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冯毅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主题理当包括中国五千年的工艺美术史。就上下五千年的历程,要说中国古代艺术最辉煌时期(商中期至清末)大约三千多年。然而,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却雄踞了一千多年,涵盖了中国鼎盛艺术史三分之一的天地。正是铜镜的精湛艺术,延续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青铜浇铸工艺的最高科技成果,致使中国铜镜工艺之精美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是任何其他文明古国的铜镜所不及的最高艺术成就。诚然,应该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留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一、铜镜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
据目前中国的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铜镜(1975年发现于甘肃省的广和齐家坪,故名“齐家文化”),其次是距今三干多年的殷商“妇好”铜镜(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妃)。从新石器时期的“齐家文化”到商代晚期的近一千年时间,铜镜工艺几乎没有明显的进步,之后又是近一千年,经过西周东周至春秋战国,铜镜工艺才有根本改观。
如此漫长的约二千年期间,究竟是什么难题困扰着铜镜工艺的发展?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浇铸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对于青铜礼器的制作堪称巧夺天工。那么为何不能铸造出完美的铜镜呢?以往的一种说法:是认为当初权贵们偏重青铜礼器,轻视作为生活用具的铜镜。现在看来这样的猜测难免有失公正。
既然我們赋予“商周”青铜器谓之礼器,于是也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何为礼器。礼器本义就是作为一切礼仪活动的器物,例如用于祭天、祭祖、赏赐、馈赠、宴请宾客的酒器、食器等等均为礼器。礼仪本是生活之中的一部分,生活内容本当包括一切礼仪活动。所以古代铜镜作为青铜器的一种,作为权贵生活中极其需要的生活用具,难道就不如一只青铜酒杯尊贵吗?我认为古人以镜为鉴,借以端整仪表,也是一种礼仪行为的需要。再说铜镜的诞生远早于其他青铜礼器,这一点也说明铜镜在古代人类生活中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商代“妇好”铜镜与“妇好”尊、鼎、斝等精美无比的青铜器一起出现,说明当初的铜镜虽简陋粗糙却是“王者”的器物,也同样说明铜镜当初在权贵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铜镜不只是“妇好”等级的至尊“王器”,更是人类生活走向文明的必然产物。所以铜镜既然开创于“齐家文化”,人类已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对其的渴望。如果以此观点解读商代“妇好”的四面看似粗糙的铜镜,便可以认定,当初的制镜工匠一定已是尽力而为了。那么可想而知连“妇好”这样等级的“王器”,尚且还存在如此不尽人意的缺陷,说明商代确实没有掌握制镜的最高技术,制镜原本同属浇铸工艺的范畴,兴许真的比浇铸其他青铜器物有更高的难度,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从商代“妇好”铜镜存在的缺陷来寻原因,认为“商代重礼器,轻生活用具”,会让人产生错觉,好像因为是生活用具就没有必要精工细作,哪怕“妇好”之“王器”也不例外,凡生活用具就不必讲究,粗糙简陋皆无妨,这样的观点也未免太片面了。我们可以展望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只要沾上“王者”之边,只要是“王者”所需,所用的生活用具,哪件不是倾一国之所有能量,力求成其为惊世奇珍,除非是极尽全力也枉然。
二、铜镜工艺的兴衰历程
“妇好”铜镜之所以粗糙,原因并非在于其是生活用具,而是当初冶铜技术还达不到制镜所需的要求,例如铜质的纯净度,合金的配比等等诸多问题。只要一个问题不清楚,不解决,显然带来制镜过程的各种困难,使得铜镜缺乏良好的映像效果,使得无法表现纹饰的精致华美等等。在几千年后的现今,我们通过科学技术对商周青铜器的测试,应该可以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了。列举苏南地区,溧水乌山出土的西周早期方鼎,含铜52.49%、铅34.27%;丹徒母子墩出土的西周中期雷纹鬲,含铜54.54%、铅30.46%。全国许多地方出土的青铜块(商周时期用作铸器的青铜料)基本含铅量为30%-40%、高者达50%,由于含锡少、含铅高以及等等不够合理的配比,造成气泡、砂眼,以及浇铸平面铜镜容易冷却收缩变形等,致使浇铸成形的铜镜纹饰,无法达到细如发丝的精密效果,而且铜镜的映像效果更是直接受到高铅铜的约束。所以,造成“商周”铜镜的不尽人意,合金配比就是主要问题。中国早期铜镜的锡含量都比较少,“齐家文化”铜镜就只有1%的锡含量。我们现今看似简单的含铅和含锡最佳配比,这在当初人类从“齐家文化”至春秋战国却足足摸索了近二千年。直至春秋战国才真正掌握了制镜所需的高锡铜,含铜65%左右、锡25%左右、铅6%左右、锌1%及其他微量金属。制镜所需的铜料配比完全区别于其他青铜器物的铜料,是一种特定的专用配方,再加之反复冶炼,直到符合制镜铜料的净度、硬度与光亮映像度。但是非常可惜,制镜的铜料配方到了宋代又失传了。顺便提T宋代铜镜所用的配方比例,含铜65%、锡10%、锌7%左右,铅20%以上,仿佛又恢复了高铅铜,正是由此注定了宋代铜镜艺术质量的急速衰退。
铸镜是否也有与铸剑一样的莫邪和干将的传奇故事?总之春秋战国以后,人类总算了却了对铜镜苛刻的要求,极其正确地掌握了铜料配比,以及更为神奇的冶炼秘笈,再组合制范与浇铸的绝技,铸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青铜镜。青铜范铸法将溶化的合金铜液浇注在泥土制作的范中(模具),液体在范中纹饰的空隙里流淌,直至灌满纹饰弯弯曲曲细如发丝的空腔,然后待近千度的高温冷却至近零度,再打开泥范,就可见到一件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品诞生了!这样的青铜浇灌工艺,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制作成功过。如西腊、埃及等文明古国制作的青铜器,包括青铜镜的纹饰,总是解决不了热胀冷缩的问题,故而器物纹饰总是麻糊不清,于是只能再用刀錾刻出花纹图案来,所以他们的铜器叫铜雕艺术。相当于中国宋代失传范铸法之后的铜器,其纹饰都经由錾刻后方有一看,直至明清时期的铜器、铜镜、铜佛的纹饰都得通过錾刻增强美感。因此中国古代青铜范铸工艺,一次浇铸成型而达到如此精美的绝世技术,任何文明古国都无法望其项背。
中国古代铜镜鼎盛时期的精品,一是铜质最佳,二是工艺极精。从现今来看历经千年的铜镜皮壳,依旧让人感受到由于铜质之好所表现出来的可爱。以战、汉、唐时期铜镜为例,许多铜镜的表皮光亮如新,看似有一层厚厚的玻璃光。南方的“黑漆古”铜镜几乎就像一块黑色的玉,北方的“水银沁”铜镜仿佛白光如银,如此美妙神奇的青铜表皮氧化而形成的青铜皮壳,是任何铜镜以外的青铜器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关键是铜质决定了结果,这种铜料配比与高超的冶炼技术至今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许除了合金配方,火候的大小、气候的温差、泥范的干湿、范腔的透气等等每一细小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是妨碍宋以后制镜质量的根本。乾隆内府造办处也曾经努力仿制过汉唐铜镜,结果是铜质与艺术表现状况均相差汉唐铜镜甚远。就是当代的仿造高手,同样也遇上这个难题,其中的奥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铜镜纹饰的美学追求
古代铜镜从工艺美术上讲,除了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主要是工艺特别精致。如果用铜镜中的精致纹饰装点在其他青铜器物上,那么每一件被裝饰的青铜器物一定不亚于“商周”青铜礼器的精美。我们假设以唐镜的高浮雕瑞兽葡萄、雀鸟飞蝶移饰在青铜酒杯或青铜酒壶上,岂不是一件世界顶尖的艺术品吗!
琳琅满目的各种铜镜纹饰,要数战国、两汉、隋唐的精品最为极致。战国的山字纹、花叶纹,还有造型夸张、抽象的龙纹、凤纹等等各种主题纹饰坐落于铜镜地纹之中,尤显战国铜镜的图案格外的层次分明。西汉时期崇尚儒家的道德体系,实行君臣父子等等一切的规矩,所以铜镜的纹饰除了草叶纹、星云纹等,其主流却是规矩纹贯穿始终。我们看到最早的规与矩是在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手中各持其一,其意告示:伏羲女娲制定了人类规矩。世间凡事都得立规矩,甚至是游戏也该设定规矩,可见古代游戏的博局棋盘,干脆以多个规矩纹组合起来,意欲直接告诫博彩游戏的规矩约束。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此我们对西汉铜镜上之所以要刻画规矩纹含义的解读,想必也是让世人在以铜镜映像的同时,提醒自身的行为规矩。到了东汉道家神仙思想贯彻全国上下,自然铜镜纹饰上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来,常以东王公、西王母、青龙白虎、黄帝、伯牙、天禄、辟邪、神兽等为主要题材,料想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子孙繁昌的民风极为盛行。之后的隋唐,铜镜纹饰一改以往的神秘与迷信色彩,完全以全新的写实图案引领时尚,花是花,鸟是鸟,兽是兽,展现一派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还有西域进贡的葡萄海狮等纹饰,更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四、铜镜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
在古代,青铜镜也为“王者”所喜好,极其珍贵,当初也只有王公贵族可享用,是王权与等级的象征,因此春秋战国的铜镜存世所见极少。据考古统计,湖北省200座战国墓只出现四面战国镜,占百分之二的比例。浙江省战国墓几乎没有一面战国镜,江苏省也寥寥无几,其他省也极为稀少。反而是汉代的诸侯王墓出土发现有战国镜,例如南越王墓出现的战国六山镜,蟠螭纹镜等,均是战国高级铜镜,工艺一等一流,该青铜镜都是胜者王侯所获的战利品,可见古代战争的本来面目就是掠夺财富与宝物。青铜镜当时作为宝物,人见人爱。于是漂亮的铜镜,终究转而被新一轮王侯将相青睐与享用。
历经战国、两汉、隋唐,青铜镜辉煌了约一千年,理当留存下来青铜镜杰作。由于宋代铸镜工艺衰败,而无法再现汉唐铜镜的精致神采,所以宋代的徽宗皇帝为汉唐青铜镜如此精美绝伦而赞叹不已,凡见汉唐青铜镜悉数收入宫中欣赏把玩,宋徽宗可算中国古代青铜镜最早的收藏家了口当时收归王室的汉唐铜镜由专事登记、分类、造册著录于“宣和博古图”内,宋代“博古图”也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器专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是热衷于汉唐铜镜的收藏(当时几乎不见战国镜),只要民间发现铜镜精品便收入宫中,供皇帝独享“古镜王器”的美感。并且下旨将这些汉唐青铜镜编进“西清四鉴”的宝物图录内。至清代晚期和民国初,西方列强大肆搜罗中国古代青铜器,包括精美绝伦的古代铜镜,与此同时,中国的爱国文人、有识之士为了保护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也相继参与收集青铜镜,期间有陈介琪、罗振玉、梁上椿、刘体智等,他们都是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先驱者。
五、铜镜将青铜艺术推向顶峰
中国青铜铸造工艺,传说从五千年前的黄帝就开创铸镜,比四千多年前的夏铸九鼎还早了近一千年。目前从考古发掘报告知道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出土确实已有青铜镜。中国的青铜铸造工艺经过夏商周的历程,铸造了各种青铜容器,有鼎、尊、壘、斝、盉、壶、簋、簋、觥、彝、觚、青铜镜之类的器物。
中国的青铜范铸时代,从齐家文化的初创期,历经商周、春秋战国及两汉到隋唐达到顶峰,算是真正走完了全部历程,而青铜镜的辉煌正是青铜时代的终极。由于战国时期,中国发明涂在陶器上的釉已经较为成熟,这样就解决了过去陶器渗水的缺陷,于是青铜容器绝大部分被涂了釉的原始陶瓷替代,然而青铜镜无法以陶瓷替代。所以,中国青铜范铸工艺就在青铜镜的制作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直至顶峰。
为什么说从战国时期到隋晚期至盛唐才是青铜范铸工艺的顶峰呢?
1、从战国起解决了大平面浇铸的变形问题,同时解决了映像效果问题;
2、解决了青铜浇铸纹饰细如发丝而不受热胀冷缩的影响问题;
3、解决了青铜浇铸成形器物之中产生的气泡和砂眼问题;
4、自西汉起,解决了铜镜镜钮不必分铸再合铸的问题;
5、由隋唐起解决了由于青铜镜高浮雕厚薄悬殊,造成应力不同而破裂的问题。
这些难题一一在青铜镜的制作中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事实告诉我们:青铜浇铸工艺是由青铜镜的制作推向顶峰,从而使青铜艺术达到极致。之后从宋代开始衰落了,也许唐代的泥范浇铸工艺到了顶峰而失传,宋代的铜镜制作是用翻沙工艺,所制铜镜极为粗糙,送进宫廷用镜,必须重新錾刻出清晰的纹饰,方能给王公贵族使用。这个问题恰恰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存在的问题一样:无法解决一次浇铸即可完成精美的青铜镜纹饰。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罗马、古埃及、古伊朗等文明古国,都是在青铜镜镜背的素面上用刀錾刻花卉人物等纹饰,在古代几千年中,他们从来无法在青铜浇铸工艺中完成一次浇铸成形的精美青铜器物。
清末的古器物学家罗振玉先生在《古镜图录》中曾说:“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若镜也。”其大意是说:集绘画、书法、雕刻、冶金铸造于一体的最高艺术造诣,唯青铜镜莫属。一句话高度全面地道出了中国古镜的最高艺术成就。所以说中国古代青铜镜艺术世界第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