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与就业工作联动开展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4-04-24

刘雪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如何开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法学专业综合素质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法学 校企合作 就业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在20世纪之初,我国在本科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经政府教育批准、公办大学和社会资本联合举办的一种新型本科层次教学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认可度低,学院发展基本依靠大校。在几百所的独立学院当中,基本都设置了法学专业,该专业被认为是通过“短平快”培养,获得“高大上”就业的,所谓投入最少,最好办的专业,对比公办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欠佳。在就业时不少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戴有色眼镜,招录聘用时不给机会,淘汰率高。学生在上岗后缺乏职业能力,需要进行为期6个月到一年的培训等。

根据麦可思《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法学专业是所有专业中就业率最低的,而且被列为2018年本科就业的红牌专业。伴随着法学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尤其独立学院的在招生层次上,就业水平上都不能与公办高校相比的情况下,怎样提高独学院法学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问题成为了所有开设法学专业的独立学院的难题。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后,总结经验,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让法学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方式。

一、法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行模式

(一)招聘合作单位优秀人才为兼职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独立学院的教师往往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所以他们在科研、学科建设方面有优势,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的经历与背景。而兼职教师都是在行业内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他们对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熟悉,实操能力强,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非常大的益处的。所以让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来,让专任教师走到合作单位中去交流学习,挂职锻炼,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校企合作的冠名班、订单班

举办各专业冠名班对于企业方面来说也是一种积极地鼓励。通过冠名的方式可以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使企业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发展,最终达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是目前比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其培养方式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种类型是学校与委托单位签订就业订单协议,学生毕业时单位来学校招聘;第二种是签约单位提供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教材,学生满足了签约单位与学校定下的毕业标准就直接到签约单位工作;第三种模式是签约单位与学院共同投资、联合培养,学生毕业时签约单位来学院招聘等。

(三)建立校外的合作实习基地

实训教学基地具体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含了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包含了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等。是高校职业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训练场所,对完成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校企合作对就业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设置特色的专业结构,充分利用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邀请公检法单位,律所、企业法务的相关负责人参与到《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来,细化专业方向。校方与实务部门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等共同讨论制定并组织实施,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切合实际,符合岗位要求。例如设置为公检法方向、律所实务方向、企业法务方向这3大方向。为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提供帮助。同时设置多类别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交叉培养,加大学生的自主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让教学内容更有3大方向的相关性,为学生,企事业单位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在学生学习完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后,到与学校合作的法院、检察院、律所、企业的相关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课的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流程中去。例如参加法院的立案、民商事、刑事、行政、执行庭等各部门的工作。带着目的去学习,在实践中检查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为后续学习指明方向。同时陶冶学生的職业情操,提高实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保证学生毕业不失业,毕业即就业,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二)构建“双师型”队伍,强化职业技能教育

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让优秀的行业代表们,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等通过讲座,沙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启蒙,通过让外聘行业优秀代表兼课,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大,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进行实践培训,走进法院,检察院,到各庭工作锻炼,了解相关部门的所需的业务能力;走进律所,了解执业律师的培养过程,工作内容。到企业中去,参加实地学习与考察,对生产现场,销售现场,工厂的生产流程,对企业法务的需求等有详细的了解。高校教师在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学习后,才能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师资力量,让“双师型”落到实处。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学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切实达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就工作的效果,为企事业单位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岗前培训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产学研结合,促就业,得双赢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与合作单位共同研究教改和科研项目,积极申报校企合作的相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通过优势互补,推动教师与合作单位的科研能力不断攀升,带动研究生考取率,实现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的学历层次的提高。

司法考试是每个志愿从事法律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参加并通过的国家级高难度考试。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意味着学生获得了通往职场的敲门砖,在就业选择中掌握了主动权。保证了独立学院学生在法学专业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的录取率,对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中从事法律职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的现代社会,独立学院应当在应用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新出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拓展教育平台,开展系统性的产学研结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