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吟仙百年读先生

时间:2024-05-20

徐亮

唐吟仙先生(1910-1998)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区(原合川县)双凤镇一个民间艺术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喜好绘画与书法。

1927年,唐吟仙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市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的画理和技法,临习和研究了众多的历代名人佳作,特别是对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大师的画技画法有较深的研究。除静心钻研课程理论、伏案作画外,他还对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同时代名家的绘画理论和画技画法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借鉴。毕业后他作为重庆市私立艺术专门学校应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选中留校任教。

抗战时期,唐吟仙先生与书画界好友一起,聚集了包括国立艺专(当时设在重庆璧山县)、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当时设在重庆沙坪坝)以及西南美专的一群热血青年,发起组织了“峨眉书画研究社”,在探讨研究中国书画理论与技法的同时,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各类社会活动之中,参与了许多有益于社会和民生的公益活动,还曾经多次为救济战乱的难民而举办慈善义展。其间,与张大千、徐悲鸿等书画界名家多有交往。在一次书画义展拍卖会上,唐吟仙先生的一幅寓意抗战必胜的《雄鸡报晓图》以80块大洋售出,在当时重庆书画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唐吟仙先生畢业于正规院校,画理技法正统,基本功底扎实,特别擅长花鸟、山水的创作,尤其以画鸡而闻名,在国画界享有“唐鸡公”之美誉。除此之外,他的花鸟、山水等绘画作品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与赞赏。

四十年代初期,受合川教育界著名人士胡为民相邀,唐吟仙先生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近四十年,于1998年在重庆辞世。

初识先生,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原永川地区文教局社文科李国光科长赴合川,拜访合阳三杰时有幸认识了先生。

先生系合阳三杰之一。一身蓝布褪色中山装,清癯不羁,印象中话不多。先生长于画鸡,人称“唐鸡公”。时及吾川美毕业初始工作,涉世未深,尚未随俗,疑似此号与先生予我感受的儒雅不符。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吾也花甲。因合川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系统整理三杰硕果,以利后学发扬光大,于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出版《唐吟仙书画集》,遂伺机拜读了先生三百遗世作品。惊叹之余,感慨日:先生所长,岂独鸡公!

先生鸡公,精神矍铄,惜所积三百幅画里不多,于花鸟丛中,略显寂寥。但其墨彩斑斓,率性田间,顾盼生辉,甚是喜庆。因此广受世人喜欢,博得众口交赞,是故作品流传乡里多多,荣获“唐鸡公”盛名嘉誉。

先生其实乃极具传统精神之一介文人,仅管窥蠡测其大量墨竹作品,即见其文脉风骨:或潇洒临风、或清静淡远,无论数竿卓立,间或孤支摇曳,浓淡墨间,其干挺直,其节铿锵。

先生花鸟也极具功力,笔墨造型娴熟老到,尤其八哥鸟儿画得特好:寥寥几笔下去,其形准确无误、其态生动有趣。相鸣花间,和谐婉转;孑然枝头,宛若有思。

先生所写菊花,叶瓣滋润,绝无他人萧瑟之感,满溢自己对生活的别样温情;先生所画牡丹,富丽堂皇,总是一派盎然生机。无论白梅红梅,昂首伸展傲然挺拔,俯身拖曳桀骜不驯,花蕊间永远暗香浮动。夹竹桃花、芙蓉笑靥、石榴垂枝、兰草幽然……,借物寄怀,笔下涉猎题材甚广。

花鸟之外,先生山水亦颇得传统笔法之妙,更加长居合阳,亲近三江,自然心得,付诸笔端。皴擦点染、勾勒点虱,皆成绘事文章。先生以古人笔意,写家乡风韵:宽河瘦溪、旧舍新房、石桥山路、亭台楼阁,尽皆悠然于墨点的葳葳蕤蕤之中。

纵观先生作品:秋蝉常就于竹枝,应是世事知了;众鸟纷聚于花丛,当作和乐群居;溪河环绕于山丘,原来随形就影。花鸟怡情,山水养心,先生人生态度豁然尺幅,以喻世人,敞开胸襟,淡泊超然。

静默先生艺术,应得益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陪都特例:彼时国立艺专、私立艺专大师云集得名家指教,渝中心处结峨眉书画研究社,贤朋齐聚有共研绘事,加之自身的天资、勤奋,得有此成就。先生青年时以绘画跻身抗战洪流挥洒热血;中年际藉教育栽培桃李奉献赤诚;老年至就艺术养性修身颐养天年,作后学表率。

我本后学,颜以记,浮光掠影,不得甚解。

不知先生,怪也不怪。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