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异同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4-05-20

曹 鹏(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从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异同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曹 鹏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其中,苗族、侗族民间音乐不论是从历史发展轨迹、演唱特点还是其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来看,都有着非常相近的特点,同时又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对于我们研究民间文化、民间音乐以及当下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显示参考与借鉴意义。

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民间音乐;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

前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以黔东南地区为例,聚居着苗族、侗族、水族、白族、瑶族等几十个少数民族,民族构成成分复杂。加上丰富优美的自然环境,共同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孕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民间音乐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除了承担普通劳动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的娱乐功能,更承载了一部分历史文化的记录功能,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尤其如此。如何更好的研究、理解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的民间音乐的异同点,不仅对我们理解苗、侗两支民族的生存发展历史和文化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如何更好的在文化交流碰撞日益激烈、频繁的当下,做好民间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沿革

苗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最早被称为“南蛮”,生存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加上频繁的战火摧残与随之而来的民族大迁徙,历经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的严酷考验,依旧生生不息的繁衍,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民歌和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自然也深刻烙印着属于苗族独特的文化生态繁衍出的印记。这便是长期与严酷自然环境搏斗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于民族血液里的自然抗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歌颂,对于生存的强烈渴望和对生活的炽热激情,都蕴含在一首首粗犷豪迈的民歌之中。同样的,伴随着战火而来的数次民族大迁徙也是苗族民歌的重要内容,以民歌的传唱记录先民们跋山涉水为民族生存繁衍所做的种种艰难迁徙。另外,长期生活于高山、深谷、密林的贫瘠之地的生存环境,也给了苗族同胞在民歌创作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艰苦的生活反而锻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自由奔放、充满生命张力的原始呐喊在苗族民歌中比比皆是,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1]。同为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侗族最早则是“北越”的一个分支,以水田耕作和山林采伐相结合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侗族人民长期以来依山傍水而居,民族性格中既有大山的粗犷豪迈,也有溪水的柔情细腻。而作为信仰女神“萨”(侗族中是祖母、女性的意思)的民族,侗族长期经历母系氏族时期的历史事实也与相对富庶平和的自然环境一起,使得侗族人民相对来说更加温和。这种民族性格又进一步造就了团结、平等、和谐、轻松的民族文化,表现在民间音乐上的侗族大歌上,就形成一种独特的怡然自得而又自由舒展的风格。

二、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异同点比较

从民歌构成形式来说,苗族民歌主要包含飞歌、游方歌(情歌)、酒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飞歌。而侗族民歌主要包含嘎所(声音大歌)、嘎嘛(柔声大歌,男女情歌)、嘎想(伦理大歌)、嘎吉(叙事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从演唱特点上来说,苗族民歌产生于山间地头,音调高亢,气势雄伟,旋律起伏大,气息着力点深,热情奔放,高昂的旋律与高亢的嗓音尽情抒发着苗族人民大山般广博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生命最原始的呐喊,充满动人的张力。侗族民歌则由于侗族人民依山傍水而居的生活习性,更多沾染上水的柔和与柔美,追寻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和谐相处的轻松灵动。侗族民歌中含有大量丰富的对自然音响的模拟重现,充满天真童趣;交替换气的气息控制方式使得歌声更为婉转飘逸,也更为自然灵动[2]。从歌唱内容上来说,男女对唱的情歌都是苗族民歌与侗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男女求偶、交往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构成了苗、侗两个民族民间音乐与民俗文化中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同时,同为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民歌也是苗、侗两族传承、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文化手段,“以歌传文”,许多传唱甚广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承载民族历史轨迹的史诗级作品。

三、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对当下民间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启发

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既要保护现有成果,更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重视传承人的作用,从传承人着手,加大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鼓励培养与支持力度,使一批有天赋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可以有充分的物质保障,专心投入到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造中去。创造与发展是对民间文化多样性最好的保护,传承人就是领头羊[3]。二是将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作为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地,从孩子做起,培养整个民族的文化熏陶与感知能力,培养普通民众对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支持和鼓励如:凯里学院兴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班。三是加强政府和文化界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国家层面制定大的保护策略并严格执行。

四、结语

民间音乐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文化多样性大发展、大繁荣上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民间音乐尤其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更因其广为传唱的口头传播优势,在民间传播中具有较大优势,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灿若瑰宝的存在,需引起高度重视。而多民族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则是更为细致和全面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通过苗族、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对比使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其音乐的多样性及共融性。

这将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合理的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又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文化传承中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创新传播手段与理念,才能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1]王承祖.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概论[M].远方出版社,2009.

[2]张中笑,罗廷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M].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3]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五十年[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凯里学院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专项课题《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比较研究》(项目编号:XTYB1637);本论文受2014年度凯里学院校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项目编号:KZD2014010)项目资助。

曹鹏(198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凯里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声乐演唱与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