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曾晓斌 杨全辉
【摘要】自“全民健身”提出以来,我国的健身行业发展迅速,当前健身氛围高涨。特别是健身房的发展更是迅速,其中人们对有氧操、动感单车等健身项目尤其热爱。在这些健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就是音乐,音乐在健身活动中可以促进健身效率,提高运动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不少健身活动也依赖于音乐而存在,表现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通过查阅统计相关文献资料,对健身活动中的音乐进行探讨和分析,让人们了解音乐在健身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人们在健身活动中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优化健身方法,提升人们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感与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健身活动;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43-02
【本文著录格式】曾晓斌,杨全辉.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20,03(06):243-244.
体育与音乐有着许多的共通点,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俗话说得好:“艺体是一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一些音乐来辅助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武术、慢跑、健身等。除此之外,我们各种体育赛事所用到的音乐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每届足球世界杯(FIFA)都会有一首主题曲,球队有队歌,球迷有助威歌,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常见的事,但我们通常不太会想到把音乐与体育联系起来,其实音乐在体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的健身活动中。目前,我国的健身行业发展迅速,各类健身项目琳琅满目,特别是有氧操、动感单车等团体项目深受喜爱。为什么这类项目如此火爆呢?除了其具有的减肥燃脂效果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健身项目的环境氛围。一般正常情况下,人们如要通过有氧运动以达到减肥燃脂的效果,需持续运动30分钟以上。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会使人产生枯燥感,降低其健身的体验感。所以,在有氧操和动感单车等项目中加入了具有节奏感强烈、劲爆的功能性音乐,以此减少人们的枯燥感,提高其积极情绪。因此,本文根据在健身活动中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全民健身氛围,丰富人们的健身活动。
一、音乐与体育关系
纵观体育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一直与体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音乐有提高人体兴奋性、减轻心理压力,使人精神振奋等积极的效果。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发展和提高运动技术和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是一种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而这一过程也离不开音乐。许多心理学、医学和运动训练专家对音乐与体育的研究表明,音乐具有特殊的能量,可以对人体声呐系统产生影响,使中枢神经系统和丘脑下部兴奋,从而使人体血容量加大,改善供氧能力,加强肌肉协调性,快速激活人体机能。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活动称为音乐体育,其特点是结合了音乐的文化内涵性和体育的竞赛性,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可以陶冶情操。音乐的节奏性特点与体育的动作节奏具有很相似的特征,而且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对应不同的体育项目。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跳远项目中,助跑的节奏是跳远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了运动员自身的节奏感要强,而且跳远中助跑的节奏是由慢到快的,这对运动员的动作节奏又是另一个要求了。音乐旋律在体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在锻炼者或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起作用,一段好听的或是自己喜欢听的旋律能够减轻心理压力,使人放松或是提高积极性,这不仅提高了运动前的参与性,而且在运动后的恢复阶段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不管音乐在体育中哪方面起到作用,可以说明的是其实音乐会感染体育,会把音乐中表达的精神传播到体育当中去,为体育世界增添了一份情感。
二、健身活动中音乐的特点分析
(一)节奏强烈、记忆点较强且多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中的节奏可以简单的分为(咚哒)2/4拍,是强拍和弱拍为主的一种节奏型,或是相对复杂但又在实际中常用的强弱次强拍(咚次哒次,4/4拍),诸如此类的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力度对比,使人体大脑中形成简单的节奏层次感。
健身活动中此类音乐较多出现在一些团体项目中,如有氧操、动感单车、搏击操等。此类音乐的节奏具有很强的力度对比,能使人在跟随其节奏运动时感受音乐带来的律动感。这类音乐中间会有停顿间隙出现,这对于动感单车或有氧操来说也恰到好处,因为在音乐间隙时,可以有适当的缓冲休息时间。在查阅各大知名健身俱乐部每期的有氧操与动感单车的音乐歌单并对歌曲分类统计得出,电子音乐占比最多,达到51%,这主要在于电子音乐强烈的节奏感;其次是摇滚和布鲁斯,两者总共占比27%。舞曲、Funk音乐和Hip-Hop占比较少,是因为它们节奏比较复杂,且音乐曲风不大容易接受,但在健身活动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风曲风为主,轻柔舒缓
音乐对与健身来说,主要是它的节奏和旋律起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众所周知,节奏对于在健身活动中或是体育训练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有些运动的节奏比较缓慢,就可以用一些慢拍节奏型的音乐进行伴奏。而对于运动节奏快且律动性较强,可以选用节拍在120~130次每分钟的音乐进行伴奏。因为音乐节奏能与人体脉动相结合,当音乐节奏在120~130次每分钟时,与人体脉动完美结合。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运动幅度和频率,加强运动节奏的准确性。
以中国风为主的健身音乐主要适用于传统健身项目中,如传统武术梅花桩、太极还有印度的瑜伽等。这些运动的节奏比较缓慢,就可以用一些慢拍节奏型的音乐进行伴奏。梅花樁的练习方法比较奇特,在套路中的“桩步五势”需要站桩,保持静止不动。在“行步”中又需要不断变化地移动,且动作轻巧灵活。在练习时选用一些乐器主要为古筝或扬琴的中国传统民乐为主的音乐进行伴奏,节奏可根据练习方法不同而选择。所以,在运用音乐伴奏时,应选择与武术的意境和风格相适应的音乐,可以提高武术的完成质量。
三、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
(一)在其他健身活动中考虑加入音乐元素
人体能对音乐的声响发生相对应的反应,从而接受这声响所产生的影响。运动前,机体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不管是心理状态调整或准备活动中,都会随着音乐节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不仅限于在有氧操、动感单车此类项目中,在其他项目也可以尝试加入音乐元素,增加健身活动的趣味性,优化其健身方式。如在慢跑、快走,或是某些球类项目的准备热身阶段,都是能加入音乐的,从而使其更加丰富。众所周知,慢跑是极其枯燥的健身活动,研究表明,在慢跑中若要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运动强度需要达到50%~85%VO2max或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每次慢跑持续在30~60分钟。在慢跑时听音乐不仅能消除枯燥感,还能提高运动者的积极性。
(二)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合理挑选音乐
健身运动中的人们的节奏感是在进行锻炼时不可缺少的要素,其运动节奏是人体的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动作的快慢与用力的大小伴随着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所表现出的特征。动作技术关键的三要素是速度、力量和节奏,且三者缺一不可。在健身活动中,节奏感的好坏与否不但关系到动作技术的完整性与人体的协调性,还会影响到健身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健身活动时,可根据健身项目的特点,也就是其运动节奏来挑选合适的音乐。例如慢跑适合挑选电子音乐、R&B、Hip-Hop等,这几种曲风的歌曲不仅旋律动听,且节奏中大量采用复杂的复合拍,这种拍子从听觉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强弱对比感,使大脑兴奋,或者轻快的节奏和旋律也会让人心情舒畅。
(三)提高自身音乐鉴赏能力,艺体结合发展
音乐与健身活动是相得益彰的,音乐通过自身的节奏与旋律在健身活动中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反过来,健身活动也同时需要音乐的这些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健身对于音乐的需要也促使了音乐的发展与进化。我们在进行健身活动时,每一类项目、每一种环境、每一类群体适用的音乐都会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注重音乐方面的培养,让自身具有选择适合自己运动的音乐的能力,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心理状态、情绪、情感的因素进行音乐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节奏感。节奏对于健身动作的准确性与健身效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来提升。
四、结语
当前,在我国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健身活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效率,音乐干预是一种既有实效性,又可对参与者的心理起到作用的方法,将音乐融入到健身活动中将会是一种趋势。音乐与健身活动深入结合,我们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去进行健身活动,对于培养全民的健身兴趣、提高健身的参与、丰富健身方式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三峡,体育运动领域中音乐干预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98-99
[2]李桂华.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
[3]宫佳明,孙博,杜娟.音乐与体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8):180.
[4]王新,田玲.浅谈音乐在太极健身中的作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9).
[5]范晓燕,龚斌,李明.音乐与体育运动结合之心理因素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50.
[6]王颢霖,王冬雪.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同步认知:听觉—运动交互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
[7]王冬雪.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序列匹配认知机制研究[J].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102-104.
[8]杨远成.音乐在特殊群体参与全民健身中的运用研究[J].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2017(8):204-205.
[9]刘永芳.不同节奏音乐对骑车锻炼者心境和主观用力感的影响[J].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6).
[10]羅汉.音乐伴奏对武术套路教学的研究影响[J].武昌: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2017,2(8):48-49.
作者简介:曾晓斌(1972—),男,重庆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