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智明
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数十年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也最高。
天津博物馆藏瓷器中还包括一些爱国人士的捐赠,如何启君捐赠的清乾隆款豆青釉鼓式罐,韩谨华先生捐赠的清雍正官窑青花松竹梅纹碗,吴颂平先生捐赠的清雍正款粉青釉印花寿字纹渣斗,杨健先生捐赠的民国居仁堂制款粉彩仙人祝寿图瓶等瓷器精品,多为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慷慨捐赠,丰富了馆藏,提高了藏品质量。
中国在东汉时期烧造成功了真正的瓷器,浙江上虞等地出土的东汉青瓷烧造温度达1300摄氏度以上,使用的是高岭土,器身上有光润纯净的玻璃釉,吸水率低,敲击有清脆的金属声。馆藏汉青釉划花弦纹瓿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在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浙江青瓷形成主流,馆藏西晋青釉盘口鸡首壶、东晋越窑青釉虎子、东晋青釉点褐彩蛤蟆渣斗,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色。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瓷业迅速振兴,突破了南方专美的局面。代表器物如安阳北齐范粹慕出土的四件黄釉印花乐舞人物纹扁壶,生动模印出五个胡人乐舞俑的场面,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天津博物馆所藏的黄釉模印凤鸟纹扁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隋朝虽然统一时间短,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更是促进了这种交流。馆藏隋白釉高足盘,造型硕大,是盛放茶具的实用器;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
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造型独特,可以与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相媲美。
唐、五代时期瓷器的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北方以邢窑“类银类雪”的白瓷为代表,馆藏唐邢窑白釉玉璧底碗,质地细腻,釉色雪白;唐白釉辟雍砚,釉色白润,中间为凸起的圆形砚面,四周是圆圈型砚池,是北方白釉瓷器的代表。南方以越窑“类玉类冰”的青瓷为代表,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七绝诗《秘色越器》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对当时越窑瓷器美丽的釉色进行了赞美。馆藏唐越窑青釉双系盖罐,釉色纯净润泽;五代越窑青釉合九字款碗,釉色青绿,如秋水般深沉,碗心刻有“合九”二字,其意可能是喝酒,也可能表示一共九件。
宋代是中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皇室的需求,形成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的作品天津博物馆均有收藏,是国内不多的集齐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博物馆之一。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裙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现今传世不足百件,故弥足珍贵。馆藏一对宋汝窑天青釉瓷盘,通体施天青釉色,釉色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有三个细小的芝麻花支钉痕。
官窑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徽宗政和年间设窑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称汴京官窑:南宋设官窑于修内司及郊坛下,称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1930年发现,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标本。馆藏宋官窑龙纹圆洗,通体灰青色釉,青翠如玉,釉汁肥厚凝重,釉面布满了自然天成、纵横交错的开片纹;口部镶铜扣,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铁足的特征十分明显。圆洗内底印有一团龙,若隐若现,更增添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之感。此洗釉色纯正,造型古朴大方,为宋官窑典型器物,并且印有龙纹,较为罕见。
哥窑在宋代没有文献记载,至今未发现窑址。传世哥窑以仿三代铜器造型为主,常见有胆式瓶。胎体较厚,胎质细腻,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釉面开裂成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俗称“金丝铁线”;采用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细窄的圈足底边旋削平滑,底足施满釉,传世品多有缩釉小坑。馆藏宋哥窑盘,胎骨呈土黄色,米黄色釉,釉润而施透,布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金色铁线”纹,还有缩釉小坑,为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河南禹县是钧窑的故乡,惟有钧台八卦洞是北宋后期建立的烧造宫廷用瓷的官窑。钧窑虽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馆藏宋代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造型呈六瓣葵花式,三个如意云头行底足,器里施天青色釉,洗内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外壁为玫瑰色乳浊釉,釉质肥厚,色彩绚丽;器底上抹有酱色护胎釉,并刻有“六”字铭款,说明是中等偏小器物。馆藏元钧窑天青釉塑铺首纹四耳炉,也以敦厚的造型和多变的釉色给人一种优雅含蓄的美。
定窑在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馆藏辽定窑白釉贴花瓜棱提梁壶、宋定窑白釉刻划萱草纹玉壶春瓶、北宋定窑白釉印花花卉纹盘、宋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等都是定窑白瓷的典型代表。
宋代窑业百花齐放,民窑窑口众多,除了前面提到的钧窑和定窑,还有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建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等民窑系统。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宋时属耀州,主要烧造刻花、印花青瓷,由于它产量和质量在北方青瓷中最为突出,故影响很大。馆藏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花纹碗、宋耀州青釉印花婴戏莲纹碗、金耀州印莲花纹八方碟等都是耀州窑的代表作。
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创烧于北宋初年,经过北宋中期晚期至金的发展,到金代中晚期达到鼎盛,至元代后继续发展,明清烧窑中心转到彭城,直到民国还继续生产。馆藏宋磁州窑白釉剔花兔纹八方枕、宋磁州窑张大家枕款白地黑彩题诗八方枕、金磁州窑白釉褐彩婴戏纹罐、元磁州窑白地黑彩划花龙凤纹罐等都是磁州窑的典型代表。
福建建阳窑,亦称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盏最为著名。宋代饮茶斗茶风尚盛行,由于黑盏宜于比试,故黑釉茶盏受到重视。馆藏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盏都是黑釉茶盏的代表作。
龙泉窑系是中国南方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以浙江龙泉的龙泉窑为代表。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是龙泉青瓷的极盛期。由于使用了石灰碱釉代替石灰釉,得以烧制成粉润似玉的粉青釉和葱翠欲滴的梅子青釉,达到了青瓷制作的最高境界。馆藏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刻莲瓣纹碗反映出当时的特点。
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内销,还大量外销。馆藏元代龙泉窑青釉龛式观音,尺寸大,堆贴工艺复杂,并应用了露胎氧化手法,使观音面部、手足部烧成红色,使之与佛龛的青釉形成反差,从而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元龙泉窑青釉划荷叶纹贴塑卧龟碗,造型生动,寓意吉祥。
明中期以前,龙泉窑还烧制部分宫廷用瓷,品精价高,不仅以釉色取胜,还以多变的造型和装饰手法闻名于世。馆藏明龙泉窑青釉划花方格纹菱花口盘、明龙泉窑青釉荷叶纹盖罐、明龙泉窑青釉划花花卉纹高足碗、明龙泉窑刻划花卉纹绣墩、明龙泉窑青釉布袋和尚像等都是明代龙泉窑青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江西景德镇窑以宋代景德年间供瓷京师,书“景德”二字于器上而闻名天下,最富于特色和创造性的青白瓷,胎白质坚,釉质晶莹,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清澈似湖水,莹润如玉,晚清后又有“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多种称谓。馆藏元青白釉贴花月下影梅纹罐,全国罕见。元青白釉印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纹八方高足杯也是此时期的精品。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窑业的中心,当时的名品有带“枢府”印记的卵白釉瓷,馆藏元枢府釉印花青花花卉纹盘是此时的代表。我国枢府釉带青花的瓷器较少,仅见扬州博物馆有一件枢府釉青花宪台公用文残碗,东南亚的印尼有少量小件枢府窑青花瓷出土,较珍贵。馆藏另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狮耳罐,体型硕大,青花纹饰层次多,牡丹纹饰层次多,牡丹花突出,寓意富贵,也是元青花的珍品。
明清时期的瓷器异彩纷呈,明清官窑瓷器无疑是此时的代表,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斗彩、颜色釉瓷等。
明清青花瓷器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大特色,官民窑都有涉及,目前在天博常设展览里就有关于明清青花瓷器的专题展览。青花瓷始于唐代,到元代走向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明初洪武年间的青花瓷器存世稀少,天津博物馆收藏一件明洪武青花暗花云龙纹盘就是此时的典型器。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迎来了生产的黄金时代。此时青花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多数青花以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作为绘画颜料,烧成后形成自然的铁锈斑,与浓艳的青花相映成趣。馆藏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盘、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纹器座、明宣德款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明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等都是此时期的典型器。
明朝青花瓷经过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期,到正统、景泰、天顺时,由于天灾人祸,瓷器产量品种大幅度减少,进入陶瓷史上所谓的“空白期”,而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明天顺青花人物图罐、明景泰青花麒麟纹罐、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都印证了此时期窑业还在继续生产,并不是所谓“空白”。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钴料已从进口料改用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浅淡而呈灰蓝,造型追求柔和之美,纹饰线条纤细流畅,绘画开始使用勾勒填涂之法。天津博物馆藏典型器物有明成化青花四兽纹罐、明弘治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明正德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等。
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青花多采用进口的“回青料”,色调蓝中泛紫,浓重艳丽。万历中后期青花蓝中闪灰,发色渐浅。天津博物馆所藏此时期代表器物有明嘉靖款青花八仙过海图瓜棱罐、明隆庆款青花仕女抚婴图长方盒、明万历款青花百寿纹盖罐等。
明末(天啟、崇祯)青花瓷器多淡描青花,青花绘画开始出现分水现象,绘画纹饰精细,以文人画题材居多。如馆藏明天启青花花卉纹方花觚、明崇祯青花三顾茅庐故事图莲子罐等。
清初顺治青花瓷生产主要延续晚明风格,并有创新。馆藏清顺治“玉堂佳器”款青花麒麟芭蕉图盘,为当时最常见的图案。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筒瓶,纹饰简练,花鸟生动,似一幅写意画。
清康、雍、乾时期,我国瓷器生产的品种、数量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清康熙青花瓷是天津博物馆的大宗藏品之一。此时青花以青翠明快、层次分明和清新悦目的色泽成为清朝之冠。馆藏清康熙文章山斗款青花山水人物题诗图笔筒、清康熙青花雉鸡牡丹图棒槌瓶、清康熙青花福禄寿三星图棒槌瓶、清康熙款青花圣祖得贤臣颂文笔筒等是其中的精品。
清雍正朝时间不长,但瓷器产品都很精致,造型纤巧秀丽,胎质洁白细腻,琢器无接痕,青花色调多样。代表作如馆藏清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清雍正款青花八角花纹蒜头瓶、清雍正款青花松竹梅图碗等。
清乾隆生产的青花瓷,早期多深蓝,晕散;中期色泽深沉,稳定;晚期青花闪青灰。胎质洁白细腻,图案纹饰清楚,画法多仿明永乐、宣德青花,有晕散斑块,是人工点染而成。馆藏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清乾隆款青花折枝花纹扁六方贯耳尊、清乾隆青花缠枝花纹梅瓶、清“乾隆丙午”款青花团寿纹莲托八吉祥纹盘代表了当时的烧造水平。
清代中晚期,青花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青花发色多灰暗深沉,造型纹饰基本延续前朝风格。此时期青花瓷天津博物馆也多有收藏,清嘉庆款青花云凤纹瓶、清道光款青花云龙纹罐、清咸丰款青花云龙纹碗、清同治体和殿款青花花卉纹捧盒等都是此时期的代表。
天津博物馆所藏彩瓷除青花瓷外,其他彩瓷也多有涉及。
五彩瓷始于明宣德年间,到明嘉靖万历时走向成熟,清朝继续延续尤以清康熙朝时期的五彩瓷最为精彩。馆藏明嘉靖款五彩鱼藻纹盖罐,器形高大,纹饰布局疏密有致,色彩浓艳,是明嘉靖五彩官窑瓷器中杰出的代表作。明万历款五彩凤鸟斗鸡纹葫芦壁瓶也是此时期的精品。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馆藏明成化款青花填绿彩龙纹盘让我们看到了成化斗彩瓷的特点。清朝斗彩瓷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形。总的来看,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馆藏此时期的斗彩瓷器有清康熙仿明成化款斗彩太极八卦海八怪图盘、清雍正款斗彩鸡缸杯、清雍正款斗彩海屋添筹图盘、清雍正款斗彩蟠螭纹长颈尊、清乾隆款斗彩农耕图扁壶、清乾隆款斗彩八吉祥纹盘等。
粉彩又称软彩,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粉彩瓷器精品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两朝,即粉彩瓷器发展的高峰,其代表作品有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盘、清雍正款粉彩五福八桃过枝纹盘、清雍正款粉彩虞美人花纹高足盘等。
珐琅彩是在清朝宫廷内生产的一种彩瓷,雍正时期得到高度发展。乾隆珐琅彩造型多样,彩料纹饰清晰,人物具有西方油画的透视感,装饰上追求华美艳丽,纹饰表现手法形式繁复,富于变化。馆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镇馆之宝,瓶面绘芍药雉鸡,并配上精美的书法诗,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珐琅彩存世稀少,除此件外,天津博物馆还收藏有另外两件珐琅彩瓷,其中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地轧宝相花纹瓶的绘画风格具有浓郁的西洋特色。
明清官窑颜色釉瓷在天津博物馆也收藏颇丰,名品层出不穷。如明永乐宝石红釉盘、明永乐甜白釉梅瓶、明宣德款祭蓝釉盘、明宣德款洒蓝暗花云龙纹钵、明弘治款娇黄釉盘、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等等都是明清时期颜色釉的名品佳器。
馆藏民国时期北洋总统用瓷较为丰富,如民國中华民国纪念款粉彩十二章纹盘、民国居仁堂制款天青釉印饕餮纹花觚、民国居仁堂制款粉彩仙人祝寿图瓶、民国静远堂制粉彩麻姑献寿图瓶、民国静远堂制款墨彩山水图瓶、民国延庆楼制款金地粉彩花卉包袱纹连座葫芦瓶,是袁世凯、徐世昌、曹锟等人的总统用瓷,虽然生产年代较近,但为当时的代表作,且传世较少,这也是天津博物馆瓷器的一个收藏特色。
概而言之,天津博物馆所藏瓷器有如下特点:一、时代齐全,上自东汉,下至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瓷器,均有收藏;二、各时期南北方窑口产品相对齐全,精品亮点频出,唐时邢窑越窑、宋时五大名窑七大窑系、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等窑的产品都有收藏;三、明清官窑器多,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为精;四、明清官窑瓷器品种齐全成系列,无论从装饰技法,如颜色釉、青花、粉彩、五彩、珐琅彩等,还是从用途上讲,如日用器、祭器、装饰瓷、赏玩瓷等都有涉及,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瓷器发展史。
(责编:辛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