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刘 安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6)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来说,古诗词的文字晦涩、语言深奥、文章形式脱离实际生活,不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导致很多低年级段小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遗忘较快”“无法理解”的情况;创设直观的音乐情境,搭配抑扬顿挫的吟唱配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对音乐的探索热情,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古诗词中融入音乐元素,带领学生通过吟唱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能够发挥学生的音乐记忆,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开展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教学,促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音乐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吟唱、体会、感受古诗词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1]。
“诗、词、歌、赋、礼、乐”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人提升自身内在修养,体现良好文化素养的主要体现形式。自古以来,诗词与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也会通过“吟诵”的方法将自己创作的诗文表达出来。
结合201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这一文件内容,可以发现,古诗词吟唱在小学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吟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小学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带领学生反复吟唱古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字词、句子的意思,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古诗词吟唱,通过歌曲的旋律,将古诗词以富含语调变化的方法读出来,通过高低起伏的节奏,形成特有的文化韵味,体现我国古诗词的文化魅力。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为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吟唱教学,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旋律对于学生记忆的强化作用,促使学生产生音乐记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效率,激发学生对“富含旋律的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古诗词吟唱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古诗词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为其配置乐曲,学生只需要跟着乐曲反复吟唱古诗词,就很容易产生牢固的音乐记忆,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促使学生“更愿意学习古诗词”。在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情感反应与欣赏感受,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自身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古诗词的内涵,学习古诗词,品味古诗词,以此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兴趣[2]。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吟唱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逐渐养成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历与阅历,若让学生一味的品读古诗词,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若一味地开展单一的音乐赏析教学活动,则会促使小学生感到厌烦,引起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在引入音乐元素之后,教师为不同情感的古诗词配备相应情感的乐曲,学生能够在吟唱的同时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若乐曲激荡起伏,则学生会感到激动、壮阔,若乐曲如涓涓细流,则学生会感受安静、舒适,若乐曲跳脱欢快,则学生会感受到愉悦、喜悦;通过这种方式,以音乐唤醒学生的情感感知,之后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将古诗词中的词句与乐曲变化相匹配,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同旋律下的古诗的情感变化,感受到古诗词吟唱中的音乐魅力,以此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深切感受吟唱旋律中的情感内涵。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民族音乐审美意识。
现如今,古诗词吟唱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学中广为流传,教师在开展古诗词吟唱活动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吟唱教学的方法和吟唱教学的内容。方法与内容之间是具有密切联系的,吟唱内容是开展不同吟唱教学的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在吟唱教学中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吟唱内容,开展合适的吟唱教学方式,以此体现吟唱教学的应用价值,
在古诗词吟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把握“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全面考虑小学生的年龄情况、兴趣爱好、古诗词储备情况、音乐赏析素养等综合因素,适当选择古风乐曲、现代传统乐器乐曲等不同风格的乐曲作为配乐,若班级学生的基础素养水平较低,教师可以从“缓慢节奏的抒情乐曲”入手;若班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素养及音乐审美意识,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古筝曲、笛子曲目等;要尽可能避免“为了吟唱教学而吟唱”的情况,要规避一些古风古韵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曲目。此外,若教师音乐素养良好,建议音乐教师与语文教师联合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根据低年级段小学生古诗分布、低年级音乐教材内容分布情况,为古诗重新谱曲,以此降低曲目的理解难度,有效实现吟唱教学目的[3]。
一般来说,在古诗词吟唱教学中,需要将“古诗”以歌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学习歌曲的顺序学习古诗,比如先听音乐、之后看古诗词,最后将古诗词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展现给学生,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吟唱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吟唱与歌曲歌唱之间的不同,“唱”是歌曲的最终环节,是古诗词吟唱的最初环节,吟唱的重点在于学习吟唱时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引出学生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的学习感受。
在古诗词吟唱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吟唱技巧,比如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句读停顿等,若学生张弛有度、字正腔圆则能够很自然的将古诗词的情感引出来,从而开展古诗词学习,体现古诗吟唱的应用价值。在古诗词吟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不同音乐旋律下的情感内涵,从而形成对音乐韵律与旋律的理解,有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凸显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小学生是吟唱的初学者,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词、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结合附录中的《长干行》《渔歌子》等欢快的小曲子进行配乐,在学生对古诗吟唱产生一定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随着古诗难度的提高适当增加曲目的深奥程度,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古诗吟唱素养,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4]。
在小学古诗词中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活动,教师要明确小学生的兴趣点,引入一些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吟唱元素,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感知,摆脱单调、枯燥的古诗词学习氛围。相较于古典音乐,小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中国风流行乐的感知更强,接受程度更高。因此,在一开始进行古诗吟唱时,为了避免学生对古诗词吟唱产生“刻板”“深奥”“难以理解”的印象,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比较流行额度中国风乐曲,以此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吟唱兴趣,为今后开展更加规范的古诗吟唱教学奠定良好基础[5]。
在人音版一年级的《春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首古诗的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为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曲目,比如:《山水之间》,这首曲目的音乐节奏较为舒缓、恬静,比较符合《春晓》中“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情感。在实际吟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本首曲目(将歌曲中的歌词去掉,节选最符合的一段乐曲),配合字幕,让学生在听到特定段落曲目时眼前出现古诗词词句;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演示本首古诗的吟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纷纷主动参与到古诗吟唱中。
在小学古诗词中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吟唱感受,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吟唱,让学生在吟唱中体会到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词。上文提到教师通过引入现代古风音乐元素的方式为学生配乐,给学生演示古诗吟唱,这种有趣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吟唱兴趣,纷纷加入到教师演示的吟唱队伍中。除了这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吟唱感受,弱化“吟唱门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古诗词吟唱环节。
结合人音版一年级的《春晓》的古诗词吟唱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山水之间》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跟随者背景音乐的节奏“哼哼”,此时整个班级中都是“哼哼”的声音,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与趣味感知被挑起。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在“哼哼”中融入古诗词“春眠不觉晓”,从加入一句至此一直到加入全部诗词,反复不间断地带领学生吟唱,让学生自然的从“哼哼”过度到“吟唱”的环节,自然而然的参与到吟唱环节中,以此提高古诗词吟唱活动开展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在小学古诗词中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内在含义,感受民族音乐、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吟唱情况,更好关注学生在吟唱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体会。教师可以在完成初步古诗词吟唱之后,带领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创作小故事”“再现古诗词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跨中了解古诗词的全部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在创作古诗词前后的经历;之后,让班级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再现古诗词情境,便于学生在之后的古诗词吟唱中加入自己的体会,对乐曲及古诗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在人音版二年级的《草》的古诗词吟唱教学中,教师为其配置的乐曲为一首古筝曲,曲风时而激荡时而奋发。教师在提前制作好了小动画之后,将白居易十六岁时送别友人的情景模仿出来,通过“白居易”动画人物的话语、动作体现出少年人的意气风发。通过这一短动画,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十六岁的白居易”正处于一种“人生得意”的状态中,因此,哪怕是“惜别”的诗句,仍然充满了希望与憧憬,这与班级小学生每天放学期待第二天与同学见面是一样的道理与情感。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的理解,组织开展小型即兴话剧表演,将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白居易对友人“依依不舍”“满怀期待希望再次见面”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实现情境再现,加深对本首诗情感的理解,强化古诗词吟唱教学效果。
在小学古诗词中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以此发散学生思维,凸显低年级小学生在古诗吟唱中的感受,实现中华民族优秀古风古韵的传承。
结合上文的《草》古诗吟唱教学活动,小学音乐教师已经为学生配置了相应的古筝曲,同时学生通过观看小动画、结合自身体会,对本首次产生了一定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惜别’好朋友时的心情,将《草》通过你自己的旋律吟唱出来好吗?”,此时班级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对音乐与古诗词的理解较为浅薄,但是现代小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较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展“表演创造性吟唱”活动,就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之下吟唱“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即将分别,我很想再见到他”等词语。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肢体动作,以此强化学生对本首歌曲与古诗词的理解。
综上所述,古诗词吟唱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在古诗吟唱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通过感受音乐旋律,体会音乐中的艺术美感,弱化对古诗词的抵触心理,顺应音乐的引导反复吟唱古诗词,以此形成牢固的吟唱记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记忆能力;还能够感受吟唱中“抑扬顿挫”的变化,从而体会其中思想情感,帮助小学生学会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吟唱的作用,可以适当导入吟唱元素,鼓励学生主动吟唱;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强化学生的吟唱体会,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