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杨佩侠
【摘要】教育工作者要挖掘所教课程的育人元素,挖掘祁太秧歌非遗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将其融入到师范大专校园中,才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高职德育下对祁太秧歌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高职;育人;祁太秧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049-02
【本文著录格式】赵慧.基于高职德育下的祁太秧歌的保护和传承[J].北方音乐,2020,06(11):49-5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又指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意识形态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立德树人则是教育之根本。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挖掘所教课程的育人元素,才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祁太秧歌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经过数百年的艺术实践和发展,从乡间地头的民间小调形成了如今的秧歌剧。祁太秧歌与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山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一直采用自办、自育和师带徒的办法,为研究祁太秧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多元文化的今天,祁太秧歌生存境况越来越复杂,要想使其长久地流传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地方师范教育的音乐专业,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重任。
一、祁太秧歌蕴含思政要素
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第四部分,明确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祁太秧歌的保护和传承精神是思政的重要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祁太秧歌出现了观众群体老龄化、流传范围逐渐缩小、缺乏记录的文字资料等种种问题。2006年,祁太秧歌被山西省政府列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祁太秧歌项目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太秧歌有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蕴含着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将这些思政要素融入到高职教育中,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发挥其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中,进行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赋予非遗文化给予的精神力量。
(二)祁太秧歌使学生受到道德熏陶,进一步立德树人
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将祁太秧歌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美的熏陶,发挥其美育价值,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增加民族文化自豪感。祁太秧歌发源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明清中后期,在民国时期达到兴盛,并一直流传至今。祁太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与印记。祁太秧歌与晋商有着密切的关系,晋商推动了祁太秧歌的兴盛,在祁太秧歌中也记载了晋商有关的进程和曲目,祁太秧歌中有浓郁的乡土特色,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唱出身边的事情、自己的感情,诙谐幽默、泥土气息浓厚、琅琅上口的风格是其发展的根本。因此,将其引入高职师范课堂中,不仅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知识的熏陶,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树立了坚定的爱国之心。
其次,增加保护、传承的责任感。祁太秧歌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作为师范大专的学生,其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未来知识的傳授者,他们了解掌握了祁太秧歌后,就能使其逐步走出传承的困境;作为青年师范大专生更应该付出努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祁太秧歌走进学校实现了祁太秧歌的育人价值,能使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提高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对于祁太秧歌的学习,老师们和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为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还给他们为传承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祁太秧歌的传承人老师,从十几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传统祁太秧歌,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练习、演唱、表演,从未中断。从这些老艺人身上学生能学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他们对职业的敬畏、爱惜都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也使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更加认可、尊重和热爱,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体现其美育价值。
二、祁太秧歌思政要素在高职的保护和传承
(一)祁太秧歌思政要素渗透进高职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祁太秧歌思政要素有效地渗透于高职教学中,更能实现祁太秧歌的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高职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切合教育内容的祁太秧歌要素。在声乐大课讲授民歌、戏曲中加入祁太秧歌的内容,通过对经典曲目的欣赏《偷南瓜》《朝阳沟》《李双双》等,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祁太秧歌的美,可以从祁太秧歌的音乐特色、声腔等进行探索与挖掘。在曲式课上,探讨祁太秧歌的曲式结构,和汉族民族音乐的曲式特色进行对比,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上,对祁太秧歌的视频进行欣赏,对其行当、舞台表演学习,共同感受艺人的表演风格、精心创造之美;在合唱课上学习《看秧歌》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祁太秧歌优美的声腔表演及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性语言。将祁太秧歌思政要素渗透进师范专业音乐教育课堂,使学生无形之中了解了祁太秧歌的美,更发挥了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
(二)祁太秧歌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实践活动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学习、巩固所学的职业技能知识,扩大了学生实践的比例,在高校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其育人的作用,进而保护传承祁太秧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将祁太秧歌思政元素与学生连接起来,更能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祁太秧歌思政元素融入学校的相关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享受了祁太秧歌的美也传播了它的美,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
在高职每周班级的班会、团会活动中融入祁太秧歌思政元素。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设计、交流,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对祁太秧歌逐渐认识,渗透了爱国精神、传承意识、民族自豪感,寓德育于活动中。可以设计以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主题团会,也可以在班会活动中进行祁太秧歌的学习、讨论、设计,在团会中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中渗透祁太秧歌。
在高职社团活动中融入祁太秧歌思政元素。高职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实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形式,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多个社团开展一系列的活動,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在艺术表演社团中将祁太秧歌结合,由学生策划、编排节目,使经典的祁太秧歌剧本融入其中,用各种表现形式展现祁太秧歌的风采。学生通过自己编排的有祁太秧歌元素的情景剧体会了祁太秧歌的独特的民族曲调、动听的唱腔,真正地走进了非遗文化。
开展祁太秧歌相关的观摩学习及交流会等,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与祁太秧歌的老艺人直接接触,感受祁太秧歌的魅力,体会其审美价值与内涵,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思政教育有效展现。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美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这些活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祁太秧歌的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师范学校,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对当地地域文化了解和认知,也体现了祁太秧歌思政元素美育价值的发挥。
三、小结
祁太秧歌走进师范大专校园,不仅体现课程思政的无形的育人功能,还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充分认识到非遗的内涵,重视非遗美育价值发现,祁太秧歌在全课程、全教师、全学生中思政元素发现与渗透,祁太秧歌融入课堂、融入实践等措施,实现了祁太秧歌的美育价值在课程思政的有效渗透。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将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高校文化中,不仅发挥了其美育价值,更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J].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赵慧.保护传承地方民歌——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课堂[J].黄河之声,2011.
[3]汪琪.基于杭州“非遗”的地方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中国德育,2008.
作者简介:赵慧(1983—),女,山西省榆次区人,硕士学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