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南安“罗汉舞”的表演形式

时间:2024-05-20

郭忠齐 孙 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浅谈南安“罗汉舞”的表演形式

郭忠齐 孙 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江西大余南安的“罗汉舞”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形式,而在这种表演形式身后是江西大余南安县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笔者以大余南安的“罗汉舞”的文化背景为线索,并试图通过对其表演形式的分析,了解“罗汉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安;罗汉舞

一、大余南安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的古代,大余称作安南,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分,一直有江西的“南大门”的称号。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从古至今都是文人聚会的圣地,更是商贾聚集地名城。在历史上张九龄、苏东坡、王安石、周敦颐、朱熹、戚继光、王阳明当文学界的泰山北斗曾在此地进行过游历,而近代毛泽东、田汉曹禺、关山月等一批知名的文人更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篇章,写出了令人千古传诵的不朽诗句。在这其中更有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大余南安赠送的诗句名流千古:“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在佛教最为鼎盛的唐代,六祖慧能精通佛学佛理,继承了释家正统思想理论,身居大余南安一十六年,对佛教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南宗”,终于成为华南寺的始祖。在其去世后,特地准备的纪念师傅在这里的一段磨难,就在大余南安的梅岭修建了寺庙“六祖庙”,从那以后历经千年始终香火鼎盛,直到今日仍然是佛学的圣地;在几百年以后,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传教士利玛窦仰慕这里的文化,在这里游历并传播基督教,西方的宗教与学术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因此这里也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而宋代的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周敦颐在这里隐居多年进行学术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爱莲说》便是在此地所做。不仅如此他在这里也开始书院,开始教授的弟子,终于成为理学上的一代大师,而大余南安也被认为是程朱学发祥之地。后是朱熹、王阳明等大家都在此进行研究。在近代,毛泽东朱德从井冈山转移到这里,继续开展革命斗争,而我党许多将领也在这里受到了文化熏陶,认真学习了佛学、理学和共产主义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对这里的文化动态中了极大的影响。

二、“罗汉舞”清泉坊的滋生

提到“罗汉舞”这个词,当地人就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地名——清泉坊。如果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南人,你就不会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吕家的罗汉头,张家的罗汉崽。而在这句话的背后更有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明末清初的南安镇清泉坊有吕、张两大姓氏家族,在这其中吕家男子众多但是家境贫寒;而张家女子较多可是家境富裕。虽然这两家都为镇上的大家族,且相互居住地相连,但是这两个邻居却并不友好,逢年过节甚至会出现一些矛盾。再来一年春节里,竟然出现张家叫女婿用元宝垫着桌子吃饭,而吕家却让众儿子用肩膀扛着桌子吃饭的情况。终于有朋友进行调解,两家互相交流并消除了之前的矛盾,而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敲罗打鼓,一起模仿曾经的情形以体现现在的友好。由于他们祖先信奉大肚罗汉,尊奉罗汉以求多生子,所以称为“罗汉舞”。

三、南安“罗汉舞”的内容

南安“罗汉舞”是对当地文化的体现,对客家传统风俗的展示,更是对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进行全方位展示的最好体现方式。南安“罗汉舞”内容极具地方特色,融合少数民族与各种文化思想风格于一体。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具体来看有以下内容:

(一)表演形式与特点

1.人物

一般在表演中有罗汉头、猴子、罗汉崽三种人物形象,一次表演会有约共二十人左右,而在表演中大多形象数是由少年儿童所扮演的。罗汉头稳健慈祥一般由成年人来扮演,象征着神灵,并集合男女两性于一身;猴子一般由小孩扮演,其身份是罗汉头的丈夫。而根据传说与民俗流传下来的说法,人类是猴子与神仙的后代,在舞蹈表演中也可以见到这种夫妻关系的体现。

2.形式与动作

罗汉舞的表演形式有:小罗汉变换出的“搭牌坊”“观音坐莲”“罗汉下井”“骑马还朝”等,其动作丰富而夸张,动作幅度大,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也经常有动作来体现。在情节表演中,罗汉头有“迈老人步”、“捧腹”、“捧臀”、“抖袋播崽”等一系列夸张的动作。罗汉头迈老人八字步踩台是选择播罗汉崽到民间的地动作表现的就是罗汉头马上要生罗汉崽的欣喜的情感。罗汉头播崽时,将罗汉崽装入人种袋里,然后双手举起人种袋,将罗汉崽撒播人间。猴子由一精灵小孩扮演,系罗汉头的丈夫。据老艺人说我们人类是猴子与神仙交媾而生的,在舞蹈表演中可足见这种夫妻关系。如其中有猴子与罗汉头碰臀交媾的情节与动作。

3.扮相

罗汉头一般会佩戴面具,在面具上会画有雪白的眉毛、胡子、寿须,总体来看是一个和蔼而又慈悲、亲切而友善的男性形象;但是罗汉头体态肥硕,特别是腹部和臀部隆起,又好像女性怀孕时的样子。

(二)音乐伴奏

“罗汉舞”表演过程中,音乐明快而变化多端,其节奏忽快忽慢,根据舞蹈的内容其音乐伴奏也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有时节奏明快而令人振奋的欣喜,有时节奏缓慢令人产生悲伤的感觉,偶尔还有些时候其节奏与表演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在伴奏的乐器上“罗汉舞”表演会有当地专门的乐器进行伴奏,主要伴奏乐器有:堂鼓、大鼓、碎鼓、大钹、唢呐等。鼓点节奏明显,而由当地人设置的鼓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表演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配乐乐器是唢呐,而在这种特定的舞蹈中简单的吹法与一般情况下唢呐的吹法有巨大的不同。

(三)表演场地与服装道具

在表演场地方面,“罗汉舞”的表演和我国其他戏剧种类相似,对舞台的要求不是很高,其场景的布置主要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其中颜色类型以红、黄、绿为主,舞台的场地与规模要求不大,只要对舞台稍加进行布置便会凸显出其风情与特点。

在南安“罗汉舞”表演的服装与道具方面,服装色彩华丽、颜色多种多样,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色,展现了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点。服饰上大罗汉头戴大罗汉面具(朱红脸、胡须、眉粘白样毛),穿黑色金便鞋,腰系白布袋内垫芦花制成的“腹臀包”,再穿上深咖啡绸缎和尚服,外套则是蓝色绸缎背褂,穿黑布沿白边的短腰鞭,缀红绒球。小罗汉头上则是花色棉布圆顶帽,褐色短和尚服、灯笼裤小猴子,猴子帽,头顶猴王罩,画猴子脸。在道具上增添了人种袋,拐杖、佛珠、云帚、马头。而在道具方面,最重要的便是表演者的面具,面具上根据人物性格与形象不同配置不同的图案,而这种图案也直接决定了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位置与表演内容。

[1]李宏.客家南安“罗汉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研究[J].农业考古,1997,(4).

[2]葛振江.让南安罗汉舞重放光彩[N].赣州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2010,(6).

郭忠齐,男,河北唐山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