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逃过了一难,杀手最终刺伤了吉尔达,并用布袋裹住她的身体。弄臣拿到袋子后心中欢喜,以为大仇得报,谁知突然听到了公爵的歌声。满腹狐疑的他打开袋子后发现里面竟是自己奄奄一息的女儿。吉尔达临终之际,告诉父亲自己愿为那公爵牺牲,随之便悄然死去。弄臣终于崩溃,大喊道:“老头对我的诅咒已灵验”,全剧至此结束。
二、二重唱《Si,vendetta》的戏剧性功能
(一)音乐调性的转换强换了戏剧冲突
这首二重唱的出现位置是第二幕结尾,在蒙特罗内伯爵的死亡诅咒再次唱响后,弄臣与女儿吉尔达唱出了这首复仇二重唱。在这首二重唱之前,音乐情绪经历了一个转折。弄臣找到女儿吉尔达后,吉尔达向弄臣道明了事情原委,在这部分剧情中弄臣的情绪是悲伤的,紧接着窗外传来了老伯爵的诅咒之声,至此弄臣的情绪突然转变,由悲伤转入愤怒,音乐也从缓慢、伤感的旋律转为激昂的愤怒之声。
从钢琴版本的谱面我们可以看到,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弄臣演唱,以bA大调进入,钢琴织体上保持以快速的琶音进行,给人以烈火燃烧时火苗的快速跳跃感。在快速的琶音烘托下,弄臣愤怒地唱出“是的,复仇!可怕的复仇是我唯一所要!如神明掷下的雷电,你无法逃脱这致命的打击!”唱段的和声和歌词非常简洁明了,直接表达出弄臣心中的憎恨与复仇的决心。
唱段继续进行到了吉尔达的部分,音乐动机没有变,但调性转入了bD大调。突然地调性升高变化使音乐被赋予了女性的柔情,吉尔达的歌词也以对父亲的哀求为主,她希望父亲不要复仇,放过好色的公爵。此时,钢琴伴奏肢体仍是快速的琶音,但是在女高音的音色加持下,这些琶音仿佛变成了吉尔达内心的恐惧与抽泣。在吉尔达哀求的同时,弄臣也不时地在二声部唱出“不!复仇!”。同一种钢琴织体,同一种动机,在两个心情截然相反的角色的演唱下无缝契合,通过调性的变化塑造出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差别,为观众表现出了有区别但不违和的听感,同时用音乐的方式强化了戏剧冲突。
吉尔达哀求完后,在一小节的快速上行音阶的推动下,调式重新回到bA大调,男性的音乐色彩进入,伴奏织体的感觉重新变为跳跃的火苗,复仇的主题再次唱响。音乐的力度变得越来越强,最终吉尔达和父亲弄臣相继用一个高音为这首歌曲收尾,将弄臣的愤怒与吉尔达的不忍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二重唱《Si, vendetta》在剧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这首二重唱出现在第二幕的结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首二重唱之后,弄臣下定了杀死公爵的决心,剧情才得以随之继续发展。
弄臣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必然的选择,从第一幕开始,就已经暗示了公爵和吉尔达的相遇,剧情便注定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如果说宫廷中的弄臣是邪恶的、丑陋的,那么在女儿吉尔达面前的弄臣则是善良的、慈爱的。吉尔达是弄臣心中唯一的希望与善良的象征,公爵对她的占有和侮辱则彻底地激怒了弄臣。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弄臣找到吉尔达后,情绪只是沉浸在悲伤之中,但是当又一次听到了老伯爵的诅咒之后,他便转入愤怒复仇的主题。这在无形中暗示了因果报应的戏剧线索。在第一幕中,老伯爵的女儿被公爵羞辱,弄臣无情地嘲弄了老伯爵,谁知风水轮流转,弄臣的女儿居然也落入了公爵的爱情陷阱,同样惨遭羞辱,这体现的便是弄臣曾经嘲讽老伯爵的报应。我相信这也是此处出现老伯爵诅咒的原因,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弄臣的恼羞成怒,强化了他复仇的决心。
这首二重唱在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标志着剧中各个角色命运的转折点。在这之后弄臣转入复仇,吉尔达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老头的诅咒也在最后灵验。
三、二重唱《Si, vendetta》的审美价值
(一)意大利传统文化审美的体现
“十九世纪意大利浪漫歌剧在威尔第手里达到了顶峰”。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具有复兴精神的文艺作品都被限制,威尔第在这个时期的歌剧转向了以心理描写取胜的悲剧,他的创作坚持用最直白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剧情。在《弄臣》重唱方面的创作中,既保持了意大利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凸显了他自己独特的音乐風格;在追求意大利优美旋律的同时,又注重用最简洁的配器来烘托人物形象,加深人物性格的刻画,既体现了意大利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又充实了欧洲歌剧的表现内容。
(二)戏剧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统一
在威尔第的《弄臣》中,音乐与戏剧得到了高度的统一,音乐和剧情被融进了一个整体,作曲家利用旋律、速度、声部、和声来表现歌剧中的戏剧冲突,使剧情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形成一个一个的高潮。二重唱《Si,vendetta》的演唱,是在歌剧戏剧性发生转折的一幕,也是这部歌剧中戏剧性最强的一幕。威尔第用管弦乐来烘托女高音的声音,用调性的转换揭示了歌剧主人公愤怒、复仇的心情,剧中人物用声音来表现愤怒的情绪和剧情达到了有机的融合,改变了以往传统歌剧剧情与音乐相互脱节的情况,使音乐加剧了歌剧的戏剧性冲突,使歌剧的戏剧性得到空前的高涨,在保持意大利歌剧重唱传统的情况下,推动了歌剧重唱音乐的发展。
四、结语
雨果在1857年观看《弄臣》首演时,曾说过:“如果我也能在自己的话剧里让四个人同时说话,而观众也能分辨出他们的言辞和不同的感情来的话,那么我也就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了。”歌剧中的重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为歌剧的剧情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它的艺术魅力受到大家的关注,分析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二重唱《Si,vendetta》,目的也是为我们的学习实践提供养料,使我们更好地去借鉴重唱的形式,塑造出更感人的歌剧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2]高巧艳.歌剧《弄臣》重唱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
[3]Levy,Paul.Bob Dylan:Verdi and/orWagner:Two Men, Two Worlds,Two Centuries by Peter Conrad.guardian.co.uk. 13 November 2011[12 April 2011].
[4]连晖.试论莫扎特和威尔第歌剧重唱中的音乐戏剧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石佳银(1994—),男,河南新乡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