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对策

时间:2024-05-20

【摘要】声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表现形式,备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声乐教育也受到高校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声乐教育中,高校教师通过优化声乐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歌唱思维,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提升学生的歌唱艺术水平,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后期成长与发展提供无限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156-02

【本文著录格式】汪梅娟. 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对策 [J].北方音乐,2020,03(06):156-157.

前言

声乐演唱活动需要来自教师的科学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声乐演唱学习、练习过程正确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并在声乐表演过程灵活地将声乐演唱技能发挥出来,使声乐演唱活动具备技术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艺术性。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内容

(一)想象思维

“想象”是指人类借助自身所独有的思维形式对所感知到的客观现象作为真实、有效的反应。因此,“想象”是一种独特的感应方式,而这种感应方式不仅能够作用于当前正在发生的现象,还能够被运用到过去发生的现象中。通过对当前现象或者过去现象在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整个感知过程不与未出现的现象相接触。想象需要来自外界的刺激与支持,是一种心理过程,只有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才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全新的形象或者是结构。

在声乐教学中,想象思维为演唱者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演唱者在开展声乐演唱活动时,需要将声乐演唱作品中所出现的事物或者是情境与真实、具体的事物或者情境结合到一起,使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真实、具体的事物是情境能够在演唱者的脑海中浮现,进而为演唱者创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氛围。这个“意境氛围”不仅指的是歌曲本身所具备的基础表象,还涉及凌驾于基础表现上方的新形象。意境隶属于传统艺术范畴,起源于我国传统文化。通常情况下,艺术创作者在开展艺术作品创作活动时,将生活场景作为艺术作品的描述基础,将自身的情感意识、思维意识融入到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中,使创作内容与自身情趣合二为一,让艺术作品具备鲜活的生命力。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想要将声乐作品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良好地展现出来,就需要充分借助想象思维,在演唱过程对演唱作品拥有更好的领悟与认识,将自身融入到音乐艺术表演中,使音乐艺术内涵能够得到良好的展现与抒发。

(二)情感思维

声乐演唱活动不仅是对声乐艺术作品的表演,还是对情感的一种抒发。演唱者在开展声乐作品演唱活动时,是借助自身所具有的演唱技能对声乐艺术作品进行再现,将声乐艺术所具备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声乐演唱者在学习、练习及演唱的过程就需要具备良好的领悟能力,能够对声乐作品所具备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领悟与体验。

在声乐艺术将情感贯穿到整个创作、表演过程,使声乐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不仅由演唱技艺决定,还由演唱情感决定,如果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能够融入到声乐作品之中,同时能够让听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演唱者、听众及词曲创作者之间能够在演唱者演唱过程产生独特的共鸣,说明这是一次完美的演唱活动。声乐艺术创作者在开展声乐艺术作品创作活动时,创作者需要准确运用词汇和语言,凭借优美的旋律,将个人思想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中,进而提升声乐艺术作品的吸引力。演唱者开展声乐演唱活动时,在理解声乐艺术情感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例如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个人的经历与体验等,在演唱的过程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才能使声乐艺术作品具有发展性与创造性。

(三)创造思维

演唱者在开展声乐演唱活动时,演唱者所具备的创造能力是提升声乐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关键。演唱者只有具备创造能力,才能够将现有的声乐艺术做平为基础,在演唱的过程对声乐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演唱者演唱的过程就是根据个人理解,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声乐艺术演唱活动中,使声乐艺术演唱活动具备创造性。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声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对学生所具备的创造性能力予以关注,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主动开展二次创作活动,而不是对声乐艺术进行复制性的演唱或者是表述。模仿是学生在声乐艺术学习初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随着学生声乐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师就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声乐学习方法的转变工作,将原本的模仿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思维的方法

(一)做好声乐理念教学工作

理念教学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在开展声乐学习活动时,需要具备声乐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对声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在反复的训练中更好地巩固声乐基础能力。一是歌唱呼吸的指导。呼吸是声乐演唱过程重要内容,演唱者只有正确掌握在声乐演唱过程的换气方法,才能够找准歌唱的感觉,将每一句歌词清晰地演唱出来;二是开展换气练习。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有不少多媒体软件能够帮助学生开展换气练习活动,例如“全民K歌”“唱吧”等,这些多媒体软件能够为学生开展日常练习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实现对时间的合理利用,扩大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对声乐演唱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声乐练习活动,毕竟在声乐技能学习的初期是一个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对学生的后期学习与发展十分不利。

(二)完善课堂歌唱训练模式

在声乐教学过程离不开“气流的交互”環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做好课堂歌唱训练模式的完善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气流交换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开展训练内容,在演唱的过程中尽可能用鼻子、嘴巴以一种垂直向下的方式进行吸气,正确把握呼吸节奏,合理调整气流交互过程,通过呼吸将气流引到肺的底部,确保每一次的发声活动均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气流通畅,使吸入气流的过程下肋骨附近呈现出一种扩展状态,身体上的所有肌肉均能够与发声活动进行配合。演唱者想要在演唱的过程顺利完成以上内容,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在反复的练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演唱习惯。一个好的演唱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与此同时,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还需要积极做好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确保学生在声乐学习、练习的过程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姿势,拥有良好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学生如果演唱姿势不正确,演唱过程极易出现气息不顺畅,发出的声音不够完美,无法将声乐艺术的美感展现出来。为此,声乐教学过程,学生需要保证背部挺立,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需要保证脊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凭借腹部力量及声带力量发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想象思维、情感思维及创造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与发展性,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别着手,积极做好声乐理念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对声乐演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通过鼓励、表演等方式提升学生声乐演唱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反复的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声乐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歌唱思维,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利用想象思维、情感思维及创造思维开展声乐艺术的创造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善虎.歌唱思维品质的分析与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2019,35(3):147-151,156.

[2]梁延瑞.浅析声乐教学中科学思维养成的重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2018(09):16,18.

[3]张先仁.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巧与歌唱思维[J].齐鲁艺苑,2018(3):58-61.

[4]张海强.探讨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207.

作者简介:汪梅娟,女,汉族,硕士,正高,三亚学院,研究方向:声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