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4

包福存 魏立娟

摘 要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事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从农村的空间环境规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村民的环保意识及参与情况、人居环境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路径:建立科学的村庄规划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培养新型农民、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潜能。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 农村

作者简介:包福存,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魏立娟,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30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与城市的人居环境相比还有差距,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较为落后,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需要分析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尤为重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事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

(一)空间环境缺少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村民的居住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些农村地区,空间环境缺少科学规划,村民住房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居住房屋建设布局无序,房屋高矮不齐,民居间距狭窄,村民的庭院外私搭窝棚的现象较为普遍。科学规划村民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特别是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在道路交通方面,大部分村庄修建了水泥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还存在土路交通。一些村庄道路两旁没有排水边沟,道路两旁没有垃圾桶,边沟和路灯等设施配套缺乏,没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村民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都很随意,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村民将污水排放到院子或者村庄道路上,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备,生活垃圾到处倾倒、堆积,污水与生活垃圾存储在边沟内,细菌肆意滋生,严重破坏生存环境,影响农户身心健康。一些村庄室外的旱厕卫生状况差,极大影响村民的健康和村庄美观性,一些村庄的旱厕被改造了,目的是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优化农户的人居环境,然而,一些村民还在使用原来的旱厕。

(二)公共设施利用率不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镇务工,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镇就学,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在村庄就读的大多是一些留守儿童。一些村庄虽然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村庄留守人口结构多为老年人、儿童,村庄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逢年过节时才回来,一些村庄的文体设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利用起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乡村医务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足,村民大多选择乡镇或县城医院就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留住乡村医务人员,是村民较为迫切的需求。

(三)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依据系统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征,根据农村居住环境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农村居住自然生态环境、 农村居住实体空间环境、农村居住人文生活环境等子系统构成了農村居住环境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和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需要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除了做家务外,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有:看电视、打牌、打麻将、串门聊天、做针线、跳广场舞等等,看电视成为村民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此外,村民的娱乐方式主要有打牌、打麻将、跳广场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正如有学者所说,造成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缺失是造成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重要原因。 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村民满意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村民的精祌文化需求。

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因素

(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

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人居环境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不高。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存在差距,基于农户需求基础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得到满足,因此,要从农户需求出发制定政策,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使城市居民和农户都能享受标准统一、机会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和农户的需求,例如,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的村庄,主要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建立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中心,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午餐和学业辅导等照料服务、为留守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等。

(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又要建立长效机制,使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而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实施,社会力量投入体制不够健全,政府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农户的需求不平衡,基于农户需求基础上的供给较少。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较为迫切,这类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和维护成本,以农村现有的设施建设资金状况,很难满足农村地区设施需求。因此,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运营的长效机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村民对道路、桥梁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科技和信息服务等,对此类公共服务需求相对迫切。因此,在提供农村的公共服务时,听取村民的意见,使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村民的需求相匹配。

(三)村民对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不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村民发挥主体作用,村民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应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活动。然而,村民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不强,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公共设施建设问题单纯依赖政府的投入,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缺乏管护人员,缺乏对公共设施的保护、修复,导致公共设施被破坏。村民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随意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私自搭建窝棚,影响了村庄整体的人居环境,总体上,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尤为重要。

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科学的村庄规划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缺乏发展规划,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就要建立科学的村庄规划机制,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就能合理利用资源。正如有学者所说,各地应基于乡村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规划,争取做到“无规划不建设”。规划应基于不同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特征,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兼顾“系统整治、逐步推进”的原则。 例如,针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村庄,在规划时,要注重道路、边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生产区时,要基于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灌溉设施、道路以及桥梁、防洪设施建设等。注重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规划好村庄的人文环境建设,丰富农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提升农户的社区参与意识。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行列,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主体投入机制,政府应根据实际设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依据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现状,因地制宜配置财政资金,逐步改善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而这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三)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潜能

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潜能,一方面,村委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环境的认知,塑造农民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潜能,对村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村委会应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管理、监督等事务由村民民主进行,村委会组织村民参与人居環境的建设,充分了解村民的人居环境需求,关注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建立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热情、奖励其环境保护行为。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政府和社区应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区人文环境建设。最终实现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目标。

注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8-2-5.

刘中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思考.农业经济. 2016(2).

黄志坚,张海嘉,胡武贤.基于系统论原理对农村居住环境的再认识.广东农业科学.2012(2).

夏涛.肥东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乔俊峰.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调查及完善对策[J],经济纵横,2017(8)

李星.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史磊,郑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欧盟实践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2018(5).

史磊,郑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欧盟实践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201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