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舞蹈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探究

时间:2024-05-20

单 玮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小学舞蹈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探究

单 玮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小学舞蹈教学作为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方法作为教学实施的关键,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与完成的重要举措。将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是新时期小学舞蹈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小学舞蹈教学方法与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供参考。

小学舞蹈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引言

小学舞蹈课程的设置,是推动小学素质教育深化发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应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现艺术课程教学的整合发展。从而培养小学生舞蹈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艺术与审美能力。

一、小学舞蹈教学方式

舞蹈作为艺术学科中的一种,具有系统化教学流程。因此,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应依据小学生发展特点与个体差异,结合教学教材内容与新课程课改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具体实施,从而培养学生舞蹈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其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色,主要包括综合法、游戏法、观察模仿法、分解组合法、启发式、示范式、练习式、分层异步法等等[1]。然而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生长与心理特点,依据“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安排。从而培养小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舞蹈表现自信心,保证小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教学引导,提升小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二、小学舞蹈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气生长年龄与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其自身控制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差,其行为受情感的影响性较大,但是,小学生自身模仿性、求知欲与好奇心较强[2]。因此,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小学生通常对教师的舞蹈动作可以轻易地进行模仿,但对动作的含义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长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行。例如,对于舞蹈初学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应采用注重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游戏教学、示范教学、分解教学将舞蹈动作展现给学生,并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引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纠正,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教师在舞蹈动作示范的同时,应进行适当的理论讲解,实现学生由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提升学生舞蹈素养,强化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舞蹈教学方法的实践,进行了如下分析:

首先,舞蹈新动作讲授:小学生生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对舞蹈新动作,尤其是复杂的舞蹈动作缺乏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舞蹈动作时,应注重示范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例如,教师在《加油歌》舞蹈教学时,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视频、音频、动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舞蹈动作分步讲解,阐明舞蹈动作要领(动作形态、力的表现方法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练习方式,依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进行模仿训练。实现舞蹈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独立到整合的完整教学过程。

其次,舞蹈动作示范: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肢体与节奏进行情感的具体表现[3]。因此,小学舞蹈教师在组织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时,应结合舞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民族舞”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对舞蹈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动作。因此,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根据舞蹈内容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学生进行抽签,并依据抽到的内容进行表演。同时,在小组成员进行舞蹈训练与表演时,教师进行示范指导,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舞蹈学习自主能力。

此外,舞蹈动作纠正:教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进行小学生舞蹈教学时,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方向,进行课堂教学引导,从而有目的、有侧重点、有规划地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芭蕾舞”舞蹈教学时,教师通过教学整合,探寻“芭蕾舞”教学中学生常见的舞蹈动作问题以及形成该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等级规划,在明确纠正目标与舞蹈动作纠正重点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纠正。如,对于下肢动作“开”中常见的问题,在明确学生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讲解、示范表演、学生体验等方法进行纠正。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舞蹈练习时,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掌握学生舞蹈学习情况,通过“化整为零”的形式,将整体舞蹈动作进行分割,并针对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准确纠正,在纠正后进行舞蹈动作的链接与重组表演,反复类推,用以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在小学阶段组织开设舞蹈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教学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渗透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从示范、引导、纠正等角度,提升舞蹈教学质量,达到舞蹈教学目标。

[1]毛亚敏.情感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

[2]郑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6.

[3]谌莉.基于素质教育环境的小学舞蹈评价教学[J].音乐时空,2014.

G613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