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本文以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分期相关内容的探讨,从历史的地域性发展角度就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本研究从理论层面为人们了解我国现代音乐发展进程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国;现代;历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05-01
【本文著录格式】姜寅秋.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探究[J].北方音乐,2020,02(04):5,13.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属于我国特有的音乐文化素养,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人类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学发展状况,是研究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在中西方音乐文化思想不断碰撞的影响下,基于当时社会政治斗争、革命工作的现实需要,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大家,并在其作用下创作出了许许多多极具历史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可以说,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我国民族音乐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音乐创作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一、我国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分期
作为我国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对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不仅仅能够反映我国各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状况,更能够透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来反映当时社会多样的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对历史进行阶段性的划分,以此来实现对某一特定时段历史情况的宏观掌控。就中国音乐史的阶段划分来讲较为复杂且特殊,这一点从我国现代教育教材音乐历史性内容的介绍可以探知一二。在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汪毓和所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将近代音乐史划分为1884-1919年;将现代音乐史划分为1919-1949年。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音乐史学界对于近现代音乐史的划分一直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和变革。2002年,居其宏著有《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其中抛开了历史分期模糊对音乐史研究的影响,直接以断代史的方式对我国现代音乐史进行呈现,可谓是剑走偏锋。2005年,汪毓和编写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其中将近代音乐史定格在1840-1949年,现代音乐史定格为1949-2000年。并且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音乐史发展进程不尽相同,且受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影响,又出现了国民政府、革命区、香港、台湾等以国家和不同政区为限制音乐历史研究。因此,总的来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问题一直较为混乱,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明确的划分界限。
在这里我们对于我国现代音乐史发展进程的研究,也就不再拘泥于确切的时间限制,只是以清朝封建统治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时期为三个主要的划分阶段,将我国由封建统治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定位为我国现代音乐史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
受“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陆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政权区域,不同政权区域受本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上也呈现出了多样的色彩。
(一)沦陷区
1.政治背景
在抗战胜利之前,我国沿海地区受日本侵略者的控制和影响,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沦陷区,即伪满洲政府、华北临时政府和汪伪政权。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沦陷区的音乐创作主要以俄裔及日裔音乐家为主干力量。汪文也为台湾人,师承日籍音乐家山田耕笮,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受当时社会特殊历史、政治背景影响,其最初在沦陷区以“日本的台湾”作曲家存在于乐坛,在管弦乐、交响乐、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钢琴曲、室内乐、宗教音乐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音乐艺术造诣,作品有《台湾舞曲》《在台湾高山地带》《北京点点》《孔庙大晟乐章》。虽然其早期音乐创作主要在沦陷区,但其作品也在吸收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表达了对我国美好山河、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在20世纪30年代,其更是亲身投入到了中国愈演愈热的抗日救亡运动队伍当中,并于1936年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如《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青年进行曲》等。
3.音乐创作风格
在沦陷区,我国爱国人士的抗日斗争逐渐由地上转为地下,由于报刊、广播等各种合法阵地均被日伪政府所把控,因此,在沦陷区围绕抗日救亡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在日伪政府的改建下,沦陷区的音乐表演、创作、教育开始主要服务于中日满勤善于、大东亚和平共荣圈等各类反动侵略方针,为对沦陷区的人民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形成麻痹作用,也进行了频繁的非政治性音乐歌舞活动。
(二)国统区
1.政治背景
1938年,随着武汉失手,受当时抗日战争激烈化的影响,国共两党出于共同抗战的愿望,开始进行国共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为主的区域内推行的统治,称之为国统区。
2.代表人物及作品
在歌曲创作方面:国统区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揭露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而进行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韵味。代表作有《五块钱》《古怪歌》《茶馆小调》《你这个坏东西》,同时也有少数以抒情为主的歌曲类音乐,如刘雪庵创作的《红豆词》、赵元任创作的《老天爷》。在器乐音乐的创作方面,有丁善德的钢琴音乐、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谭小麟的室内乐创作。
(三)根据地及解放区
1.政治背景
根据地及解放区,主要指以华北、华中、陕甘宁边区为主的敌后抗日民族根据地所在区域,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在音乐的理论研究、演出、创作、教育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成就。为促进根据地的文艺发展,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展了文艺整风运动,1943年开展了“新秧歌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解放区的音乐创作工作,使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更加深入群众和生活实际。
2.代表人物及作品
贺绿汀的独唱《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电影歌曲《游击队歌》《天涯歌女》《上战场》;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黄河大合唱》;马克创作的《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安波的表演唱《兄妹开荒》《拥军花鼓》;郑律成创作的《新四军进行曲》《延水谣》《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哥》。
3.创作风格
解放区的现代音乐创作主要是以音乐为载体,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群众复杂的阶级斗争生活,借助音乐的艺术表达形式创造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以音乐为武器的战斗传统。在取材、创作、主题等方面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表达了鲜明的反封建、反帝、抗日、救亡、爱国的革命思想,包含了交响乐、歌剧、大合唱、抒情独唱曲、群众歌曲、儿童歌曲等多种音乐创作形式。
参考文献
[1]郑锦扬.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四种重要视野[J].中国音乐,2019(4):67-78.
[2]杨乐.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3):6-7.
[3]王哲昕,陈乃良.对音乐史研究的回顾与音乐史历史分期解读[J].北方音乐,2017,37(24):3,6.
作者简介:姜寅秋(199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2017级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音樂教学、音乐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