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扶风出土的西周车马器欣赏(上)

时间:2024-05-20

汪玉堂

"

"

"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诗经·车攻》

这是《诗经》里关于车马出行田猎的一首诗歌。反映同一时期类似车马的诗篇还有很多,如《清人》、《驷》、《小戎》、《叔于田》、《车工》等。它们或反映男女爱情,或反映制作技术,或反映征战场面,内容十分广泛。也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不禁展开对那个时代场景的无限遐想,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对我国早期车马有初步的了解。

车马器是指配套在车和马身上的青铜附件的统称,它是伴随着马的驯化和车的出现应运而生的。目前有资料表明马的驯化更早,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对于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则认为是由距今4000多年夏代的奚仲发明的。他在薛地(今山东滕州市张汪、官桥镇境内)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木制车辆。奚仲发明的马车是什么形状,由于时代相当遥远,并没有实物保存下来。但距今3000多年的很多甲骨卜辞中,已出现象形文字“车”。也有传说认为相土是马车的发明者之一,《世本》云“相土作乘马”。据史载,夏禹时的车正奚仲创造了车,那时很可能是一马或是二马驾车,而相土则把二马改成了四马,所以应说这是对车辆结构的一种改进。这种车是相土根据部族扩张势力的需要而进行改制的,主要用于军事上,后来人们把这种四马一车称为一乘,车辆数量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大小强弱的象征。

目前对于夏代的文化遗迹是否存在,依旧在学术界存在争论。我国关于车的实物遗留,最早是在商代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出现,根据国内各地考古现场保留的遗迹看,当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车马器和功能齐全的马车构件,这一时期的车马主要用于出行和战争。到了西周,车的功能逐渐和战争联系起来,作为当时的重型装备和快速机动力量出现,体现了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一始终贯穿国家政治活动的社会行为。战车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自诸侯国君的力量标志,所以司马迁在著作《史记》中有关于周武王率领诸侯东进伐商时有关兵车的记载,如在牧野(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约会诸侯作为对商王朝战争的中坚力量,而当时“诸侯会者车四千乘”,可见当时战车数量之多。相对于步兵而言,战车的速度和冲击力不言而喻,由此也可以看出车兵已经是这一时期主要兵种,并且一直影响到春秋战国的作战形式和战争规模。当时骑兵因为没有普及,所以与车、马配套的附件设备逐渐在使用过程中完善起来。如果说当时大型的青铜礼器如鼎的制作等体现出当时已经成熟的铸造技术的话,那么这些用于相互组合的小件车马器则是体现了铸造技术的精密。在《周礼·冬官考工记》里关于手工业制作车有详细的记述,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工匠,这一点说明了各个附件工序制作分工愈发细化。可以不夸张地说,车马器当时是早期组合类器物里最能体现工艺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器物。同时这些车马器的出现对于了解早期民族关系、交通状况和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代以后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以及对于部队机动性要求更高,战车相比骑兵而言逐渐显出其笨重和不便操纵等局限性,最终被能够迅速机动轻装前进的骑兵所代替,逐渐退出了战争历史的舞台;车的功能也逐渐转变成运输和乘坐的代步工具。文献和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往往可见车马出行的画面,所以车马器没有全部消失,而是在不断地使用中产生出更多的附属品。随着当时社会“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的盛行,慢慢地很多墓葬里开始大量出现各种车马器的铜、陶、木质的明器。

扶风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广阔平坦的平原特点,是车马得以广泛使用的一个原因。作为西周文明的发祥地,周人先祖古公父为避戎族侵扰,率领族人从豳(今彬县、长武一带)开始了自先祖公刘之后的第二次迁徙。他们辗转西行来到今天岐山、扶风北部交界的山前平原地带,在此地修建城邑宫室,依托周族擅长农事的优势,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蓄积壮大力量,为最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周人几百年来在扶风、岐山交界的周原大地上活动,在境内遗留了很多以墓葬、车马坑和窖藏为主要保存形式的青铜器,几乎每次发现大宗礼器之外都有一定数量的车马器伴随出土。近十几年来随着周文化研究和周原历史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关车马器的实物屡屡现世,车马器也因品种样式繁多成为一个专门的器类。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工匠的管理和分工十分细致,如《周礼·考工记》中有专门负责管理战车轮子、车厢和辕部制造的轮人、舆人、人,除了车辆的铸造以外,高级贵族的车舆更加豪华奢侈,以岐山京当贺家村西周墓中发现的车马坑为例,在出土的车轮外面附着当时用于保护木质轮毂的铜箍——铜牙;在出土的车軎的纹饰凹槽里镶嵌有装饰图案的绿松石,足见车辆的奢华。到了秦代,车马和兵车的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陕西省临潼区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里,就有最为完备的车马器的实物铜车马两辆。就车的结构而言,二号车上由多达3462个精密的零部件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几乎相当于目前小排量轿车的重量,其中金铸件3千克多,银铸件4千克多。按此结构推测,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么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极小的零件都是一次铸造成型。这种精密和设计上的奇妙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的铸造工艺和高超的水平。

西周时期常见的车马器有軎、辖、銮铃、当卢、衔、镳、弓形器、轴饰、钏、节约、铜泡饰等,分别用于车或者马身上的各个不同部位(具体名称和位置见西周车马示意图),笔者为此特选部分扶风县博物馆馆藏青铜车马器做一介绍。

★——軎(音wei)

也称轵、,许慎《说文解字注.第十四篇上》里关于軎是这样记述的,“軎,车轴之端也,车轴之末见于毂外者曰軎,古说轵軎多不分”。考古发现中的实物軎,外形往往如筒杯状,中空,是和木质车轴末端相互套接的青铜附件。按照车轴向外逐渐收缩的样式配套,軎近轮毂的地方有长方形对穿的方孔,常常和具有插销功能的辖组合,这些附件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护木质车轴在行进过程中免受磕碰和损坏,从而延长车的寿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一度还出现了在车軎外在加装了四棱状刃的兵器——扁矛,它是利用车轴高速运转带动从而杀伤步兵的。

事件经过:

2015年6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展出由李舒第等人捐赠的170多件古代陶瓷器。开展当日,校方向陶瓷艺术馆主要捐展人、设计与艺术总监、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等14名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该馆的展品一经在网上发布,在收藏界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收藏家,以及一些文物界的专家都认为所展示的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赝品、伪品。更有甚者,许多赝品、伪品“文物”,甚至达到“毁人三观、贻害子孙”的地步,却堂而皇之在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圣地上以历史“文物”的面目展示!两天后,瓷器圈网名“花市暂得楼”梁晓新先生直接在微博开火,怒斥展品“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引发“国宝帮”全力回击。随即,全国一大批与文博相关的从业者加入战团,正面对阵“国宝帮”。

6月20日,浙江省十位实力派收藏家孙海芳等人联名致信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所展示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假、仿‘文物。”随后,孙海芳等人又致信浙江省文物局请求严肃处理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的赝品展览。

2015年7月29日,网名“西风”的张星忠在微博和博客上发了题为《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质疑和批评帖子,认为浙师大陶瓷艺术馆所展出的大量瓷器存在问题,并在微博发了质疑为赝品的高清晰藏品图片,同时做了评论,言辞犀利,极具挑战性。这篇文章被新浪网推荐,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2015年9月2日,浙江省文物局回复孙海芳等人的质疑,明确表示“这次陶艺馆展出的陶、瓷器标注的年代普遍存在问题”(详见文件),并要求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把年代存在问题的展品重新标注年代,或取消原来标识的年代,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由于浙江省文物局的明确答复,以及众多收藏家及体制内文博专家的“声讨”,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品的“真伪”之争有了明确的结论:艺术馆展出的古陶瓷器标注年代存在严重问题,必须纠正,可改为艺术品展出。

正当大家以为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事件已尘埃落定,不曾想事态演变成一场司法诉讼。2015年9月底,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吴炜鹏两位律师作为原告李舒弟的代理人,以张星忠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新浪公司、微梦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向海淀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起诉西风(张星忠)严重侵犯了李舒第的名誉权。海淀法院于2015年10月组织各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并于2015年11月、12月两度开庭审理本案。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收藏界人士旁听了庭审,共同见证了李舒弟诉张星忠名誉侵权案。

2016年7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对李舒弟诉张星忠(网名“西风”)、北京新浪互联信息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浪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张星忠构成对李舒弟名誉权的侵害,并判决张星忠删除博文《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其新浪博客首页连续五日发布声明,向李舒弟赔礼道歉。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业界舆论一片哗然,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本刊选登最具代表性的两篇博文加以刊载,供读者诸君解读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古陶瓷展览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案的判决告诉我们,在正常的学术辩论,或收藏品真伪的争论,法律维护言论自由,各抒己见,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否则就会触犯法律。西风(张星忠)“文物打假”败诉的案件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我们每一个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切记在心!

(说明:以下转载的两篇博文,略有删减!)

国内收藏界的“官民”之争已是老生常谈,而近日,业内再起波澜,备受瞩目的李舒弟怒诉“西风”张星忠案一审判决出炉,结果为李舒弟教授胜诉,并责令张星忠向其公开致歉。此判决一出,犹如决堤洪水,冲醒了迷恍的收藏界,而更是蓄积的沉怨引出了国内艺术品行业的诟病。满履沧桑的藏品背后是文化传承,还是伪装者的“生意道具”?明镜如法,待钱卫清律师道出其中深意。

“无据打假”这步棋,似退非进

人生如棋,多少人甘为利益的棋子,“西风”来袭,可这第一步“无据打假”即注定输掉了全盘。接下来,我们邀请本案原告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卫清律师为大家解局。

钱卫清律师表示。此案是典型的“无据打假”。当时,浙江师范大学接受李舒弟教授的开展捐赠,展览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学校为了宣传和传播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古陶瓷艺术,没想到此次展览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十几名所谓的“收藏家”联名写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质疑此次展出藏品为赝品,但提出质疑的这些人并没有去现场看过藏品,也没有近距离了解过这些古代陶瓷艺术品,只是靠网上的图片和一些相关报道就断定这些藏品为赝品,且联名致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要求浙师大停止展览赝品,更有甚者前后两次写公开信致浙江文化厅及文物管理部门,要求这些部门责令浙师大停展。

我们发现“西风”张星忠这几年参与了多次“无据打假”的行动,他利用这些收藏家的质疑公开信借题发挥,在他的博文上引用了大量没有事实依据的文章,其中包括“假的不能再假”、“李舒弟借着展览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目的”、“存在腐败现象”、“浙师大的这次活动是强奸社会的”等等。此篇博文一出便出现大规模的转载,且转载次数高达十几万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鸣。

此时钱卫清律师加重语气形容说:“无据打假”是弥漫在整个收藏界的雾霾。因为有很多民间收藏家想把自己花心血收集到的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品,通过艺术馆或者博物馆展览出来,就被社会上所谓的专家、收藏家、评论家质疑。

这些所谓的“专家”,完全是隔空打假,既不调查,也没有亲临现场观摩,更没有与展览者进行交流,而是直接判定为假。我相信,这其中存在很深刻的社会因素,在他们心中,只有故宫、国家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才会有这些东西,没有事实依据地质疑民间收藏家手中精美绝伦的藏品。

其次,很大部分因素是利益集团的绑架。这些人出于私心,伺机通过“无据打假”的荒谬手段打压民间收藏家,扰乱行业秩序、造成行业乱象丛生,而这种乱象已成行业通病。

李舒弟教授就是行业诟病下的受害者。李教授作为一名学者,愿意接受善意的学术讨论和质疑,但“西风”张星忠的此篇博文从最初就充满了恶意,行文通篇充斥了对李教授的侮辱、诽谤、贬损、恶意的言论,给李教授带来了极大伤害。

“隔空打假”无端的指责、抹黑收藏、打压收藏家的收藏行为等,这其中满载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根源,一方面是国家的文物管理部门的行政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利益垄断。

民藏进程不断受阻,因起何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大兴土木工程,民间的古代艺术品出土之多,将以万亿计算,其品味之高,更是前所未有,民间收藏家为了保护它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钱卫清

钱卫清律师片刻沉思,分享道:“纵观行业,民间藏品数量巨大收藏价值较高,这些艺术品要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以及文物保护价值,这需要整个社会对民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目前影响民间收藏及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很多障碍,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第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形态,政策安排严重滞后。改革开放这30多年,民间收藏的蓬勃发展,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国有垄断的管理模式,落后的文物系统已经不再适合现今形势的发展。

第二,法律保护问题。法律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文物保护法》存在很多落后的规定,司法制度对文物及收藏家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另外,《博物馆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接收来源不明的文物,而这个规定本身就存在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很多媒体由于受到伪专家的误导、利益集团的恶意引诱,不能正确地认识民间收藏家所收藏藏品的珍贵性,夸大造假仿制水平,致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观念——民间收藏家手里的藏品95%是假的,错误引导人们进入认识误区。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藏行业被利益集团所绑架。利益集团通过虚假拍卖、虚假交易等方式把普通艺术品炒成天价的垄断行为为其谋取暴利,并且绝不允许民间收藏家手里有更精美的藏品展示出来,以免损害自己的利益。之前‘王刚砸宝案也同样影射出整个收藏界的混乱场面,这是根源所在。”

民藏与法,接力有序传承

“西风”张星忠运用了各种传来的不实的言论发表的一篇长博文,对浙师大陶瓷馆的展览提出质疑,表面看这只是一起侵权案件,但是背后反映了多年来民间收藏家面对‘无据打假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一种状态。

——钱卫清

此次,李舒弟教授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委托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团队进行维权,为民间收藏家做出示范。通过本案让社会各界,更让利益集团看清楚,进行“无据打假”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旦构成刑事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钱卫清律师表示。

当谈到民藏家应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钱卫清律师指出:首先,民藏家要善于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收藏古代艺术品或文物艺术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自身合法合规,坚决抵制参与任何与盗墓有关的活动。

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说法,则是要做到“合法收藏”。按照正规的市场渠道,通过支付平台,坚持通过保护文物艺术品的角度进行收藏。我们的收藏行为要经得住法律的拷问,同时,我们收藏家也要参照国家关于艺术品的保护规定进行收藏,尤其是按照***总书记要求——“把文物艺术品经济搞活,让老百姓来分享国家文物保护红利。”

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民间收藏家不仅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同时,更要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要让自己收藏的古代艺术品通过法律创新、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市场运作来更好地实现它的本真价值,让我们的藏品打破千百年形成的专业屏障,获得一个平等的展示机会,接力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网媒涉案,引发时代的思考

钱卫清律师表示,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法院的判决很公正,它区分了哪一类属于言论自由,哪一类属于任意的人格贬损,例如说,“强奸社会”、“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其他推测性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不被允许的,且同时需承担法律责任。”

“西风”案还存在一个特殊性,网媒涉案引发出收藏界跨时代的思考,本案中新浪、微梦,作为社交平台被判有法律连带责任,且他们在法庭上也承认了他们的审查义务做得不到位,存在一定的过失,法院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认为网络服务商,应该尽到对传播内容真实性审查的义务,确保通过网络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和文章,不能有贬损,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钱卫清律师分析道,毕竟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的,不仅传播的数量是海量的,而且诸多诽谤性的语言、贬损性的语言、侮辱性的语言更是通过网络服务商的审核、推送到主页上。基于社交媒体提供技术性服务,在面对承载海量信息的社会化事件,平台审查与评判的能力是有限的,客观上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但当网络媒体传播涉及到收藏家“无据打假”的类似事件,应当有所慎重,吸取教训。

近日,法院一审判决西风败诉。这判决,好比往小鱼塘里丢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风云变幻,争论再起。其中最欢脱的就是这篇《“西风”势败,法不容收藏界利益伪装》。玩老货不甘示弱。马上炮制一篇雄文《道你麻痹歉,支持西风,国宝帮傻逼》反击。当我耐心把两边的文章和评论都读完,只有一个感受:都在谈西风败诉,高兴的恨不得坐上窜天猴一飞冲天,愤怒的恨不得问候全国司法系统工作人员长辈的生殖器官,那么请问到底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法院的判决书?真正知道西风败诉败在何处?

一份判决书,简单一点说可以分为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和法院认为三个部分,核心在于法官对案件的分析和判决。西风案件的判决书一共27页,从22到27页属于核心部分。我把图片贴上来,实在不想看图的,请至少扫一眼第23页。然后我会用最简明直白的分析告诉你,西风为什么败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