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时间:2024-05-20

【摘要】本文将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学专业就业难的普遍因素和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因素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该群体就业困境背后的六大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就业形势与政策、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以及高校音乐学专业各类设施建设、日常教学管理等现实情况,提出了五大解决方案。

【关键词】音乐学女大学生;就业现状;成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41-02

【本文著录格式】田婧.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6):241-24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1711125),项目主持人:田婧。

近年来,国内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这早在国内最具权威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出具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已有体现,该专业排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第二位;其后,此机构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将该专业列入2013届薪资较低的本科专业前十位,工资低于同期国内本科专业平均水平,而这种趋势一直到《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都未能改善,客观地反映了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对于该群体中人数比重较大的女大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为此,本文就该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音乐学专业就业难的普遍因素

1.学生报考的盲目性,导致学艺不精、综合素质低

音乐学专业是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实践技能,能胜任中小学、学前教育及相关机构的音乐教学工作,或者是在艺术科研单位、文艺机关团体及广播传媒从事与音乐相关的研究、管理、编辑和评论等的专业性人才。虽然该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准确,但是相当数量的高中生是由于自身文化课成绩低于其他专业录取成绩,才把报考该专业当成一条上大学的捷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考生将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相混淆,认为都是音乐类专业,只要擅长演唱或演奏技能就行。上述学生一旦达到了升学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每当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到挫折,发现梦想与现实相距甚远,就会对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就业感到迷茫。久而久之,他们无法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课程,也不能勤奋苦练专业技能,更不会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最后即使勉强毕业,在应聘时也会由于专业水平差、综合素质低和欠缺实践经验而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上述现象绝不是个案,而是现今各大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现状的缩影。

2.高校扩招的非理性,导致各类设施与教学管理的落后

自1999年全国高校首次扩招至今,艺术类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考试日渐火爆,而许多普通高校为增加专业设置,纷纷开设音乐学专业,加入到艺考扩招的洪流中。这种无计划性求广、求大的高速行为背后,是音乐学专业各类设施与管理的落后。首先,基础设施不达标。高校有限的资金和场地,却要满足不断增加的新专业,尤其像音乐学专业这样需要琴房、排练室、音乐厅等大量占地的专业,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拼凑、拼借校内的其他土地资源;其次,配套设备不完善。一方面,各类乐器、音响设备、录音设备、教学设备等,欠缺大量的资金购买及维修;另一方面,上述设备的使用场地不能固定,则设备无法存放;最后,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本应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加教学、教辅及管理人员,某些高校却由于各种原因迟迟不能引进新人,使原有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失衡

传统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就业环境,原来与音乐相关的岗位出现人力资源数量的相对饱和,而新兴音乐行业及岗位的人力资源数量却相对匮乏,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失衡。音乐学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并非完全是总量过剩的难题,而是由于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带来的一个结构性难题。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不是以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而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同类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实际,缺乏创新,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毕业生面对的却是不同层次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传统职位供过于求,新职位供不应求的供求失衡状态。

(二)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因素

1.同专业性别比例失调,女毕业生供过于求

在音乐学专业中,女生人数占有绝对优势由来已久,但是,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却导致女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过于求,加剧了其就业时的竞争压力。虽然在该专业范围内男女生的表现各有所长,然而人数上的差异造成女生在校不如男生受关注和重视,这种待遇差别更是体现在就业方面,即使是女生成绩中的佼佼者在同等条件下也会被男生轻易取代。

2.生理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弱势

女性的生理特征及生育需要,对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变相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女大学生而言,更偏重于感性思维模式,在面对日常教学、管理等对理性思维需求较高的工作时,适应时间相对延长;另一方面,敏感度高会增加自身情绪压力,面对困境时心态的调整期较长,效率也相对降低。

3.职业定位期望值过高,选择面窄

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在职业定位上偏向于选择机关或有事业编制的教育行业,因为这些部门相对稳定性高、环境佳、薪资待遇优,但是这些单位门槛高且趋于饱和。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狭窄的选择层面,不能准确评估自身价值和行业需求,缺乏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就会造成该专业女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就业或长期处于待业状态。

二、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建议以下解决方案:

(一)推动和落实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政府积极推行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女性的生育保障制度,力求将女性生育的自然成本社会化;进一步完善男性休产假的社会福利制度,淡化由社会制度所带来的就业性别差异,促进平等就业。

(二)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机制

高校应该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决定校内是否有条件开设音乐学专业;已经开设的音乐学专业,应提前作出具体的招生计划。同时,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本科第二、三批院校由科研型向应用型逐渐过渡”的改革方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就业观念。

(三)加快各类设施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音乐学专业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入,完善教学场地等基础设施和各项与专业相关的配套设备,满足校内学生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坚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人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科、学历、职称和年龄等结构,建立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师资团队。

(四)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现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是面向所有大学生进行的就业普及教育,还未能与专业相联系。以音乐学专业为例,该专业目前的主要方向是服务于中小学、学前教育及相关机构的音乐教学工作,但除此之外,像报刊杂志社、广播电台、影视单位、音像出版单位及网络等各类媒体也需要音乐编辑。随着音乐市场化的高度发展,一个新的职业叫做“音乐产业管理”悄然兴起,它主要是针对音乐领域的经营管理工作,例如音乐经纪人、策划人、节目制作人等。本方向的学生不但要学习音乐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兼修经济管理类的基础知识。这也是目前音乐学专业拓宽就业渠道以来,一次面向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所作出的最具前瞻性的尝试。针对以上的多重选择,应该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相关职业规划。

(五)增强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就业及维权意识

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来说,除了在学业上的优势以外,还应该增强自身身心、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树立就业意识。“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仍有残余,尤其是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是成为女大学生逃避就业的一种理由。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女大学生,也存在被灌输学才艺是为了能找个更好的婚姻归宿等思想。因此,该专业女大学生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就业意识,调整好心态,就像学习专业技能那样,从眼前做起,不畏艰苦,坚持自己对音乐事业最初的热爱。在就业过程中倘若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该专业的女生也应该学会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

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这不仅是音乐学专业自身的问题,还与当今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紧密相连。政府推动和落实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是解决国内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音乐学本科专业完成由科研型向应用型过渡和转变的任务,可以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音乐学专业女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及综合素质上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提早拟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要发扬学习专业技能时不畏艰苦、戒骄戒躁的精神,从眼前做起,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且勇于维护自己从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岳雷.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与教改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1-172.

[2] 岳昌君. 高等教育与就业的性别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74-81.

[3] 李艳红,刘雪松.河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17):101-102.

[4] 刘娅.云南大商学院音乐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思考[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5] 李文正.高师音乐专业大一学生学习状况及就业规划调研分析——以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233-236.

[6] 陈婧.高校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出路探究[J].高教与成才研究,2015,(10):32-33.

作者简介:田婧,女,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