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钢琴教学理念的革新初探

时间:2024-05-20

徐鑫鑫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高校钢琴教学理念的革新初探

徐鑫鑫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正确、先进教学理念的树立是教学的基础。作为高校钢琴教学来说,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教学理念方面却存有一定的滞后性,理应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完善,以保证教学在源头上的科学和先进。鉴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的含义和价值谈起,就新型教学理念的树立和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高校钢琴;教学理念;含义和价值;树立和运用

一、教学理念的含义和价值

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施教者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最基本的看法、态度和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树立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教学理念树立之后,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在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和开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校钢琴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理念,势必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以积极吸收、借鉴和学习的态度,及时对一些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和探索,思考将其运用于高校钢琴教学的可能性,并有效引领和带动后续教学行为的实施。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源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二、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树立

受到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校钢琴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对前苏联进行了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理念在过去几十年间,在中国高校钢琴教学发展之初是尤为契合的,更获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政治、文化等更是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也随之有了巨大变化。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势必会导致校内教学和实际需要之间的脱节,所以应该通过教学理念的革新,使整个教学在源头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一)主体性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20世纪中后期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且教师也不是教学的统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逆转。后来该理念被运用于不同的学科之后,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说,该理念是尤为适合的,因为是钢琴所具有的技能性特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紧密,颇有几分“师傅带徒弟”的味道,徒弟跟着师傅学,看似是十分正常和普通的。但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兴趣和主动性被一点点消磨殆尽,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最后的学习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反之,如果将建构主义的主体性理念运用其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入手,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让整个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一首新曲目的学习,传统模式是教师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学生在课下练习。而主体性理念则主张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和分析作品,然后进行尝试演奏,再将获得的感悟和遇到的困难等与教师交流,最后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充分的兴趣和主动性,真正从“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

(二)实践性理念

钢琴从诞生之初就是一门表演性艺术,这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属性。尽管有的专业不是以培养专业演奏家为目标,但是学生在从事音乐工作后,仍然会将钢琴作为重要的工具。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何种场合、何种工作,都能够熟练、高效的弹奏和运用钢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在该方面还是存有很大欠缺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比如很多学生都能在课下练习时有着很好的发挥,但是当周围坐满了观众之后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演奏质量的下降。还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将一两首曲子演奏的十分熟练。由此导致了就业后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使用人单位不得不再拿出专门的时间和费用进行相关培训。所以应该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将实践性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具体来说,首先要开设实践类课程,并将课程成绩作为最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其次是提供实践机会。多数学生只有每年两次考试时才有登台演奏的机会,这显然是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的,对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双重努力。学校应对外联系实践基地,对内完善各类实践设施;教师则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之后,让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个性化理念

钢琴演奏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对于钢琴作品的认知、理解和表现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钢琴教学应该是一种个性化培养,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形成对钢琴作品和音乐的独特认识,并主动去实践和彰显这种认识,最终形成个性化的风格。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树立起这种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个性化培养观。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而采用了批量化培养的方式。即将所有的学生都放置在一个模子中进行培养,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注定是千篇一律的。这既不符合钢琴艺术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所以应该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来实现个性化培养。比如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述加示范法,教师先讲解作品然后进行示范,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聆听和接受,自身的学习意愿、感受等难以得到表达的机会。而通过对话式教学法则能使之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主张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感悟和认识等,都可以和教师放心大胆的交流。而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引导,在解决了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了满足。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更多表达、表现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四)素质化理念

一方面,钢琴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集合体,所以钢琴演奏绝不是对音符的机械再现,而是一个文化理解和表现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钢琴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仅仅具有熟练的演奏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学生能够以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游刃有余的完成和钢琴、音乐有关的各项工作。所以通过钢琴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成为了现实的迫切需要。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和教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钢琴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没有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成为了只会演奏钢琴的匠人。所以应该将这种理念一点一滴的渗透于教学的多个环节中。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课题,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分工,每一个学生各司其职,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这种合作意识和能力正是新时期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又比如在师资建设方面,多数教师都是科班出身,虽然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但是在综合素质方面同样有所欠缺。所以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这种视野越开阔,就越能从更加广博的视野来认识钢琴作品和教学,同时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多方面的变革,真正从知识和技能这个狭隘的目标中走出来,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钢琴人才。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钢琴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更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扬长可短,趋利避害。特别是教学理念方面,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由此引发了观众的审美需要、钢琴人才的素质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所以高校钢琴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以教学理念的革新为先导,培养出更多真正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这正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也是所有钢琴艺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所在。

[1]乌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内蒙古艺术,2012(02).

[2]杜晶.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理念浅析[J].音乐时空,2011(11).

[3]王九彤.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J].音乐研究,201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