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孙岚岚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4034)
关于高师学前钢琴弹唱课程的创新思维研究
孙岚岚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4034)
高师学前钢琴课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常会固守旧的音乐教育模式,而非真正遵循学前专业的原则。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师学前的钢琴弹唱课上必须做到创新与改革。本文试图寻找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根本,即从对教师的培养这一方面入手,希望能够为以后的高师学前钢琴课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创新思维;开放;直接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艺术领域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子领域。具体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与表现能力、创造力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对音乐技能性训练提出要求。而目前作为幼儿教师的音乐基本技能技巧课,钢琴弹唱课是否与指南中所设立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贴近指南并充分发挥弹唱课的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钢琴弹唱课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要让其知道钢琴弹唱课是技能但不仅仅是学习技巧也是音乐素养的学习。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坚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通通纳入教学目标,而不是让学生只能做到传统意义上的会弹几首乐曲或是拥有多高深的弹奏技巧。而作为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则作为双主体地位都需要进行创新思维的转变。
在培养大学生之前,对于教师本体来说,首先其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特质,即开放与自省。教师这一职业无疑是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职业。当教师的经验达到一定的量级时,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而当这一切成为固定的框架时便形成了思维的定式。正如海纳特所言,一个教师刚参加工作时尚具创造力,可是时间一长,他的工作慢慢变成例行公事。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框架已然形成,打破这种定势格局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师本身应该拥有相对开放的教育理念,基于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敢于打破已有的框架,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发生碰撞时学会梳理、提炼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理念。所谓教育观念的创新,实质上是教师思想的开放,接纳,自我反思等特质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体现。只有教师本身敢于打破、敢于归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教育方式的创新
教师的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所谓创新,就是基于日常教学的思考和总结,也是在每次面对新的学生时采用与之前有所区别的教学方法。而教师本身则需要拥有探究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只有具备上述的核心价值,才达成了创新的本质。教师需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教育模式,要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也曾主要阐明,教育在于“寻求并找出某种教育方法,使教师从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在钢琴弹唱教学中亦是如此。
(三)个人综合知识的创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脉络,能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本学科的知识相融合。教师知识的迭代是当今社会形式的一种内化需要,唯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方面综合的提升个人素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步。
(一)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无疑会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疏解。在以往的弹唱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在这般的关系模式下,学生的情绪紧张,连真实水平都难以发挥,何来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下高高在上的位置,回归到初始的学生状态,带领着学生一起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集体协作中,个人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此,教师不应设立标准答案,可通过大家的讨论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如在一节音乐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先将材料也就是音乐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然后分组设计活动。运用“团队共同思考——课堂展示——教师提出建议——小组互评——组内反思——再次展示”的过程,如是循环,反复打磨,并接受各种评价与建议,从而到再次思维创新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
所谓教学的方法的开放是指教师应当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教师直接的教授。教师要做的是提供学生所需的音乐材料,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给予反馈,再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反抛给老师,教师再予以解答。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得到“原来如此”的顿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调整思维模式,并拓宽视野,寻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法中,无论是柯达伊教学法还是达尔克罗兹体系,抑或是奥尔夫教学法,无一不是先从音乐体验开始的。这些教学方法在开始时都采用直接参与——获得经验——经验累积——知识的形成这一流程。应当说,这些教法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基于当时音乐学习的偏离,一如当今中国音乐的学习更多的是强调技能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发现美与感受美,并让儿童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的这些音乐的本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传承+创新,只有我们这些将来身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接受的是这种创新思维的教育,其知识从直接体验而获得,未来到工作岗位中的她们才能去运用相同的方法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而这一教育理念这与幼儿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学习过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去挖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在教学当中获得直接体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正如郑也夫老师所说“提供一个宽松、宽容、自主、自在的学习环境,不做其他干预,不期然的,创新性人才就产生了”。
[1]海纳特[德].创造力[M].北京:工业出版社,1986.
[2]许卓娅.我理想中的幼儿园音乐教育[M].幼儿100,2014,(3).
[3]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