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4-05-20

【摘要】在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涌现出许多新颖有趣的教学辅助手段,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改善了教学的质量及效率。音乐课程是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有积极意义。声势律动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19-01

【本文著录格式】王瑞.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3(06):219,22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难以满足学科教育的实际需求。音乐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有效运用声势律动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声势律动概述

声势律动指的是利用肢体对音乐所产生的节奏感,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提高对音乐的节奏感和感知力,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声势律动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声势训练能认真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准确找出彼此之间的差异,进而形成多元化思维和良好的听力能力,深入感悟音乐内涵[1]。一般而言,小学生在音乐认知方面相对模糊,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而声势律动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通过对音乐节奏的聆听来舞动身体,进而自主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中,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系统学习乐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的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律动属于一种无声语言,通过音乐律动,学生的身体会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一系列动作,这种即兴表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创作热情,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如拍子变化、曲式结构变化等;(2)发展学生的反应与记忆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复习与学习能力,而小学音乐课程要求学生熟记一些乐谱,所以可将声势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模仿节奏、用节奏造句等,以此丰富教学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动作,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2];(3)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声势律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可借助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在学生平时学习中寻找其更多的行为,为声势律动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如以身体为乐器,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拍来训练节奏感,学会控制节拍。

(二)运用方法

第一,音乐节拍的感受。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采用板书、学唱、试唱的方式,相对枯燥沉闷,无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及节拍,失去学习兴致,影响音乐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效运用声势律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感知音乐节拍的特征,体会音乐的魅力及美感。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该歌曲的节拍为四四拍子,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设计一些拍手或划船的动作,引导学生以音乐的节拍为基准进行划船摆臂动作,通过声势律动和音乐的融合来感知节拍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声势律动不是单纯加入动作,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加以综合考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不同年龄展开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相符的音乐动作[3]。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难易度和过程,逐步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节奏感、感知能力,借助难易合适的声势律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音乐兴趣的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善于利用声势律动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萤火虫》为例,教师可先开展示范教学,即用手拍出三拍和两拍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唱歌,对音乐的旋律加以感受;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拍手节奏进行肢体律动,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感知不同的节奏,或者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使用乐器进行节拍的敲打,结合节拍自然而然地进行肢体律动又如讲述歌曲《粉刷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使学生放松身心;然后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易学的拍手动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致,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第三,音乐意境的创建。通常在对音乐作品学习和欣赏时,应该深刻感知与理解音乐的意境,实现意境与心境的有机融合。音乐作品不同展现的主题和内容也不同,呈现的意境也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4]。以《草原赞歌》为例,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叉腰跺脚、捻指耸肩等带有蒙古族特色的动作,通过歌曲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与文化背景加以感受,体会音乐传递的内涵及思想,提高民族意识;又如学习歌曲《采茶舞》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拍手一捻指、一拍肩一捻指等简单易学的动作,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音乐意境,使学生对采茶的辛苦与乐趣有所感知。

第四,音乐情感的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深刻体验音乐的情感,激发情感共鸣,还能引导学生有效地配合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设计具有较强节奏感与规律性的声势动作,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动作的要点,让学生能结合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提高学习效果[5]。以《红蜻蜓》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拍手加脚步、拍肩加摇摆身体、拍腿加点步等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的表现对歌曲蕴含的思想情感加以感受,并在情感引导下更好地掌握音乐节拍。采用与音乐节奏相符的声势动作,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动作的难易度与学生学习特点相符,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选用规律性且简单的声势动作,避免因动作难度较大而降低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初级阶段,小学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展开教学,善于利用声势律动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拍、激发学习兴趣、体验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机整合音乐与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敏感度,加深学生对音乐思想情感及内涵的感悟,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玮.浅述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6):173-174.

[2]王琴.律动校园,音乐绽放——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6):120-121.

[3]叶恬恬.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250.

[4]朱军光.如何利用声势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9(1):216.

[5]何周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11):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