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唯意志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源,表象世界都是意志客体化的低阶表现,理念是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艺术在审美直观中,以“自失于对象中”的主客同一方式认识着理念,尤其音乐,更是超越其他艺术类别,直接体现着意志活动,为人们掌握自在之物的本质理念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对于生命意志的自由实现有着推动作用。本文以意志、理念、艺术和音乐四个关键词为指引,力求找寻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对叔本华美学思想的艺术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意志理念;艺术;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254-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琴.意志、理念、艺术、音乐——叔本华美学思想的艺术问题探究[J].北方音乐,2020,10(19):254-256.
叔本华认为表象世界是和人(主体)的认识相关联的,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相对于我的存在而作为一个表象存在的,而意志是构成世界的另外一面,且是最内在、本质的一面,通过人这一认识主体的身体各种行为表现,意志活动被客观化地显现出来,进而被理解认识。但通过某个主体身体的个体考察方式并不能准确达到最本质的理解,理念才是“那意志在一定级别上的直接客体性,”且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直观方式带领主体直达理念,是主体认识理念的有效方式,因音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直击听者内心,超越了世间空间的束缚成为真正自由纯粹的认识主体,故,音乐成为联系意志的最佳审美方式,被叔本华提高到与意志同等显现的崇高位置。因此,意志、理念、艺术与音乐之间的相互牵连成为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笔者尝试从本文的写作中探寻由艺术到哲学的认识途径,以期进一步理解二者的循环关系。
一、意志与理念的关系陈述
叔本华将世界分为我的意志和我的表象两部分。之所以称“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因为人们周围的世界是依存于人而存在,是作为人的表象存在着的结果。世间万物只有通过人的眼睛才能被认知,通过人的手才能被感知,这些外部客观的存在是以认识者为前提。世间表象存在的意义在于我这个认识主体,是对于“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人想要认识这个世界,仅仅依靠对表象的认识是片面的,进入不到最本质、最内核的认识。人是作为这个世界的个体存在着,通过人这一主体的身体去感知,从人作为认识主体这一角度考虑,身体也是表象,与其他表象并无差别,如何理解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内在本质?唯有意志能给出答案,意志就是那作为个体的认识主体理解自身这一表象内在本质的唯一答案。
叔本华指出,进入到意志本质,需通过身体与意志的同一。人作为特殊的个体,身体对其有着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作为对于认识主体的表象而存在,另一种是作为直接认识到的意志而存在。这两种存在方式不是因果关系的连接,而是合二为一,具有同一性,即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意志客体化了的结果,是对意志活动的直观显现与认识。可以这样理解,“意志是认识身体的先验认识,身体是认识意志的后验认识。”意志处于根据律之外,是自在不受形式约束、经验影响的,客体化为不同的等级级别,这些级别再客体化为个体。在此,叔本华用“理念”来表示意志客体化的每一固定不变的级别,也就是个别表象事物的永恒形式或标准模式。
理念是意志直接的客体化,是表象世界的根本。叔本华之所以在意志和表象之间引入理念,是因为他发现意志作为最本质的存在,是不受根据律、时间空间束缚的,不可直接地观照其本质;表象世界作为客观存在,是可直接被认识了解的,这两者中间有着不可联系的鸿沟。受柏拉图理念的影响,叔本华将理念引用在意志与表象之间,以此消除二者不可联系的鸿沟,意志以理念客观表现,理念以表象世界再次显现,理念于二者之间架起一座理论桥梁,建立了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表象是意志的间接客体化这一哲学基础。
二、艺术、音乐与理念、意志的关系陈述
理念是意志的唯一直接的客体化,笔者在上一节中已讨论过二者关系。那么,理念是如何达到对意志的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如何上升到理念的考察甚至直达意志,艺术又是以何身份参与到对理念意志的认识活动中,这将是本节重点讨论的内容。
(一)直观是主体认识理念的必要条件
在认识个体事物并达到对其理念的掌握时,认识主体必须发生变化,即从个体转变为纯粹的认识主体。叔本华认为,认识本身是意志客体化的一个较高级别,是为意志服务的,但由于認识个体事物时所遵循的根据律,考察的只是表象之间的繁杂关系,并不会真正认识到事物的理念和意志。唯有认识挣脱为意志服务的这层关系,理念才可被认识。在直观中,主体忘记他的意志,脱离时间空间的束缚,作为纯粹的认识主体融入到观审对象的观照中,全部的精神意识被所观之物占满,这时,被观照着的客体不再是作为个体表象而存在,而是上升为同类的代表,即理念,是意志在此最完满的客体化。与此同时,进行观照的主体与被观照的客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主客同一。
(二)艺术审美是主体认识理念的考察方式
上述笔者已论述了直观作为认识理念的必要性,认识主体只有在直观状态中才能作为纯粹的认识主体与观照对象相互融合,以便考察意志的完满客体化。以上讨论的关照对象便是艺术,因为“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世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本质内容都在艺术中体现地淋漓尽致。可以说,艺术的目的就是传达对理念的认识。在对艺术的观照中,即艺术审美,艺术首先已将它所表达的东西从根据律、时间空间等定律中抽离出来,孤立地表现于此,尽管这一个体的东西在世间事物中属于个别,但此时在艺术上,是个体性的消除,是同类的总的代表,是时间空间中杂多事物的同一;其次,审美主体在艺术的观照中,已不是世间的个体,而是作为纯粹的观照主体,忘却自己本身的兴趣欲望,切断与世间所有表象的种种联系,是根据律之外的纯粹审美主体;最后,审美主体与客体在审美直观中主客同一,二者同时脱离时间空间束缚,相互作用,完全沉浸式地在纯粹审美观照中把握理念,这便是艺术对理念的考察方式。
(三)艺术、音乐审美是主体对抗意志的解脱方式之一
叔本华在其生命意志论中指出“就其自身来看的意志是没有认识的,只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意志即欲求,欲求即痛苦。意志本身就是对不满足的无止境欲求,对生存生命的求温饱的目的,由于意志的盲目无目的的冲动指导,欲望不会得到满足而停止,满足瞬息即逝。个体作为千百种欲求和需要的凝聚体,因此也就被这些欲望诉求缠绕一生,服役于永无止境的欲求,深陷痛苦,从而进入悲惨痛苦的人生。例如乞讨的人,今天给了他得以维系生命的东西,即暂时满足了他的欲求,但由于欲求本质上不会消退,不会因为今天的满足而放弃对下一个满足的欲求,反而因为这次的满足招来更多的不满足,为其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所以,作为个体的我们,意志在支配着我们的意识,认识是为意志所服务,不断的欲求,不断的不满足,没有持久的幸福安宁。所以,痛苦在生命本质中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基础上,叔本华提出了艺术缓解人生痛苦的解决办法。在艺术的审美直观里,审美主体摆脱了服役于意志的认识,转而依托纯粹无意志的认识成为纯粹审美主体,在“忘我”的审美直观中,脱离欲求,摆脱痛苦,获得暂时的解脱。尤其在音乐里,听者会随旋律的流动追寻内心的本质,随节奏的变化关照意志的复杂,音乐使听者忘却现世的苦痛,只是在音乐的渲染中查看对照本质,甚至无关欲求,纯粹被音乐的力量折服。
三、艺术、音乐对理念、意志的传达
“艺术的唯一源泉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它唯一的目标就是传达这一认识。”这是叔本华将艺术放于至高位置的理由。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艺术是理念的直接显现,叔本华甚至将艺术分等级来考察其对意志客体化的高低。甚至音乐是超越理念直接意志的客体化,与理念的并存,在这其中,艺术承担着重要的传达作用,叔本华是因何将艺术分级,怎样分析各门类、各级别艺术的传达意义,将是本章的重点阐述内容。
(一)艺术的不同级别对理念的认识
叔本华在对艺术各个门类具体讨论时,他把艺术分为了四个等级,最低一级的是建筑艺术,列举了建筑、园林、水利工程;比建筑艺术较高级别的是造型艺术,其中列举了雕塑、绘画;比造型艺术较高级别的是文学;最后处于第一位,也是脱离上述艺术级别,上升到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层面的是音乐。
在建筑艺术里,叔本华认为建筑更多的是展示其特有的实用功能,即使有审美价值,也是揭示意志客观化的最低阶段的思想。因为建筑所呈现给观审者的就是物质材料,例如石头建筑所展现出来的重力与刚性,倒塌或挺立便是建筑这一艺术所具有的低级别的美学意义。其传达给我们的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力量的存在,观审者所欣赏的仅仅是物质材料之间重力与固体性的相对斗争,所以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并不大,因此,也就被叔本华化为最低等级。
在造型艺术里,叔本华认为这些艺术又“展出了一个高得多的级别,”在造型艺术中,通常会运用理想的典型这一概念,将某种事物的共性通过艺术对象显现出来,以此尽可能全面完满的展现该同种对象。尤其是人像雕刻,处于造型艺术的最高级别,美的客体形象会迅速将审美主体带入直观状态中,审美主体也会迅速忘却自我的欲求,超然于一切之上,仅仅被瞬间而来的审美快感所笼罩。然而,由于动物或人的本质核心表达需要动作甚至性格的配合,在此级别上满足不了这些要求,因此,造型艺术被叔本华列为仅高于建筑艺术的级别。
在文学艺术里,叔本华认为“文艺的宗旨在于揭示理念——意志客体化的各级别,并且是以诗人心灵用以把握理念的明确性和生动性把它们传达于读者。”在文艺作品里,节奏、韵律和立足于人的特点,使审美主体在毫不注意的情境下产生不假思索的共鸣。悲剧使审美主体直面苦难、毁灭之境,展示意志与它自己的矛盾的斗争,主体在直观灾难性的状态下体会生命本质,认识意志和它自己的分裂。故,文学里的悲剧有着更真实的意义,也有着更高的地位。
对于音乐,叔本华认为音乐不应在以上艺术级别中讨论,应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将之提于最高位置,因为“音乐乃是全部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写照,犹如世界自身,犹如理念之为这种客体化和写照一样,”也就是说,其他艺术只是凭借着考察理念来认识意志,而音乐则直接越过理念,与表象世界无相关联系,直接是意志自身的写照。叔本华认为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直击观审者的内心,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容易深入人心,且在人内心中是下意识地认识,更重要的是音乐对于世界有着某种复制或平行的关系,这种关联是极其内在又无限真实的,因此音乐带给观审者的美感是强烈而准确的。
(二)音乐对意志自由的实现
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现象,也不表达具象,只是借助时间展现它自己内在的本性。音乐中的旋律、音调、节奏、速度等音乐符号,与审美主体的生活行为或内心情感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音乐实际上就是对意志的直接把握分析,对意志自由的完满展现。首先,音乐与表象世界有着平行互照关系。音乐中的和声四声部对应着现实中的表象世界。低声部好似无机自然界,次中音声部对应植物界,中音声部联系着动物界,最后高音声部对接人这一个体。叔本华依据音乐和声中四声部相互依存的关系,类比表象世界各阶级的关系,音乐和声中,低音伴随着高音,高音离不开低音的衬托,平行到表象世界,便是无机自然界作为世界的起始与人这一最高级别互相依存。其次,音乐表现着人的各类行为或情感活动。旋律中节奏的变化表明了意志的努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或快乐的不同形式。轻快变化小的快速旋律表达了人们愉快轻松的状态,是人们在追求实现欲望的道路上轻松容易的象征。而缓慢、跌宕起伏的旋律,便是印证着人们对于欲求不满,难以获得的悲伤、难过的状态。不和谐、阴暗的小调回归到明亮庄严的主调上,类比着人们意志的动荡活动,体现着意志欲望难以彻底解决、永不停歇的真实状态。最后,叔本华将音乐与哲学同高,称音乐是真正的哲学,音乐表出了人们最本质的内核,意志最内在的实质。
笔者认为,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主体进入纯粹的聆听状态,不受意志欲求的摆布,这首先是对于主体的自由实现;接着,音乐在此时的直观状态下,成为意志复杂的本质活动的代表,这是对于客体的自由实现;最后,听者与音乐主客同一,主体纯粹地把握理念,观照意志完满的客体化,这是对于意志自由的有效探寻方式。
综上,艺术、音乐所达到的纯粹意志自由仅是暂时的,是人们在苦痛人生中的一剂缓解药,是意志的相对自由。但不可否认,艺术、音乐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摆脱痛苦方式,为叔本华生命意志的解脱提供了有效途径,指引着其哲学最终的内涵走向。
参考文献
[1]叔本華,石冲白.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叔本华,韦启昌.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苏-贝霍夫斯基,刘金泉.叔本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苏宏斌.美是意志的直观显现——叔本华美学思想的现象学阐释[J].学术研究,2013(04):125-131.
作者简介:张琴(1995—),女,山西省左权县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理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