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时间:2024-05-20

褚众 高振岐

【摘要】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或者颁布召旨施行新政,或者颁布新的政策,所有的国家政策当中教育政策实行的意义最为深远。黑龙江省作为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和边陲重地,在日益严重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也开始推行以“启民智”和“兴新学”为宗旨的新式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题研究清末民初期间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情况。系统梳理出清政府及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音乐教育制度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开课状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内容,总结清末民初黑龙江音乐教育对后世音乐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明末清初;黑龙江省;音乐教育

清末民初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历经封建清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三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之涌入的是西方“强势文化”,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开始走上穷途末路,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时期西方的教会学校和教会音乐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最早雏形。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

黑龙江省一直被清政府作为封禁之地、不准轻易进行开发。列强的欺侮、官方的禁令,使得黑龙江省在清末民初时期有关于教育方面的记载非常有限。“音乐课”又作为西方学校教育的“独特”科目,我国借鉴过来后,由于严重缺乏音乐师资,使得20世纪初期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极其简陋,相关史料严重匮乏,导致至今学界对20世纪初期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状况模糊不清,音乐教育的专项研究进展非常缓慢。

一、清末民初我国黑龙江音乐课的设立与完善

从“闭关锁国”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国人开始觉醒。在音乐教育领域中,体现着这一变革的则是教育立法。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开学校折》,主张改良中国教育“远法德国,近采日本”,并首次提出将“歌乐”作为与其他文化课程并列的一门课程列入新式学堂的教育,此为我国近代呼吁音乐教育的第一声。

黑龙江近代的教育的发展,与私塾的改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在黑龙江没有兴起近代教育之前,黑龙江的小学教育是一片空白,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基本都是私塾。“废科举,兴学堂”后,城乡私塾仍盛兴不衰,但塾师对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方法,因循守旧,因而大大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这样,私塾与新式教育就发生了矛盾,改良旧私塾就成为发展黑龙江近代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为了适应黑龙江省教育改革的需要,黑龙江省还把过去的私塾改良成新式学校,我们称之为改良私塾。在教育课程方面,黑龙江两等小学章程中规定:“查定高等小学堂科目分为:修身、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九科。初等小学堂科目凡八间少图画科,此皆称完全学科。如加授手工、农业、商业、音乐之一科目或数科目者”[1]

黑龙江的《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暂行章程》对其有明确的设定,而且具备师范教育的特点,饱含近代科学和方法。“本堂学科按照初级师范简易科办理分为修身、教育、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音乐、体操凡十科,现照学部新章已将手工农业商业改为必修科,本堂即宜与各学科同一教授,惟注重尤在教育一科,以期实行教授与管理之法。”[2]

女子学堂在课程方面也增加到十三科:“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术、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3]众多女学生不但学得了文化知识,而且增强了体魄,获得一技之长,开阔了眼界,众多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服务于社会。

1913年1月8日,民国政府公布了《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根据此令,黑龙江省行政公署裁撤提学使司,改设教育司,设司长一名,原提学使涂凤书改任教育司司长。下设第一科、第二科、第三科。第一科掌管公立学校教职员、教育会事项,管理中小学、师范学校、蒙养园及特种学校等事项;第二科执掌高等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及留学生等事项;第三科管理图书管、博物馆、文艺、音乐、古物、通俗教育等事项。8月5日,黑龙江省行政公署教育司决定成立通俗教育社,掌管全省社会教育事宜。成立之初,设有阅书报室、音乐体育传习所、改良戏曲社和巡回讲演等。

二、清末民初我国黑龙江省音乐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了黑龙江省政治格局的发展

黑龙江省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日益膨大的新知识群体——近代学生群体。这一新知识群体的产生及其政治参与的扩大,对于晚清黑龙江省政局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大量新式学堂的建立,黑龙江省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了分化,除了原有的具有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外,还出现了兼具中西文化知识的新知识分子群体。这种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又包括反对革命、呼吁进行社会变革、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的保守派和富于强烈的反叛和进取精神、呼吁进行社会革命的激进派。这些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和活动对黑龙江省的政局必然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促进了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末新政时期黑龙江省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实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发展为东北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包括了一批具有一定近代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同时还产生了一批兴办近代民族经济的实业家。这些人才一经进入生产和管理领域,必然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三)为近代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优秀的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对“学堂乐歌”的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学堂乐歌的设课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发展,近代中国出现了一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音乐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师资,这为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保证,对专业音乐教育也起到提供生源、奠定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国枢.一次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简论蔡元培领导的民初教育改革[J].杭州师院学报,1985(03).

[2]李永贤.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及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作者简介:褚众(198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在读,单位: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振岐(196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