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5-20

王海燕(丰泽区城东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探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王海燕
(丰泽区城东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的教学领域,其中听觉和欣赏能力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激发欣赏传统音乐的兴趣,理解作品内涵,理解音乐形象,丰富音乐作品积累,以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欣赏;激发兴趣;聆听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的教学领域。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常常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课堂中,常常出现学生吵闹无兴趣、沉闷发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如何消除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曲高和寡的误区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改善学生欣赏课上处于精神游离的,如何丰富音乐作品量的积累?多年来,一直围绕这些困惑和难题不断实践探索,下面是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践感悟到的几种有效策略,与同仁们商榷:

一、寻找现代音乐中的古典因素,激发欣赏传统音乐的兴趣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学生都爱听流行歌曲,它独特的魅力,轻而易举地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从学生兴趣爱好点入手,以现代音乐为切入点,进一步欣赏传统音乐作品,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听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时,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作品中有很多主题旋律被一些流行歌曲拿来借鉴,比如周杰伦的《琴伤》这首歌,听完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在《琴伤》这首歌里,《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歌曲主线,间奏中还出现了《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穿插,通过这首《琴伤》歌曲的对比听赏,再次聆听《六月--船歌》后,学生们对《六月--船歌》和《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记忆深刻。同样,在欣赏中国民歌、戏曲音乐作品的教学中,我穿插欣赏陶喆的《苏三说》,爱戴的《彩云追月》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学习,在古典音乐作品聆听后,学生们还会举出许多借鉴主题音乐的流行歌曲来。比如: 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借鉴了这一主题旋律,风格呈轻松、活泼五月天的《垃圾车》,这个作品的旋律来自巴达捷夫斯卡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孙悦的《欢乐颂》改编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主题,张惠妹的《卡门》主旋律选自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卓亚君《洛丽塔》改编自《致爱丽丝》……,引导学生寻找现代音乐中的古典因素的方法,使得课堂轻松快乐,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主题记忆深刻,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古典音乐要素处处可见、古典与流行音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二、拓展教学内容,借助影视作品帮助理解作品内涵

在欣赏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观看一些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或音乐故事,了解作曲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音乐作品的,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个方法能快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启发音乐的感悟能力。比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贝多芬的生平资料,课上观看关于贝多芬的传记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对“乐圣”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学生不仅初步知晓贝多芬在交响乐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从内心激发起对音乐大师的崇敬之情,也深刻感悟到交响曲强大的艺术魅力。同样,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通过动画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既了解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又对《梁祝》的主题音乐耳熟能详,再加上作品结构分析,教学效果师生都非常满意。

三、利用音画结合启发想象,感知理解音乐形象

在听赏中,音乐的形象性是困扰学生们的一大难题。音乐的形象性来自音乐的音响魅力,这些高低、长短、强弱的音符组成一段段有组织、有音色特征的声音。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过程。怎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呢?利用音乐和多媒体画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把抽象的听觉形象与具体的视觉形象结合起来。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制作课件时根据每一段音乐主题的变化配上相应的视频画面,配上每个乐段的主题含义字幕,让声音、文字、图像集成一体,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产生互补,音乐所蕴含的意境美效果远远优于单纯地听赏;完整听赏也可以选择沃尔塔瓦河沿岸美丽风光片的视频。又如:《猫和老鼠》这部幽默风趣、老少皆宜的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配乐多采用了经典古典音乐,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四、注重学生音乐记忆训练,丰富音乐作品积累

学生主动参与下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增强音乐记忆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学目标要求哼唱或背唱主题,这种对音乐的准确记忆能力,也是欣赏音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智力条件。记忆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首乐曲各乐段主题和曲式结构的认识与分辨,也间接关系到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通常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音乐主题记忆训练法。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事先剪辑好音乐主题,重复听两遍后,让学生哼唱,课件出示乐谱,用钢琴伴奏,学生看谱视唱,通过听、记、唱音乐主题,加深音乐的印象,感受其中所传达的音乐情绪,体验其中的意境。2、乐曲听辨分析训练:以《梦幻曲》为例,模唱音乐主题后,聆听全曲,辨别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主题每一次出现时音乐进行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个训练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复听时,让学生跟着哼唱音乐旋律,再次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吴斌老师常说“音乐具有百听不厌的功能,音乐只有熟悉后才有感情”,“音乐的素质在于音乐作品积累的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情感传递到学生内心,为之陶醉,产生更多的共鸣。

[1]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初中《音乐》教材、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