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古诗词演唱中的倚音演唱

时间:2024-05-20

【摘要】古诗词歌曲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演唱价值。纵观历史,古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的瑰宝更是汗牛充栋。演唱古诗词歌曲更讲究气息方法,本文将从倚音作为切入点,以两首经典的歌曲为代表,由点及面,根据平时实践经验分享笔者在实际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实际演唱;倚音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087-88-02

【本文著录格式】马艺菲.探究古诗词演唱中的倚音演唱——以《武陵春》《长相知》为例[J].北方音乐,2020,06(11):87-88.

古诗词歌曲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演唱价值。纵观历史,古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的瑰宝更是汗牛充棟,我们如今的演唱的古谱大多出于以上作品。

现如今的演唱方式大体分两种:一是根据以前的乐谱、演唱方式以及配器手法,严格的按照古谱演唱,这就是古韵古声;二是借鉴传统乐谱,采用现代的发声方法和配器手法,大体上体现古代风格,这就是古韵新声,而无论是古韵古声还是古韵新声,其中的咬字、气息、倚音以及演唱手法依旧大同小异。

一、倚音简介

倚音是由单个(或多个)小音符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或后面,所形成的装饰音。倚音可以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两种。

长倚音是由一个音形成的倚音,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一般相距二度,其间用连线连接起来。长倚音的时值要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之内:如果主要音符是单纯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如果主要音符是附点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时值的三分之二。

短倚音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符所组成的倚音,根据短倚音在主要音的位置可以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根据短倚音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

短倚音在演奏时也将时值计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内,但其时值只占主要音符时值的很少一部分。

二、以《武陵春》为例讨论古韵古声中的倚音演唱技巧

(一)《武陵春》作品简介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晚年,收录于《魏氏乐谱》卷三。《魏氏乐谱》是由崇祯年代为避难东渡的宫廷乐师魏双侯四世孙魏浩所整理,其主要作用是为方便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传授于日本人。该书中明确地标注了配器乐器,管乐器为笙、笛、横箫、篥;弦乐器为小瑟、琵琶、月琴;击乐器有大鼓、小鼓、檀板、云锣等,这些均为东渡日本所带去的乐器。这些乐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也为后世研究当时的音乐留下了最好的证明。

作为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难免有着伤感之情,她的词一般分两个阶段,通常是以南北方分裂为分界点。前期的作品通常描写少女的日常生活,词调欢快明艳,表达出了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无限憧憬,代表作有《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而在南渡之后,由于国家战乱及丈夫不幸过世的双重打击,后期李清照的词深沉含蓄,难免有“伤春悲秋”之感,而《武陵春》恰恰出于这个时期。

(二)对《武陵春》进行解读

这首词的调式为D宫加变宫,双角调,从主音开始到主音结束,分为上下半阙,上半阙停止于商音。整首词旋律简单,清新淡雅。而演唱时如何加入倚音呢?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旋律走向进行添加。

如谱例1,这是这首词的开始句,在开始句中,旋律呈螺旋上升式。一般情况倚音会通常加在长音上,如谱例一中倚会加在“尽”字上,除了它是一个长音外而且还是一个四声音。这就是一个在古曲演唱时的规律所在,由于在演唱时无法表现出音的平仄,所以往往会通过加入倚音来表现出来。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一般情况下是现有的曲才有的词,这样就无法根据平仄来确定旋律走向,这样一来倚音的作用就无可或缺。在演唱中演唱者一般是根剧自己的演唱经验来确定加什么音,在谱例一中将会在“尽”前加入短倚音“7”,至于为什么加入短倚音“7”呢,这就要根据整个旋律走向说起。这一句整体来说是一个向上的趋势,而到了最后一个字才回落到了6,加入前倚音往往是不会加入比主干音低的音且一般时是加入不会超过二度音,所以这里加入7最合适。古典诗词演唱中一般情况下会加入前倚音,这样会使乐曲更有韵味。演唱古典诗词往往讲究一个意境,而加入前倚音会有一种委婉含蓄之意。当然也有加入后倚音的情况,如姜夔的《暗香》(见谱例2)。

在这首词中就多次明显在谱例上标出要演唱后倚音。这就看出了加前后倚音的规律,無论是前倚音还是后倚音,通常都是根据旋律走向而加入特定的倚音,而且一般情况下是会加入比主音高的倚音。前倚音的作用是延缓主干音的出现,使乐曲意境有委婉含蓄之意,而且前倚音不会明确的标注在乐谱之上,是要根据演唱者的经验添加;后倚音的作用是一种类似加花的手法,在特定的调式体系及乐曲风格上使用,使乐曲带有独特的风格魅力。

二、以《长相知》为例讨论古韵新声中的倚音演唱技巧

(一)《长相知》作品简介

《长相知》出自乐府诗集,由著名曲作家石夫谱曲,描写了女主公对美好爱情的宏愿、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勇气以及对“海誓山盟,情比金坚”的爱情描写。乐府是两汉时期音乐的管理机构,在乐府收集的诗歌中既有来自贵族的“阳春白雪”,也有来自民间的“下里巴人”。而这首《长相知》是一首典型的民间歌曲,开头的“上邪”一句感叹,就真实反映了民间人民的心声。

这首《长相知》的作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石夫作曲,整首作品带有昆曲的乐彩,演唱时说唱相结合,有较强的戏剧色彩。

(二)对《长相知》进行解读

古韵新声相较于古韵古声最大的不同就是曲调的现代化,由于西方大小调体系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作曲家有着革新的改变,也对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首乐曲采用的是c羽五声调式,但却有这小调的色彩,这是由于这首诗的编曲是带有昆曲的风格。昆曲的风格常常是缠绵婉转、柔美清远,这就使乐曲带有小调色彩。

而这首歌曲的倚音变化就简洁明了(谱例3)。

在整首歌曲中皆带有倚音的标示,整首歌曲不太需要演唱者的即兴发挥,更需要对原谱的明确演唱,大部分的古韵新声的作品都有明确的倚音标示。到了现代作品无论是节拍还是唱词更具有系统性,在古代的作品中往往没有过于明确的节拍束缚,有的甚至是在散拍上进行演唱,这就表明了现代的作品受到了西方音乐体系的影响,拥有更加有系统的记谱方式。除了前倚音外,本首歌曲还有与后倚音功能相似的波音,这就使整首歌曲富有变化,而且采用了昆曲的一折三叹,更能体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感叹。

到了现代歌曲体系后,记谱就更具有体系化,不光是《长相知》一首乐曲中有明显的倚音标示,在大部分现代作曲的古诗词歌曲中皆有倚音标示,不光是有倚音的标示,还有作用与后倚音作用相同的波音标示,更有一字多音、断句等演唱技巧的标示。这些标注极大地方便了演唱者,更能让演唱者唱出作曲者的想法,加之相应的钢琴伴奏,这些一同营造出了古典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

当然,现代作品中也有一些没有倚音标示的作品,这就需要演唱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来演唱。例如刘青曲的《越人歌》(谱例4)。

这首《越人歌》整篇都没有明显的倚音标示,所以演唱时就需要自行处理,处理的规律与古韵古声大径相同。如谱例4,这是越人歌的第一句,按照规律我们依旧加在长音上,这一句就会加在“流”上,且加上方音,暂缓主干音的出现,这个依音的作用就和古韵古声的感觉高精尖有着异曲同工之秒。从整个《越人歌》分析,它的旋律走向十分简单而且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依音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不光是有谱例上的变化,在后面的旋律中都有所体现。整首《越人歌》旋律优美,音域不广,使这首歌成为流行的古诗词歌曲之一。

当然还有其他的更为特殊的存在,比如说傅晶的《静夜思》。在“疑是地上霜”这句中,虽然落音在长音上,按照规律而言在这句加上变化音是最佳选择,但这一句是不能加依音的,原因就是变徵到徵一般是不加变化音,而使乐曲有不安感。这首《静夜思》是傅晶曲而且配伴奏,作为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结合了西方的作曲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的五声调式,汲取百家之长才有了这首《静夜思》。这种作曲手法在很多的中国现代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说由著名女高音演唱家陈燕演唱的《梧桐树》。同样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变徵到徵这一特殊用法就將不安、孤独以及思想故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古韵古声还是古韵新声,加入变化音的作用这有一个,就是增强歌曲的意境。演唱古典诗词歌曲往往需要的是一个意境,它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也不需要多么大的音量。作为演唱者,不妨静下心来去品读古典诗词作者想要传达的心情,去感受这其中的美。

参考文献

[1]www.musiceol.com 2016-2-4 2020/1/8.

[2]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