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义利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 要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或多或少出现义利观的價值偏差。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渠道和高校媒体监管与引导三维来探析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 义利观 大学生 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李亚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52

义,即道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高尚行为准则。利,即利益,从狭义上讲,是与“义”相对应的个人私利。所谓“义利观”,就是对“义”与“利”的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市场经济是大学生义利观形成的重要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造成了大学生义利观的迷茫与困惑,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至关重要。

一、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审视

(一)大学生日趋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不再局限于国内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影响,更加喜欢西方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由此以往,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本位,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在义利判断与选择上更加重视功利与实用。具体来说:在学习上,对比热爱学术、苦心钻研的严谨态度,当代大学生更表现为急于求成,应付了事;在入党动机上,对比共产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入党作为就业的政治筹码;在职业选择上,对比建国初期青年上山下乡的贡献精神,当代大学生更愿意以拓宽视野、提高生活质量为由选择在发达城市就业;在婚姻观念上,对比爱如深海、情比金坚的爱情观,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向现实妥协。正义、道义、情义等在功利面前似乎稍逊一筹。

(二) 大学生在义利观问题上存在困惑

传统文化中,以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义”的重要性。如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等。重义轻利始终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义利观。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总体上认同“见义思利”的思想。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改革开放前的普遍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贫富差距加大,人们的攀比心理驱使逐利行为日益频繁。社会现实中趋利现象屡有发生,大学生“重义轻利”理论认知与社会趋利现象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对义利关系的思想困惑。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中徘徊,道德认知上倾向于“义重于利”,但西方个人主义又契合自我内心需求,在义利判断上充满困惑,在行为选择上飘忽不定。如:他们在思想认知上“重义轻利”,但遇到实际情况时,行为选择可能与思想认知出现明显背离,可能更倾向于“见利忘义”。

(三)大学生义利观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思想的熏陶,难免会受到西方利己主义的影响。如西方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潮屡见不鲜。大学生原有的传统价值理念无法完全彰显引导作用,新的思想观念初步形成,再加上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多元,价值选择多样,评价标准不一,都使大学生在义利价值判断上多元不一。

二、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义利观困惑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不成熟是重利思想有机可乘的主观因素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虽在求学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义利观的教育影响,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尚未形成可以对行为选择提供正确指导的成熟的、稳定的义利观。处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媒体依赖程度高,再加上人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下总是以利益多少来定位个人价值,对于着力想表现自身价值的大学生,名牌成为他们标榜自身价值的具体内容,虽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但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义”稍显逊色。

(二) 高校义利观教育成效不足是大学生义利困惑的客观原因

高校设有道德教育课程但并未能对大学生的义利观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如高校设有“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公共课,但大多以成绩量化,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可通过考试量化,但道德行为无法量化,因此,课程评价只停留在考试层面。在目标设定方面,高校更加重视理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义利观目标;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宏观理论和实用性知识,虽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只是解读其表层含义,面对多元价值观带来的大学生义利观困惑缺乏必要的引导;在方式方法上,以单一的说教为主要形式,脱离学生的思想预期,难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义利观思想困惑;在评价体系上,高校多以学习成绩作为奖学金的评价标准,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无法量化而被评价体系忽略。

(三) 市场经济下媒介多元化是大学生义利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

市场经济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可见,微信、微博等自下而上的自媒体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不仅可以自由快捷地获取知识,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然而,高校并非一方净土,他们在接受浩瀚知识的同时,也难免受负面信息的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不具备稳固的价值判断,任何接收到的消息都可能对他们的义利观造成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压制人们的思想与个性,西方资本主义功利观念在媒介多元化背景下有了可乘之机。潘多拉的盒子一经开启,就迎合了大学生的内心诉求,部分学生物欲膨胀,从而形成重利思想。

三、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的路径探析

(一) 强化义利观理论教育是抵制重利思想的有力武器

引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首先要明确何为正确的义利观?正确义利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主流义利思想提倡“义重于利”,虽重视人的精神道德和个人行为规范,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他们看不到二者的统一,将义利关系对立起来,否定和排斥个人利益,压抑人的个性与需求。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主流思想虽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容易出现道德滑坡现象。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对义利关系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经济理论专著中无时不刻体现人文关怀。马克思以辩证的思想对待义利观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严厉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掠夺劳动人民剩余价值的罪恶行为,痛恨资产阶级在损害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而获取自身利益,体现了“义重于利”的思想。另一方面,马克思承认物质的重要性,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没有经济基础的“利”,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义”就失去了根基,这体现了“利不可去”的思想。“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 ,实际上实现了义与利的有机统一。

在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上,2013年3月29日,***总书记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了“正确义利观”这一概念,指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总书记以正确的义利观对待国际关系,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这种正确的义利观虽针对国际关系与对外交往,但这也是对市场经济下义利关系的本质把握,蕴含着“见利思义”、义利适度的科学内涵。

中小学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多以识记为主,无法深刻理解义与利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大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想特征都具备了接受道德理论教育的条件。高校可适当增加道德理论教学课程,使大学生能够从历史背景、理论原理上深层次地理解何为正确的义利观。若大学生能够从“之所以然”层面来理解正确的义利观,那么学生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就能将“理想义”转化为“现实义”,不再“见利忘义”,而是“见利思义”。

(二) 改进教育体系是化解义利思想困惑的有效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虽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这些先进的思想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校在教学内容上高深莫测,在教学方式上单一枯燥,对解决学生实际面临的义利观问题成效不足。因此,改进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在目标设定方面,高校在重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完成的同时,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以义利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化解义利困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在方式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将新时代背景下具体的义利选择情景剧引入课堂,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在评价体系上,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将不可量化的义利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纳入评价体系。

不仅如此,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义利观教育信息意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要熟悉自媒体流行话语,实现与大学生的无障碍交流,更易于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 加强媒体监管力度是引导大学生主流义利观的科学做法

***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 高校应建立媒体舆论监管机制,实时跟踪微博、微信等媒体消息,对具有严重功利主义倾向的消息进行过滤、清除,将这些消息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义利观教育。“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 高校可搭建优秀的校园媒体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主题新颖的新媒体公众号,客观及时地回应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误区,提高高校义利观教育的趣味性与感染性。

总之,正确的义利观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紧密联系大学生的义利思想发展状况,遵循义利观理论教育、情感内化、实践外化的规律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义与利、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使大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真正做到无论思想认知上还是行为选择上都坚持新时代正确的义利观。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

***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1月25日.

参考文献:

[1]张青卫,韩兴武.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哲学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36(1):1-7.

[2]曹锦秀,叶飞霞.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成因及消解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66-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