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 盛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3)
民族的心理素质,从表面上看是抽象的,但都属于现实的文化生活之中。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蒙古族,辽阔的草原,养成了他们强悍的体魄自然,历史等原因又塑造了她们豪爽阔达的秉性;我国朝鲜族过老人节,节日以尊重老人为目的,这反映了尊重长者的民族心理素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水族形成了不尽统一的节日其中“借端”和“过卯”两个节日的规模和影响最大,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水族发展的历史文化遗迹。
“端节”和“卯节”是水族主要的节日活动,“端节”和“卯节”是水族大规模走亲访友、娱乐和社交活动;也是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两大节日都反映血缘纽带关系在水族社会生活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水族中存在着“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划分。在过端节先后分为七批过节;而在过卯节则分为四批过节。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无论端节还是卯节都明确规定。节日的批次是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体现的是民族礼俗中的长幼尊卑的民族心理。
相传:“拱登”是古代水族的祖宗,他有两个儿子,分散到不同的地区去居住、劳动。大哥住在上边的内外套(称作套头),弟弟住在下边的九阡。他们经过辛勤劳作,都获得了好的收成。农忙结束后,便按照原来的约定,来到祖公处团聚,共同庆贺。但是,因为大家分散居住在各地,相距遥远,如此聚集庆贺,极不方便。经商定,居住在上边套头的兄长过端节,而住在下边九阡的过卯节。这就形成了一部分水族过端节,一部分水族过卯节的区别。便于兄弟之间相互走动,了解彼此的生活。因此决定用抓鱼的方法分批过节,以抓鱼的数量排列过节的先后批次。老大抓鱼最多,于是第一批过端节,以下又按抓鱼多少,排定了二、三、四批过节的顺序。都匀市“王司区”一带水族中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长房(老大)先过第一批端节,二、三、四房过的二、三、四批过卯节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同分批过端节相类似的传说。一般说来,各地的水族都是同姓(同宗)过节,同姓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同一批过节,并且规定,同一批过节的人们,是不能“开亲通婚”,即使相隔十里甚至上百里也不可以通婚。这就是“同姓(同宗)过节,同节不婚”的传统规定。
过“端节”和“卯节”的水族是由两个不同的氏族发展而来的,“同姓(同宗)过节,同节不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两个节日的不同批次,又体现了以血缘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的组合特点。“端节”和“卯节”表明水族社会曾经历过血缘家庭的历史阶段,“同节不婚”是民族正确发展的前远认知,体现盼望民族人丁兴旺的民族心理。
“端节”和“卯节”,两大节日都有 “对歌”的活动,而且是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是 “卯节”的“对歌”,白天以在卯坡上自由进行为主,晚上是在寨子里的若干歌堂,男女若干分坐堂(男)和房间里(女)集体进行;端节的对歌一般是在村寨或家里进行。另外,“卯坡”只限于未婚的男女青年参加的对歌活动。于是,也成为他们谈情说爱和互相择偶的良机,他们无所顾忌,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这样,节日的对歌活动,展现了水族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文化遗迹。
水族居住分散,交通又极不方便,加以平时忙于生产劳动,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机会较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自身的发展。于是水族先民变创造了对歌的活动形式。为人们提供了进行娱乐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后生们提供了相互接触和了解的便利条件。这是一项非常必要而恰当的措施,是青年男女接触、选择伴侣的社交机会。“端节”和“卯节”的对歌活动,在水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并且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歌”还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民歌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使节日文化艺术的瑰宝更加绚丽多彩。
歌所反应的内容,表达了一定的情感。他不仅抒发感情,而且能消除疲劳、痛苦从中得到快感,达到心理的平衡,使身体和情感都得到满足。水族存在着地理、历史等诸多原因,水族村寨长期存在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空间内。生活单调乏味,节日是季节性,群体性的,是一个农忙后的短暂休息。这时唱歌,给枯燥、平淡的生活带来乐趣,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是一种心理调节。而且歌唱为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满足提供了公平、合法的情绪环境,所以歌与节结下了不解之缘。
歌之所以能在节日中占一席之地还有一个原因,即社会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无文字阶段人们以歌代言、以个传情、以歌记事,成为传统重要的事件、人物、生产技能、道德观念、社会风俗等途径,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被赋予了某种功能,成为一种聚合人群、互相交际、传播知识的手段。
对于水族的少数民族来讲,歌的交际功能是很突出的,交际歌占有相当的比重。广大未婚青年在节日里唱的情歌,其功能尤为显著。至于 “拦路歌”、 “盘歌”都是青年社交的一种手段。 再如“酒歌”活跃了气氛,传递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以及表达了客人对主人盛情款待的谢意,同时增进双方的友谊。
“端节”和“卯节”节日活动,固然有它的迷信色彩,但也必须继承。在整个节日活动中,迷信色彩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而两大节日在整个水族历史发展中所起的社会维系作用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如何对待民族节日的问题上,尽管曾经有人试图以人为强制手段取消水族的两大节日,但始终无法做到。
水族人民过“端节”和“卯节”的热情更加高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五年参加九阡 “卯坡”的人数,每年都达到八千至一万人之多,其中有不少人是乘坐私人包租的汽车前往“卯坡”的。其他地区的 “卯坡和端场”也出现了同样空前规模热烈场面。充分显示了水族人民对民族传统节日的炙热感情,反映了民族固有的心理素质,也反映了“对歌”文化对民族维系的力量。
水族音乐文化需要在今天的时代里给予鲜活的生命力,注入新的时代性,让其能继续发展。开发 “对歌”的民族力量,因为这样的音乐文化发展和被认可使水族人民的社会存在感加强,水族民族的社会存在价值得到提升,增加民族自豪感。这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动力,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协和。更加能促进民族之间维系力。发展水族音乐文化,不再只是一个音乐文化发展的问题,而更是一个社会发展增加社会维系力的问题。
提升水族青年对自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励本民族青年对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继承、发展的图强精神。
[1]张胜冰,肖青.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哲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张盛.当代语境下贵州水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意义[J].大众文艺,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