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和运用方式对其风格的影响

时间:2024-05-20

【摘要】美声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浪潮逐渐传入了我国,受到我国文化传统与演唱习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演唱风格的变化。本文着重就当前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喉腔状态的运用方式对于美声唱法风格的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以期能够促进美声唱法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美声唱法;喉腔状态;运用方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后经传教士的传播进入中国,由于美声唱法本身具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在我国的演唱文艺事业的发展中也开始逐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声唱法对于歌唱者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美声歌曲,要求歌唱者必须要有少则五年,多则十数年的演唱功底才能够完美演绎。在美声唱法的训练与教学中,通过喉腔状态的调整进行声音与气息的调控是必修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为了了解当前喉腔状态在美声唱法中的应用与影响,就必须先来了解当前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美聲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并于法国发展壮大。在美声最初形成的时候,当时的欧洲还在大兴歌舞剧,通过歌舞剧中的歌唱艺术形式逐渐演化出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的曲调优美,声音圆润富有穿透力,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有强大的临场表现力与震撼力,通过美声演唱,演唱者不但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声音的把控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气息,以此来提升演唱的整体效果。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歌唱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期美声在全球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歌唱艺术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吉利、帕瓦罗蒂以及卡拉斯等等。尽管这些高水平的歌唱艺术家来自于不同的国度,其演唱的风格与歌词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其表现的音乐内涵与灵魂实质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声演唱工作者。在清朝的末期,经由大量西洋音乐的传入,美声演唱唱法逐渐进入我国,并且结合我国本土的传统演唱艺术特点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充以及形式上的丰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当前美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歌唱艺术形式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甚至从事美声演唱事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声乐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二、美声唱法艺术风格和声音特点

与西方的理性思维十分类似,由于美声起源于西方世界,其实际演唱方式与艺术风格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美声唱法的歌唱手段与声音特点是在充分研究人体的生理结构,建立科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的,美声演唱者通过训练自己声带、气息,以实现高水平、高精度的对声音的音质、强度音色甚至共鸣腔都进行了控制,以此来表现出协调且富有变化的演唱效果。作为一种较为专业的演唱艺术形式,美声的训练与学习往往要比其他的声乐难度更大,一方面美声对于气息的要求较高,要求演唱者要声区统一、音阶均匀,同时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气息饱满、音调准确。另一方面是美声本身具有很强的共鸣特性,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气息的调控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演唱者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现力与渲染力,以此来提升美声演唱效果,获得更加良好的观赏体验。人们在研究美声唱法的同时也是在研究音乐美学,探究美学价值,提升人们对于歌声的控制与鉴赏能力。

三、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与运用方式

(一)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与呼吸的关系

具有一定声乐基础的人都知道,呼吸是任何声乐歌唱形式的基础,而气息是歌唱的原始动力。一个演唱者对于呼吸方法的掌握水平往往就决定了他在歌曲演唱方面的造诣。美声演唱,更加要注重对于气息的调控与精准把控,甚至有些人将美声演唱形式称之为“声学中的高等数学”,可见其周密性特质。特别针对美声的初学者,我们往往会要求他们先学会打开喉咙,甚至通过深呼吸方式来提升气息的支持力度,获得较为灵活的呼吸控制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训练者掌握好自己的喉腔状态,通过调整呼吸器官的腔体大小,来实现呼吸道的扩展,以此来为气息提供充足的通道,为演唱者提供充足的气息,而充足的气息不但能够为演唱者的演唱提供充足的原始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音量与音质,对于拓宽演唱者的演唱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美聲唱法的喉腔状态与发声的关系

首先,根据声带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声带在喉腔之中,而喉腔的任何运动都会对声带产生影响,而通过声带的闭合又可以影响到气息的作用,从而对声带产生一定的压力。可见,喉腔对于美声唱法的发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美声教学与演唱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打开喉腔的演唱方法,这样的演唱方法一方面建立在基本生理解剖学的基础之上,另一个方面也是建立在充足的实际歌唱表演经验的基础上的。通过打开喉腔,演唱者可以获得更加流畅的气息,从而提高混声歌唱的效果,而混声歌唱是美声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美声的共鸣效果以及音质效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通过打开喉咙,演唱者才能够获得松弛流畅的音色,从而提升歌曲的质感,促进美声演唱的整体效果。

(三)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与共鸣的关系

共鸣是美声演唱区别于其他演唱形式的重要特质,也是在一些没有麦克风的场合,美声演唱者能凭借一己之力达到震撼全场的演唱效果的主要原因。而掌握混声共鸣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喉腔内部的空间与共鸣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由于人的喉咙部分可以视为共鸣管,上部连接着鼻腔,下部连接着胸腔,如果能够调整好这个部位的开闭,就能够形成一个混声共鸣区域,从而让美声演唱获得一种高质量的混声共鸣,可以给观众带来震撼人心的临场表演效果。

(四)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与位置的关系

要想了解美声唱法中喉腔状态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弄清楚声音在美声演唱中是如何传播的。在美声演唱中,声音总是从声带发出后,先经过喉腔以及喉口,然后再穿过鼻腔到达头腔,由于这个过程中呼气的压力控制主要集中在喉腔,所以喉腔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声音的振动频率与幅度。在声波传输过程中,碰到咽壁往往会出现反射,而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定理,降低反射角可以使共鸣的位置提升,从而提高整体演唱效果,起到调整共鸣,丰富美声音色的作用。

(五)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与吐字咬字之间的关系

与器乐演奏不同,在声乐演唱中除了控制气息与声带的振动,同时还要注意吐字和咬字的问题。我国的美声唱法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这与平常说话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由于美声演唱中要求演唱者对于每个字的处理都要注入感情,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准确是不够的,更要让观众在听懂歌词的基础上展现出人声的音量与音色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提升美声演唱的艺术表现力。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实际上美声演唱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咬字与吐字的体系,通过母音在喉腔上打开的方式来提升音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对母音进行“圆化”处理,从而做到在共鸣的前提下形成吐字,最终达到“字正腔圆”的吐字效果,增加了美声演唱的严谨性,提升了整体演出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美声的发展不单单是音乐事业的发展结果,更是生理学、物理学甚至语言学和生理学等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声乐艺术形式,美声的训练离不开喉腔状态的调整训练,通过调整喉咙的状态,美声演唱者不但能够提升演唱的效果,更是拓宽了美声演唱的范围,提高了对于发声的调控水平,保证了声音的效果,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声唱法的音乐特征审美要求,促进了我国现代声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霞.喉腔状态和运用方式对唱法风格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03.

[2]郭昭彤.美声女中音的声种特点与生理条件、嗓音使用状况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6.

[3]樊霞.美声唱法的喉腔状态和运用方式对其风格的影响[J].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3):131-133.

作者简介:刘会轻(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